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作家应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不要总思考读者想读什么

蒂姆·厄本(Tim Urban)


推特/脸书:@waitbutwhy

waitbutwhy.com


蒂姆·厄本 博客Wait But Why的博主,也是最受欢迎的网络作家。《快公司》曾这样评价蒂姆,“他的读者的参与度,就算是新媒体巨头,也会十分羡慕”。目前,Wait But Why每月有150多万独立访客,并拥有超过55万电子邮件订阅者。蒂姆还吸引了很多知名粉丝,比如作家山姆·哈里斯和苏珊·凯恩、推特联合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TED策划人克里斯·安德森、非商业性独立书评网站Brain Pickings的玛利亚·波波娃。蒂姆在采访埃隆·马斯克之后发表的一系列博文被唱片公司Vox的戴维·罗伯茨称为“我多少年来读过的最丰富、最引人入胜、最令人满意的帖子”。你可以从第一篇“马斯克:世界上最酷的人”读起。蒂姆的TED演讲《走进拖延症的心理世界》的观看次数已经超过2 100万。

你最常当作礼物送给他人的3本书是什么?

安·兰德的《源泉》,原因在于书中的两位主人公霍华德·洛克和彼得·吉丁。这两位主人公都不像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过于单向,也过于极端。但是,在我看来,如果把他们合二为一,得到的就是我们每个人。洛克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理性之人。他总是从基本原理出发进行思考,这些基本事实是生命的核心,就像物理学的局限性和他自己的生物学局限性一样。他以这些信息作为思考的基础,以此构建他的结论、决定和人生之路。吉丁正好相反,他是一个依赖性特别强的人。他关注的是外界而非内心。他将当代价值观、社会认可和传统智慧视为核心事实,然后在这些规则之内尽其所能赢得游戏。他的价值观就是社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决定了他的目标。有时候我们很像洛克,有时候又很像吉丁。我认为,人生的关键在于弄清楚何时可以像吉丁那样节省脑力(我在着装方面比较随大流,因为这对我来说并不重要),何时应该像洛克那样独立思考(选择职业道路、人生伴侣、决定如何养育孩子等等。)

我在撰写有关埃隆·马斯克为什么如此成功的长文时,《源泉》对我的影响很大。在我看来,马斯克就像洛克,他极为擅长根据第一性原理进行思考。在那篇博文中,我称他为“大厨”(尝试各种配料并设计出新食谱的人)。马斯克绝对是大厨型的人,而我们大多数人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像吉丁,我称这种人为“厨子”(按照别人设计好的食谱做菜的人)。如果我们经常思考如何成为大厨,我们会更快乐,更成功。这只需要我们有一些自我意识,在我们当“厨子”的时候认识到这一点。此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顿悟,意识到独立思考并采取行动并不像看上去那样可怕。

来自本书作者蒂姆·费里斯的话:我请蒂姆·厄本分享一下相关的有趣背景,如下。

2015年初,马斯克和我通了一次电话。他说他读了Wait But Why上面的一些博文,问我是否愿意写写他所在的行业。我飞到加利福尼亚与他见了一面,参观了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工厂,还与两家公司的高管聊了聊,希望全面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我写了4篇关于特斯拉、SpaceX以及行业历史的博文,它们的篇幅都很长。在此期间,我定期与马斯克通话,以便真正解决我的疑问。在前三篇博文中,我试图回答“马斯克为什么从事他现在所做的事”。在第四篇也是最后一篇博文中,我聚焦于马斯克本人,并试图回答“为什么他能够做当前这些事”。正是这段经历促使我探索上文所说的问题:围绕第一性原理思考(成为设计出食谱的“大厨”),以及根据类推思考(遵循别人食谱的“厨子”)。

最近有哪个100美元以内的产品带给你惊喜感吗?

