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25/45692625/b_45692625.jpg)
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前身)师生从长沙到昆明的路线图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4F118/24792795701808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U020.jpg?sign=1738814735-ShKyncNnxdnbdfPCJFAljkftRVznWmWE-0-9f4476335a22a1ded11b3f650f95a1bf)
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不久,当时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奉教育部命令合组为长沙临时大学。长沙临大是1937年11月1日正式开学的,仅过了三个多星期,长沙就遭受了日军的第一次空袭,已不太适合作为久居之地。1938年1月,长沙临大分三路西迁昆明,其中通过贵州步行前往云南昆明的大部队被称为“湘黔滇旅行团”。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4F118/24792795701808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U012.jpg?sign=1738814735-Bu49fXQZeaqmtLzD7pN6ovIQEWZZrHAI-0-f2e6660d6cb5ee14bbeedb9290708a1e)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负责人与“湘黔滇旅行团”辅导团合影
从长沙通过贵州步行前往昆明的“湘黔滇旅行团”,由290名学生和11名教师组成。11名教师组成辅导团,由黄钰生教授领导(前排左一),成员包括中文系教授闻一多(中排左五),教员许为之,助手李佳妍;生物系教授李继同(前排左二),助教吴征夷、毛应斗(后排左九)、郭海峰;化学系教授曾昭伦;地质系教授袁复礼(后排左五),助教王宗山等人。长沙临时大学还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湖南省政府指派驻湘中将参议黄师岳(前排左四)担任“湘黔滇旅行团”团长,军训教官毛鸿(中排左二)上校任参谋长,对旅行团实施军事化管理。师生穿着湖南省政府赠发的土黄色崭新制服,裹绑腿,背干粮,带水壶,外加黑棉大衣一件、雨伞一个,犹如一支出征的正规部队。全团分为2个大队,6个中队,18个小队。1938年2月20日,正式离开长沙向云南出发。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4F118/24792795701808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U015.jpg?sign=1738814735-hXY49qe2UVVjpjFIz7oaaKoBTpGs6tcm-0-9886a5474c8400d712f791f507c867da)
“湘黔滇旅行团”师生在贵州某河谷休息。(摄于1938年)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4F118/24792795701808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U016.jpg?sign=1738814735-hwF3LiTExTAK8FWIeoZikuPrZtIcCSPv-0-84608ad5e6f6a562433e4b7f383b3708)
“湘黔滇旅行团”跋山涉水走了68天,1600多千米,于1938年4月28日到达昆明。(摄于1938年)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4F118/24792795701808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U017.jpg?sign=1738814735-ywcZ1PKuxCx5G97sFfeRylBBsDMwWeo7-0-30f44c0c2af41330d83a1098aad2dc4b)
“湘黔滇旅行团”进入昆明,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摄于1938年)
到了昆明,西南联大常委蒋梦麟、梅贻琦,以及杨石先、潘光旦、马约翰等教授,还有部分从海道来昆的学生伫立欢迎,杨步伟(赵元任夫人)、陶曾穀(蒋梦麟夫人)、梅美德(黄钰生夫人)和她们的女儿向旅行团献花。接受了花篮的先头队伍,又接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慰劳湘黔滇旅行团”的慰问标语沿昆明街道前行。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4F118/24792795701808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U018.jpg?sign=1738814735-G3y2Wnf8u5d5OXFbrNNJENjVjFWHme3w-0-7d2ea0b380915a126fe8830f009759c8)
在烽火硝烟中,师生跋涉1600多千米,成为西南联大最独特、壮观的开学仪式。不屈的意志和心系国家民族命运的伟大情怀,创造了西南联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