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的自我:人生逆旅中的自我修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墨菲定律是禁不起试探的

“逃避可耻但是有用。”

面对生活中很多难解的课题,与其绞尽脑汁地去思考解决之法,不如采取逃避的方法,选择一个安全的角落,把所有的冲突都挡在门外。这似乎是一个非常讨巧的办法,可以让我们暂时获得心灵的平静。但命运总是公平的,贪恋这种虚假的平静越久,需要付出的代价就会越大——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越想隐藏的却越欲盖弥彰,越想拖延的却最终不得不去面对。就像墨菲定律所描述的那样:当桌子上一块美味可口的奶油蛋糕眼看就要滑落到地板上的时候,你不要指望能够接住它。相反,它一定会掉到地板上,并且是涂满奶油的那一面朝下。

很多年前,爱德华·墨菲就想通过这种心理学效应,告诫那些想寻求侥幸的人们,“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而且“你越想避免的事情就越避免不了,它反而会更糟”。

面对每个人都存在的“阿喀琉斯之踵”,很多人第一时间会习惯性地去隐藏、否认、压抑自己,却很少有人能敞开心灵进行自我剖析:“我如此否认这些弱点、缺陷,究竟是为什么呢?我在害怕什么呢?我为什么总是要把自己装成一个完美无瑕、不想被任何人非议、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人呢?”

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头脑灵活,身体健康,事业有成,但由于自身“阿喀琉斯之踵”的阻碍,使得他们的精力和主观能动的创造力无法获得充分的发挥。因为他们总是试图回避、隐藏弱点,即使是换工作、离婚,搬家或与人断绝往来,消极遁世或潜心于其他的事,“阿喀琉斯之踵”也会一如既往地困扰着他们,让他们的生活陷入越来越深的困境中,心理能量越来越枯竭。面对这种情况,有些人会戏称自己“旧病复发”,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无法逃脱的宿命。这正是墨菲定律的第一层可怕之处。

一些心理研究发现:人们之所以习惯于掩饰自己的缺点,是因为人们之间互相防备,不愿意被别人批评指责也甚少轻易评价他人,有些人尽管朝夕相处,却始终有隔膜,他们的潜意识标尺是:没有人知道自己的缺点,也没有人知道自己软弱的地方是比较安全的。他们总是害怕完全公开自己,害怕暴露弱点于人前,害怕会因为不够优秀受到伤害和排挤从而失去尊严,所以不仅仅是对陌生人、对亲人、对爱人、对朋友、对子女甚至对自己也不敢揭开遮掩弱点的伪装。

当伪装成为了心灵的保护色,我们内心也就同时形成了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有益的,可以保护自我在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压力时,采用一定的方式去调解、缓和心理冲突对自身的威胁。即使现实允许,超我接受,本我满足,一些固定化的、消极性的心理防卫也会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让我们与真实的自我渐行渐远。

著名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提出过一个核心概念:我们会本能地通过一系列防御性行为来保护自我(我们对自身所期望的样子)。我们的这种防御行为,从长期来看,往往是有害于我们自身的,因为它会剥夺我们处理现实问题的实践机会,而只有这种实践才能让我们的身心最终成熟。

逃避作为一种典型的消极性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其中,压抑是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指个体在面对不愉快的情绪时,不知不觉并有目的地遗忘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比如遇到难以接受的事情,就假装听不见、看不见,就当作没发生一样。运用这种自我保护策略,表面上我们似乎把事情忘记了,而事实上它仍然存在于现实中。当一个人在自欺欺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丧失自己的责任,而我们的潜意识也会因为未解决的问题而积累起大量的焦虑,这在某些时候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突然做出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事情,因而陷入墨菲定律的旋涡之中。

除此以外,墨菲定律的第二层可怕之处是:即使你承认了“你越想避免的事情就越避免不了,它反而会更糟”,并且想努力消除它,你也极有可能陷入“愈是消除,愈是存在”的困境中。

人们在学习如何摆脱由“阿喀琉斯之踵”引起的心灵困境的时候,总是苦乐交加。乐的是可以适当解决自己的困扰,开始一种崭新、积极的生活;苦的是人们想方设法去处理的缺陷和不足,不可能一下子销声匿迹,总是会反复出现。

就像一个总是想讨好别人的人,一个长久患有忧虑症的人,一个对自己要求过高的人,一个总是苛求尽善尽美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和一个染了恶癖的酒鬼、一个赌徒、一个吸毒者是具有某些相似之处的。当一个人被迫去戒除酒瘾、毒瘾、赌瘾的时候,可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他能够戒掉这些瘾癖,但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他会很容易产生某种情绪上的倾斜,一旦意志稍有软弱,或是受外界某种因素的影响,就会不由自主地回到原来的轨道中去,因为这是他们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他们就是靠这些来逃避自己的现实压力的。而我们大多数有着“阿喀琉斯之踵”的人,如果对失败、对自我缺陷、对别人的批评、对工作压力抱有较大的恐惧感,并因此形成了一套特定的逃避模式,要改变它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

返回原有状态是每个人的自然倾向,因为像过去那样做总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当焦躁、疲惫、忙碌、空虚再次侵袭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是会轻易地、不假思索地回到过去的状态。那些本来被认为已经克服的缺陷、弱点,可能就会乘虚而入,阻碍着这些人的进步和其所取得的成就。

那么,当我们在面对自身的“阿喀琉斯之踵”时,如何避免陷入墨菲定律的旋涡呢?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从心理上做出改变。当“阿喀琉斯之踵”对你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坏的影响时,不要急着去否认、逃避,也不用感到自责和生气,不用再有挫折感、不用再沮丧,而是应该把它当作一种急需改变的预警信号,时刻提醒自己:我能从中学到什么经验?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一些,我如何做才能让自己更快乐、更幸福?

成长不但需要努力,也需要空间,我们只有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成长空间,才能拥有非凡而长期的收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