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绩效管理现状
当前,国内中小银行绩效管理现状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地区差异明显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了中小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对绩效管理产生间接影响。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这些地区的中小银行绩效管理模式成熟度高,尤其是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省份,一些中小银行已经开展绩效考核改革,绩效管理体系比较完善。中部地区的中小银行绩效管理体系成熟度为中等水平,大多处于由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过渡阶段。西部地区中小银行的绩效管理体系成熟度大多为初级水平,处于“大锅饭”的状态,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理念。
天维信息将国内中小银行的绩效管理演进过程大体归纳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粗放式绩效考核阶段、精细化绩效考核阶段、全面绩效管理阶段、战略绩效管理阶段,如表2-1所示。
表2-1 国内中小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四阶段
调查数据显示,仅22%的银行处于全面绩效管理阶段与战略绩效管理阶段,40%的银行从粗放式绩效考核阶段进入精细化绩效考核阶段,而一些银行处于粗放式绩效考核阶段与精细化绩效考核阶段,整个行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还需要大力提升。未来,随着银行战略转型的深入推进,对银行的绩效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绩效考核缺乏战略定位和差异化
在绩效考核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银行对于绩效考核的需求呈现较大的差异化。中小银行尤其是农商银行由于缺乏个性化发展策略,通常是按省联社的考核办法“层层传递”或“层层加码”下达至银行分支机构。
当前,由于内外部环境的日趋严峻,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难题,既有眼前急迫的如保住市场、压降不良资产等涉及生存的问题,也有战略转型、提升盈利能力等中长期问题。绩效考核作为银行发展的“指挥棒”和“发动机”,同样要面对和解决短期性与长期性发展的矛盾。一套适合的、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应与银行的经营环境相适应,与银行定位及管理基础相结合。基于20年来服务中小银行的绩效管理咨询经验,天维信息分析总结出银行绩效管理“五结合”理论:把绩效管理与外部形势相结合、与银行发展阶段相结合、与银行发展战略相结合、与银行绩效管理基础相结合、与“一把手”管理风格相结合(见图2-1)。
图2-1 银行绩效管理“五结合”理论
三、运营配套机制不完善影响考核效果
运营配套保障水平直接影响绩效考核效果的发挥。目前,国内中小银行在绩效考核中,把注意力放在绩效考核制度与考核系统建设上,而忽略了配套的运营体系建设,如组织架构与岗位设置、绩效管理专员与绩效运营制度等建设。天维信息调查数据显示,近50%的银行高管认为,配套制度不健全和绩效考核体系各环节不能有效配合,是影响绩效考核的两大因素。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完善配套机制,因为绩效考核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制度配套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执行越有力度,绩效考核越有效果。
调查数据发现,绝大部分中小银行的绩效管理能力不足,绩效管理效果不甚理想。要提高绩效管理效果,就必须首先提升绩效管理能力,而要提升绩效管理能力,需要从四个体系着手(见图2-2)。随着绩效考核改革的推进,中小银行需要不断完善运营配套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其绩效管理能力。中小银行通过打造四个体系,完善人才管理体系、等级评定制度、晋升制度等,设立绩效考核专员、技术专员,推进绩效考核改革,不断提升绩效管理的效果。
图2-2 打造中小银行绩效管理四个体系
四、信息化程度不高或IT系统支持不足
根据天维信息,在影响中小银行绩效考核管理与预期目标产生差距的主要因素中,高达54.1%的中小银行认为,缺乏科学的信息化绩效考核系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相关的流程建设、规章制度也成为影响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其比例分别达到44.3%和39.3%。可见,银行绩效管理信息化程度总体还不高,相关的流程制度也不够完善,这需要专业服务机构来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
