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自行式液压载重车:理论基础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自行式液压载重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进入21世纪,国内外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发展迅速,在国防装备、路桥建设、机械装备、航空航天、船舶建造、钢铁冶金以及石油化工等各个领域,大型工程建设越来越多,重型设备及重型结构的运输安装任务急剧增加。大型自行式液压载重车作为一种运输此类设备与构件的装备,特别是与其他大型装备组合而成的成套运载施工装备,更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国外液压载重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大型液压载重车领域对国际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许多产品已经替代了进口产品,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进口设备越来越少,20世纪进口的大型液压载重车等工程机械装备许多已经淘汰或面临待修状态。

进口液压载重车的引进,对国内大型液压载重车的技术发展是一个促进,为中国了解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较高的平台,开拓了大型液压载重车这一工程机械的新领域。国外产品虽然质量好、经久耐用,但其人工费用高昂,价格昂贵,发生故障以后的保养维修费用高。同时国外的产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更新换代快,致使现有产品零部件出现损坏后无法更换,即使更换也需要一些麻烦的手续,因此保养和维修不方便,维修周期也长,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随着全球经济共同体的推进,我国大型机械装备的出口,对国外的企业市场影响比较大,经常出现企业的破产、重组,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大型液压载重车生产企业,由于生产周期长,产量低,在国际重大工程招标时也不得不与中国企业合作,采用中国制造的大型液压载重车等装备。

二、国内液压载重车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国内液压载重车的研究与制造水平已经从相对落后,引进消化、简单理论分析阶段,发展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自行式液压载重车设计、制造能力,实现大型液压载重车的理论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产业化跨越性发展,针对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需求,陆续研发面向多个工程领域的多种大型工程运输车辆及施工装备,以独特的技术发明,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工程运输车辆协同控制关键技术。来自实践的机电液创新技术理论是大型工程运输车辆中国创造的核心和灵魂。实现我国大型工程运输车辆“从配角到主流,从低端到高端,从跟随到领先”的历史性突破。目前国内液压载重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关键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少,“克隆”产品比较多,虽然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但是借鉴国际先进产品进行技术移植或重新“克隆”的较多,虽然改变了机型,但其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自主开发的少,给液压载重车的生产、保养和维修造成了极大的不方便,严重制约了我国液压载重车的发展。

第二,整机产品可靠性和寿命尚落后于国际水平,产品可靠性和大修期寿命是我国液压载重车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问题,液压载重车部分生产企业制造水平不高,数控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不广泛,产品质量、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对于国内外生产市场的良好培养做得不够,盲目低价竞标,导致产品经费短缺,无法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质量无法保证。同时,许多企业科研手段落后,不注重研发,缺乏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存在盗版行为,破坏了市场的良好发展。

三、目前国内液压载重车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进入攻坚期,新时代对于高质量、绿色环保发展提出的要求更严,标准也更高。推进工程机械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节能高效、高可靠性、结构轻量化方向发展,培育国内外产品市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坚定不移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行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成为首要目标。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导,在有效防范行业发展风险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向世界工程机械强国迈进的阶段性任务,为实现中国制造业的“三个转变”做出贡献。

我国国内目前对于液压载重车的需求日益增大,因此生产液压载重车的厂家也在日益增多,与此同时,国外液压载重车商家在关键技术上都对我国保密,而且国内生产厂商各自为营进行生产,彼此间缺少经验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加之我国国内的基础工业水平不高,核心基础件与精密机械加工能力与国外相比较也具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现代设计理念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今后要真正实现大型液压载重车的中国创造和智造,取得世界领先的行业进步,迫切需要解决大型液压载重车设计研发中的主要问题:

第一,加强标准化研究:用户需求各不相同,各企业规范和设计标准不一样,所设计的系统和关键零部件不一样;单件小批量设计与生产,价格昂贵、生产周期及交货时间长,无法满足维护和备件的需要,需深入开展关键核心零部件及系统失效机理、寿命评估及可靠性研究。

第二,加强绿色化研究:深入开展自行式全液压载重车绿色环保节能设计的系统理论研究,特别是加强电液控制系统的节能设计、优化设计、安全设计、可靠性设计和再制造等方面理论与试验研究工作,工作介质向安全清洁无污染方向发展;提高加工精度,减少泄露;结合电子、计算机、网络转变控制方式;故障自动检测,实现在线状态监测与故障检测。

第三,加强智能化研究:缩小与普通车辆和工程机械相比较,载重车的机电液一体化、智能控制、功率匹配、能耗及可靠性指标的差距,加强数字化元件、网络化系统和智能化控制的实际意义上的应用;大数据、云处理以及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对于实现设备智能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机电液系统群协同控制的基础上,完善监测与检测系统,对大量监测数据进行特征辨识与处理,对系统群进行状态监测与评估,实现在线健康评估、故障预警与寿命预测。

第四,加强国产化研究:主机厂与基础件生产厂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应进一步加强合作,研究国内主机厂对大型工程运载施工装备国内外市场良好发展的应对措施,以及国内外生产销售企业对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及市场的应对策略,支持关键核心零部件、液压元件的国产化问题,同时,实现主机降低成本,基础件提高质量、扩大市场,实现中国制造占领国际市场。

第五,加强市场化研究:建立产业联盟,加强各个生产厂商之间的交流、协调与协商,尊重知识产权,结束目前各自为营、非正常竞标的局面,培育良好的国内外市场,以一流的产品质量,稳定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