《纽约时报》填字游戏应用程序。我一直很喜欢填字游戏,但我开始玩得不太好。自从有了这个应用程序,我填得越来越好了。一开始,我会从周一做到周三,现在每天都做。填字让我度过一天中非常愉快的时光。我喜欢在早上醒来后填字,有时在床上填字,有时边吃早餐边填字,有时在地铁上填字,有时在咖啡店排队时填字。但是,我必须小心,每周越往后,填字花的时间越长,而我常常没那么自律,必须完成很难的填字,才会开始干别的,这会严重影响我的工作计划,这让我很讨厌自己。有时,我在工作间歇的5分钟里打开应用程序,结果5分钟变成了82分钟,这害得我又恨起自己来。所以,我现在尽量晚上玩填字游戏。

有没有某次你发自内心喜欢甚至感恩的“失败”?

在大四的时候,我决定申请为一年一度的学生音乐剧《泥泞的道路》作曲。我去参加了作曲申请者的介绍会,会议由节目负责人和一名为节目工作并协助负责人面试的同学主持。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申请程序,那位学生助理在钢琴上演奏了几首曲子,举例说明他们想要的音乐类型。我离开时异常兴奋——我想在大学毕业后以作曲为生,所以十分渴望申请成功。

当天晚些时候,他们通过电子邮件将日程表发给了所有申请人,其中注明了每个人的试镜时间,届时我们要给节目负责人演奏我们的曲子。我在日程表上看到两个名字,一个是前一年入选的作曲人(我知道往往是同一位作曲人连续多年为这个节目创作音乐),还有一个是那位学生助理,就是那个做示范给我们看的人!我彻底泄气了,决定放弃申请。显然,最终入选的要么是那位已经和节目负责人建立关系的作曲人,要么是那位学生助理。

几个月后,我看到节目开始在校园里做广告,但作曲人并不是我想的那两个人,而是另有其人。我为放弃申请后悔不已,我真的很恨自己。但是,我也因此得到一个教训:不要因为畏缩而放弃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机会,尤其不要做毫无根据的假设。

你长久以来坚持的人生准则是什么?

我希望竖立一块神奇的广告牌,会为每个人显示独特的内容。这块广告牌能够读心,知道观看者心中会把哪个群体妖魔化,对哪个群体有片面的看法,不把他们当人看。一个人看到的可能是特朗普的支持者,而另一个人看到的可能是穆斯林,还有人看到的可能是黑人、富裕的白人或性犯罪者。不管是哪个群体,观看者都会在这块广告牌上看到这个群体的某个人正在做某事,从而消除偏见,全面了解这类人。也许那个人正坐在临终父母的床榻旁,正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或者拥有观看者碰巧也喜欢的愚蠢爱好。

在我看来,人们只会仇视自己心中觉得没有人性的人。人们一旦看到现实,并想起他们讨厌的人的人性光辉,仇恨通常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同理心。

你做过的最有价值的投资是什么?

大学毕业的第一年,我创办了一家小型考试培训机构,为大学入学考试提供培训。在接下来的9年里,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发展公司业务上。一开始,我和另一位创始人认识到,身为20多岁的单身小伙子,我们没有什么财务负担,这是我们的优势,所以,虽然公司业务不断扩大,但是我们仍决定保持当前的生活水平。有一年,我们的收入很不错。但我们没有给自己加薪2.5万美元,而是保持薪水不变,花5万美元雇了一名员工。又过了生意红火的一年,我们还是没有给自己加薪,而是雇了三四名新员工。

这一切基本上可以归功于另一位创始人,因为他是我们两个中纪律更严明的那个。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到我30岁时,公司已经有20名员工了,收入相当可观。如果我们每年都给自己涨工资,公司的收入可能会缩水为现在的1/10。我们20多岁时没有选择奢华的生活,30岁时换来了更加自由的人生。正是这种自由让我得以撰写Wait But Why,从而成为一名全职作家。

你有没有什么离经叛道的习惯?

