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自行式液压载重车:理论基础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一

伴随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在桥梁架设、港口物流、船舶制造、钢铁冶金、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众多领域的基础设施、重大装备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环境、复杂工况、超大动载是传统工艺和装备所不能胜任的。大型自行式液压载重车应运而生,拓展了工程机械中大型工程运输车辆的产品型式和功能范围,形成由简单的挂车运输型式到具有超大重量、超大尺寸设备或构件的场地和道路专用大型运输车辆,且具备联合作业和施工的功能。

20世纪末,赵静一教授的研究团队是国内最早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针对国家高铁、大型桥梁、造船和特大型重载装置与设备的运输等重大工程,发挥团队在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的科研优势,面向行业对大型液压载重车的技术需求,开展了关键技术的创新设计和可靠性研究,极大地保障了相关设备的可靠服役。他们和国内多家企业展开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开发了国内第一台900吨运梁车、架桥机和系列超低巷道重载分体式运输车,研制了船厂用载重车等几十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工程运输车辆的产品,填补了我国大型特种运输车辆领域的多项空白。

2010年,国内外还没有专门著作指导大型自行式液压载重车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工作,赵静一教授的《大型自行式液压载重车》(以下简称“该书”)出版,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当时我作为首批读者阅读了该书,全书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全面介绍了大型自行式液压载重车及其相关衍生产品的关键技术、机电液一体化、节能设计、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以及工程实践应用,为本领域的科研、生产企业和应用单位从事大型自行式液压载重车研究、开发、使用、维护、维修工作的专业人员提供借鉴,字里行间展示出赵静一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在该领域的深耕细作。

如今,距离该书出版已经过去十年,十年间赵静一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大型自行式液压载重车的研究方向上持续发力,又陆续完成了系列装备技术的研发,形成了系统化的设计制造方法与技术,在与国内外同类车型的各项技术参数的比较中,从最初的跟踪消化,到近几年的并驾齐驱,在一些特殊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则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服务C919中机身、火箭箭筒、核电装备、地铁车厢等航空、国防、民用装备的快速运输,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杭州湾跨海大桥、北京三元桥换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京津城际高铁、郑州四环特大立体交通等重大工程的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这一过程中,赵静一教授团队、秦皇岛天业通联和郑州新大方更是在桥梁架设装备这一分支方向的自主研发中走在了世界前列,2010年研发的1000吨高铁架桥机在韩国应用,是中国高铁施工装备迈出国门的第一单;2015年,完胜德国DEAL、意大利IDEN及英国DORMAN LONG等公司,中标完成科威特海湾大桥世界最大1700吨和1800吨成套架桥装备。在千吨级以上的整孔桥梁装备中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占据了全球大型桥梁装备市场80%以上的份额,这是非常令人骄傲的成绩。

2020年12月,赵静一教授又送来了他的新书稿《大型自行式液压载重车 理论基础卷》和《大型自行式液压载重车 工程应用卷》 ,邀请我给他作序。我非常高兴,并第一时间阅读了全稿。

赵静一教授在新书稿中,结合十几年来在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就大型工程运输车创新设计理论、多车联合作业高精度协调控制技术、大型工程运载装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理论、现代液压元件与系统轻量化设计理论与智能控制技术,以及应用于高铁公路桥梁建设急需的信息化及智能化的运架提成套设备、跨海大桥的运架提成套设备、高速公路快速换桥施工装备等居世界领先水平的产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对设计开发和工程应用均有指导作用,兼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相信新书的出版,会促进这一行业的技术进步。

我与赵静一教授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合作,我们合著的《土压平衡盾构电液控制技术》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赵静一教授能够在总结和提炼自己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将从实践中积累的创新理论与技术奉献出来,著书育人,正是响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号召,面向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国内严峻形势,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迎接挑战,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我想,这也是赵静一教授撰写新书的初衷吧。

中国工程院院士

浙江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