第48章 鹤春绿
傍晚落着淅沥的春雨,闵松岳负着手立在窗前,眉目之间满是思虑的神色。
他密切关注着东江灯展的动静,突来的这股风潮,让好不容易因金章灯饰馆而凝聚的热势,很快又清冷下来。
对方的强大,闵松岳都看在眼里也坦然承认,在那里年产值千万的灯饰企业并不新鲜。单拎出一家,莫说在南镇,哪怕放在兴起更早的宁城郭镇,也堪比那里的领头羊。
规模在此,技术就更不用提了,欧洲先进的流水线造就了远销欧美、东南亚的灯饰巨头。
不过,此时此刻的闵松岳,是思虑而非忧虑。
因为看上去平静的南镇,他已察觉出一股股暗流,并非所有人都被东江灯饰镇住,无论中坚一代还是年轻一代,他们都准备用行动抹去南镇的无力感。
就在三天前,他先后接到了两通电话,两家企业的口径非常相似,都是试探性、尝试性的口吻。
一家是雷石灯饰,一家是堂烨灯饰,前者盯着东方龙,后者在向普顿发力。这两家酒店的开发方毕竟在中江本地,两家企业就像商量好也似的,希望通过镇委的引荐,试试能不能打开一些向上的渠道。
事情成不成是另一回事,这牵线搭桥之事镇委一定会出力到底。闵松岳为此思量许久,找人帮忙很忌讳求这个又托那个,越是多手准备越难成事,他得想办法建立起酒店方、镇委、灯饰企业这道上中下的牢靠关系。
这几日,苏清石和袁彩英仍然停留在市里,他们打算利用这段时间把茶园酒店灯饰做个细致推敲,这件事做完,苏清石才能心无旁骛着手东方龙的事。
二人都察觉到一个难题,那梅主任之所以把茶园酒店放在雷石身上,根本上是因为铃兰灯饰,所以二者既要相通又不能相仿,还要做得让人眼前一亮。
要想短期之内出成果,苏清石离不开袁彩英的帮助,别的不说,原材和工艺需要沿袭铃兰灯饰,这就涉及到压机模具的问题。
而且当时铃兰灯饰的细节设计也是袁彩英所完成,没有这个人在身边,任苏清石有再多想法,也只能是想想罢了。
苏清石不再像陌上月明那时候,只凭一个名字断定诸多,他研究了茶园酒店的一些文本,这里每一个房间都有一间茶室,每一层都有两个大茶室。也就是说,灯影茶色在数量众多、大小各异的空间有所交融,灯饰将和素雅的装修工艺一起彰显着这里的内涵与品质。
不同于三色铃兰,这“茶园系列”的定色是个磨工夫的事,像这种清雅的灯饰,主色是尤为重要的。在很多运用上,为了达成更简约视觉效果,往往是单色与雕刻的组合,所以说这一道主色几乎是整套灯饰的色彩灵魂。
袁彩英和苏清石交流了很多想法,但她怎也没想到苏清石最终决定用的,是早茶那个茶杯的颜色。
并且,它有一个仅在这片地域可以听到的名字,叫做“鹤春色”。
这是一种不浅也不太深的绿,远看去又有点蓝,非要形容的话,它非常像鹅蛋的颜色,在一些翡翠上也能见到。
这并不是多么出奇的颜色,但袁彩英很快就被苏清石说服了。
酒店本就是个八方来客的地方,或是旅行或是商谈,当一个人去到另一个地方,都不喜欢看到司空见惯的东西,包括色彩,而往往会对当地各类传统颇感兴趣。
这鹤春绿在中江地界很有底蕴,很久之前人们把早茶俗称为“一盅两件”,一盅脱胎于大耳粗绿釉鹌鹑壶,其颜色和鹤春绿非常接近,而且鹤春色素来是中江佛江一带茶瓷的用色,这在别处并不多见。
至于“两件”是一种约定俗成,摆台上放着多种早点,任由客人选取,不用点不用叫,处处透着一种随意和宁静。
而说起宁静随意,苏清石又有了想法,品茶的人无非三种,追求宁静、处于宁静或是需要一个宁静空间来洽谈的人。如何才能换来宁静呢?恰恰是需要动来实现,晨钟暮鼓、虫鸣鸟叫是如此,风车与风铃的陪衬也是如此。
真正的静,应当是世上的一切都在周转律动,而惟有我想见则悦见、不见却也不会被打扰。
反倒越是刻意为了制造静,越会让一切变得呆板迟钝。此间或有一种上升到哲学那般的矛盾,但这不是苏清石考量的重点。
不知不觉,袁彩英已走进苏清石的各般诠释,这些说与自己的话,未来也会出现在某一些场合,那应该是比铃兰更能打动人的场景。
苏清石按照这个逻辑继续推敲,简的东西更让容易创造动的意境,比如纸扇上的河流、屏风上的竹影,慢慢地,这套茶园灯饰的大理念便呼之欲出了。
鹤春绿为主色,但它的用量仍要慎重,在苏清石的构想中,依托这个色调,创造出几种固定的图案。千万不能像铃兰灯那般大面积用色,要是搞得像在墙上挂一颗鹅蛋,可就贻笑大方了。
至此,袁彩英还没有察觉到太大的难度,可随着苏清石缓缓一画,让人看到了具象的思考,不由得让她微微皱眉。
这是一盏很少见的环形壁灯,竖起来的圆环下半部由磨砂玻璃作遮,灯头放在其后,磨砂玻璃上有水波的纹路,就在这水波之上,悬动着鹤春绿的叶片。
苏清石只能草草一画,却让袁彩英看到更多,原来鹤春绿是这样的用法。此时再回想苏清石的话,她便有了更多画面感了。
雷石灯饰有令人信赖的抛光打磨、雕刻上色这些后期处理工艺,这带给模具本身足够的发挥空间,灯饰厂会呈现出最精湛的产品。
等了半月多,苏清石还是没有收到镇委的反馈,而东江灯展马上就要开幕了。
佛江的人来了,温岭的人来了,宁城的人也来了,东江灯饰像个刚出闺阁的大姑娘,寻香慕美、人皆往之。
人们身在中江,却都忘记了中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