我家有一个玩具箱,说实话,我有很多玩具。但是,我的未婚妻受不了家里到处都是玩具,于是拿回来一个盒子,坚持让我把所有玩具都装在这个盒子里。这些玩具是机械的,手感很好,不是那种普普通通做摆设用的。我5岁时就喜欢这些玩具。我有一大堆各种各样的磁铁、黏胶玩具、指尖陀螺、减压魔方、弹力球等。这不仅仅因为我还像个孩子,而且它们有助于我集中注意力。我在想问题时很爱动,我是那种在打电话时会不停走动的人。我在工作时,不管是集思广益、做研究,还是列提纲、写作,我都会在手里拿着玩具,这样我会做得更好。如果手里没有玩具,我就会不停地咬指甲,直到咬出血。这是个毛病。

有没有某个信念、行为或习惯真正改善了你的生活?

一个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创作的作家,很容易陷入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观念,那就是可以不遵守社会规则。比如,可以穿着内衣在家工作,凌晨3点最具创作灵感,永远不设闹铃。我一直以这种非常规的工作方式为荣,而且我非常懒惰,因此我绝对是那种不合常规的工作安排/环境的忠实信徒。

唯一的问题是,这种方式实际上对我来说一点儿都不适用。如果有截止日期,我就会在那之前完成工作,但如果没有,我的效率就会非常低。我还发现,自己会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我很少能长时间全神贯注地工作,也很少能无忧无虑地休息。

我最近意识到,“朝九晚五在办公室工作”是有道理的。于是,我不再待在家里写作,而是穿戴整齐,去咖啡店写作。我开始像正常人那样上床睡觉并设好闹铃。我尽量把时间切分开来,在傍晚之前认认真真工作,之后完全放下工作,直到第二天的到来。我甚至尝试周末休息,或者至少周末有一天不工作。我还不能完全遵守这个时间表,有时会故态复萌。但是,当我能够做到时,我的获益颇多。原因如下:

大多数人早上工作效果最佳,我也不例外。

晚上工作会扼杀社交生活,因为大多数社交生活都发生在周末以及工作日的晚上7点至11点之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工作,你就会突然成为那个别人永远都约不到的朋友,这种做法是极其短视的,也是不明智的。

正如我在TED演讲中详述的,我认为我们所有人的大脑都存在两个角色:一个是理性的决策者(大脑中的成年人),一个是即时满足的猴子(大脑中的孩子,不关心后果如何,只希望当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松弛快乐)。对我来说,这两个角色一直在互相争斗,而猴子往往会赢。但是,我发现,如果我根据阴阳哲学来划分生活,比如“今天工作到下午6点,明天继续工作”,那么在工作期间我会更容易控制猴子。知道后面会有有趣的事情上演,这种期待会让猴子更有可能选择合作。在我原来的生活方式中,猴子一直处于反叛状态,因为我从未真正给它任何专属时间。

你会给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什么建议?你希望他们忽略什么建议?

你大概可以将所有职业归为两类:自己当老板,为别人工作。

自己当老板的情况包括尝试建立自己的公司,在艺术界崭露头角并赢得粉丝,从事自由职业。在这一职业发展路径上,你是自己职业的掌舵人,重大决策由你做出。

你如果是在为别人工作,就相当于现在有一条现成的船,由别人掌舵,你在这条船上工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你是某个公司的员工。此外,还包括那些本身确定性就很强的职业,比如医生或律师。

社会喜欢颂扬“自己当老板”这条路,这会让那些不想自己当老板的人因为自己的职业选择而感到低人一等。但是,这两条路从本质上说没有好坏之分,它取决于你的性格、目标和你想要的生活方式。有一些超级聪明、才华横溢的人,只有当老板,他们的天赋才能更好地得以彰显。而有些人需要由别人想着点亮前方的灯,自己只想低头专注地工作,只有这样,他们的能力才能得到发挥。同样,有些人只有成为老板,才会觉得充实。但自己当老板,一切都得以工作为先,这对某些人而言是一种痛苦。

有些人只有一个志向,比如有人必须成为创作型歌手才能感到幸福。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大学毕业后都不是很清楚自己最想做什么工作。对这些人而言,我建议他们认真考虑一下自己当老板还是为别人工作的问题。在二十几岁时做些尝试,看看这两条路分别是什么感觉。

在你的专业领域里,你都听过哪些糟糕的建议?