由于IT系统支撑不足,商业银行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数据提取难度大、不及时,考核流程不完善、考核分工不清晰,信息收集与分析欠缺等。其中,数据提取难度大、不及时是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比例高达55.7%,超过了1/2。这表明过半数中小银行的系统功能还不完善,影响绩效信息质量,进而会对业绩分配造成影响。此外,信息收集与分析欠缺、考核流程不完善和考核分工不清晰,占比也分别达到45.9%和41.0%。
五、“以客户为中心”的考核模式探索还在路上
国内中小银行发展转型的核心就是经营战略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进入“以目标客户为中心”的阶段。为保持与扩大金融市场的份额,挖掘信贷市场,更好地进行普惠金融实践与打造社区银行等,不少中小银行意识到客户价值的重要性,纷纷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下,农村金融机构对客户进行分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产品创新与营销,提升客户体验,充分挖掘客户价值。
银行通过考核实现新增客户规模、提高客户黏性、深挖客户价值的经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各家银行实施各种转型策略,例如,网点转型、组织架构的调整、产品的创新、业务流程的优化、专业队伍的分设等。不同的策略背景下衍生的考核需求也不同:实施网点转型的银行,考核注重网点之间的差异化;实施组织架构调整的银行,对于事业部制,如金融市场部、网络金融部,注重新的考核模式和需求;实施产品创新的银行,如互联网金融产品,需要自主研发或与第三方合作;实施业务流程优化的银行,如信贷业务实施快速审批,小微业务实施“信贷工厂”模式等;实施专业队伍分设的银行,如区分公司、零售客户经理,或建立大堂经理队伍,推行厅堂联动营销,这会带来交叉销售、联合营销的考核需求。在科技支撑层面,有的银行已建立大数据中心,有的银行已设有互联网营销平台,不同银行的客户管理水平、已积累的基础数据等各有特点。整体而言,每家银行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属于自己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模式和考核模式,尚未形成一套可复制的范式。
六、人才与数据成为价值考核的短板
经济增加值(EVA)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青睐。价值考核具有诸多优点,它能够识别利润来源、体现资本占用,实现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但是,EVA考核对管理基础条件要求非常严格,要求银行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在国内,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已经率先实现了EVA考核。然而,受限于管理水平、科技力量等因素,如一些过程和行为的数据无法采集,没有支撑的工具(工作日志管理系统、流程银行管理系统等),一些中小银行难以支撑以价值为中心的考核,因此,中小银行的价值考核尚未得到有效实施。
价值考核实践仍处于探索期,人才和数据是制约其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很多中小银行都已实施模拟利润考核,体现了对风险、成本的重视。但各家银行实施程度各有差异,有的还停留在机构考核阶段,有的则处于客户经理考核阶段。制约这些银行模拟利润考核精细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缺乏能够科学合理定价的专业性人才;二是积累的数据不完整、不全面,影响定价及利润计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由于实施模拟利润考核还有很长的磨合期,只有少数银行开始尝试EVA的计量和考核,且这些银行的EVA考核也仅限于机构的考核和较为初级的经济资本计量。因此,很多中小银行提出了相关人才的需求,包括大数据、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等。随着农村金融机构转型的推进,人员素质、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储备以及其他各种配套措施的完善,将会有更多的中小银行具备实施EVA考核的条件。
七、职能部室考核存在困难
目前,很多重视绩效考核的金融机构,实现了由总行垂直考核到个人的绩效考核方式。在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下,银行业已经告别了“躺着赚钱”的时代,踏上了转型之路。在改革的浪潮中,中小银行普遍首先对前台岗位进行改革,因为这些岗位处于一线,直接与市场对接,并且其业绩更加容易量化衡量。因此,许多中小银行对前台实现了垂直考核到个人,但对于性质各异的中后台的绩效考核依然是绩效考核中的难题。职能部室考核难,主要缘于其工作特点:部门间工作差异大;过程性工作较多,难以监控;事务性工作较多;价值创造具有延迟性;各部门、岗位性质、职责等不同,不像前台部门工作容易量化衡量。因此,职能部室考核主要存在如下难题:考核指标难量化、过程难监控、价值难测量、考核难精确、难以体现部门岗位的性质差异、结果难比较、结果难运用等。事实上,调查数据显示,超过40%的中小银行高管表示,目前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体制不完善,影响了全行绩效考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