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1)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习近平总书记从七个方面全面论述了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些论述提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目标和任务,也是对现代化经济体系丰富内涵的科学概括。
一、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产业体系是经济体系生产环节中的重要内容。现代化产业体系应该是由处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高附加值、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组成,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代表着未来产业升级和消费结构转变的方向。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但产业体系中的人力资源、资本和技术要素有机组合的质量效益都亟待提高,人才和资本脱实向虚的趋势还没有根本逆转,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过长、转化率还不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将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建设和产业协同发展的主体,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通过金融体系源源不断地为现代化经济体系供血,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充分提高劳动、资本、技术三要素协同投入的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
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机制是现代化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包含要素市场以及由要素市场衍生而来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当前,我国还存在诸如市场秩序不规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与做法,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三、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收入分配制度和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石。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对分配环节的内在要求。因此,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重视效率与公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系,更好地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要增加和保障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感。要加大政府的民生支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大力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发展中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努力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四、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1999年以来,我国逐步形成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内外、着眼全局,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形成东西南北纵横联动发展新格局。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长期高速非均衡发展积累的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实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五、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并分别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建设、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发展不仅要讲速度讲效益,要告别粗放型经济,走与自然和谐共处之路,更要在发展与保护、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必须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努力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六、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发展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天的中国,已经深深地与世界紧密融合在一起,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互为机遇、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牢牢把握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趋势,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主动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准确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努力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七、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这既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宏观层面的建设目标,也是经济体制现代化丰富内涵的科学概括。近年来,“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有力激发和释放了市场活力。同时,宏观调控方式不断创新,实施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采取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等措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微观和宏观经济体制还有许多亟待完善与解决的问题,与建设现代化强国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因此,必须加快建立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匹配的经济体制,对于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和机制大胆革新。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充分激发出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搭建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框架,努力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