我是一名作家,我发现很多给年轻作家的建议都是在说要赢得读者的支持,尤其是那些想要成名的网络作家。我们如果把潜在的读者比作“钉子”,此类建议就是要把自己塑造成与钉子匹配的“孔”。这个孔适合很多读者,能够迅速吸引一群读者。或者,你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让自己的写作生涯顺利启航。

我认为相反的建议其实更好。全心全意地思考如何将自己塑造成最有趣、最令人激动、最自然的作家,然后行动起来。网上有很多人,他们只要轻轻点一下手机,就可以看到你的作品。因此,即使1 000个人里只有一个读者(0.1%)喜欢你的作品,也会有超过100万人绝对喜欢你的作品。

我开始写作的时候,会设想自己正在为一整个体育场的人写东西,体育场里坐着的都是我的知心读者。这会让写作变得很容易,因为我已经确切地知道他们喜欢哪些主题,喜欢什么写作风格,他们的幽默感如何,等等。传统观点认为,网络文章应该简短,并且要持续频繁地发布,但我并不认同,因为我知道,那个体育场里的蒂姆们不在乎这些事,他们只关注一类话题。这种方法奏效了。4年后,许多碰巧喜欢我这种写作方式的人找到了我。

作家应该专注于自己的内心,而不要总是思考读者想读什么,这样你最终才能创造出最好的原创作品,而恰好喜欢这些作品的那千分之一的人最终也会找到你。

你如何拒绝不想浪费精力和时间的人和事?

我学会了在思考该拒绝哪些事之前,先列出自己可以接受的事。这份接受清单应该围绕重要的事展开。但是,如何定义诸如“重要”之类的模糊概念呢?我会用几个立见分晓的简单测试加以判断。

当我设计工作上的接受清单时,我会使用一种方法,我称其为“墓志铭测试”。如果碰到什么机会,我会问自己,如果我的墓志铭写上相关内容,我是否会感到高兴。答案如果明显是否定的,就意味着这个机会对我而言并非十分重要。仔细想一想你的墓志铭,这是消除所有庞杂之物并强迫自己从超大广角看待工作的好方法。你可以从中看到对你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因此,我在列接受清单的时候,会想一想墓志铭测试,而超出这个范围的事情便落入我的拒绝清单。对我来说,墓志铭测试通常是在提醒我,我应该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我能做的质量最高、最具原创性的工作上。

在社交生活中,我会尝试一种类似的测试,可以称其为“病榻测试”。我们应该都听说过这样的研究,人们临终时反思自己一生最后悔的事,没有人说后悔在办公室花了那么多时间,这可谓老生常谈了。原因是在生命的尽头,人们总可以清晰地回顾过往,而这种清晰度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有的。在日常的匆忙生活中,这种清晰度会被迷雾包围,而这时我们会认为忽略那些重要的个人关系并没有什么。病榻测试会促使我问自己两个问题:

“当我临终时,我可能会想这个人吗?”通过这个问题,我可以确保把时间花在合适的人身上。

“如果我今天就要死了,我会因为曾与此人共度的时光感到高兴吗?”这个问题也可以换一下视角:“如果某人今天就要逝去了,我会如何评价我和他共度的美好时光?”通过这个问题,我可以确保自己与最关心的人一起度过足够多的高质量时间。

最重要的人总会与你的工作和其他人争夺你的时间,而病榻测试可以很好地提醒你,要想给予重要的人足够多的时间,唯一的方法就是对其他很多人和事说“不”。

墓志铭测试和病榻测试想要说明的是,当你即将离开尘世,当你的墓志铭开始被撰写之时,你想要改变任何东西都为时已晚。因此,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在生命真正走向尽头之前,获得那种通常只有在病榻之上才有的神奇的清晰度。

当然,对拒绝清单上的事情说“不”本身就是一种挣扎,我自己仍在努力之中。但是,一个用来定义何为“重要”的良好机制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