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忠于自己,散发独一无二的光芒
三十岁,最大的危机不是结婚,而是……
朋友晓梅一个人过完了三十岁生日,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有些期许,又惆怅不已。
就像她每次看到朋友圈里晒结婚、生二娃,都抱怨“想要而不得”;看到单身群体秀身材、炫梦想,在扮演自我的路上踽踽独行,她又羡慕不已。
而她自己,总是习惯性地抱怨生活无聊、事业搁浅、爱情难产,面对生活随时抛出的选择题,搞不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去年过年,晓梅的母亲给她下了最后通牒:“亲朋好友家的子女都结婚了,你张姨家的孩子都离了又结了,要想让你爸妈安心养老,就赶紧相亲结婚。”
亲戚们共同聚力:今年最大的任务就是把晓梅嫁出去。
于是,为了“家族的荣耀”,她终于下定决心,逢相亲必去。可是,一年过去了,爱情这道题依然无解。
说起原因,晓梅自己心里也有数,就是“原则缺失”。今天听张大爷的话觉得有钱才是王道,过几天听王大妈的教导又觉得三观相符才是标准。再过几天,遇到帅哥一枚,秒变“颜值就是正义”。
没有主见、拒绝思考,终于在随波逐流、七嘴八舌中埋没了自己。
《金刚狼3》中有句台词,我觉得是治愈晓梅的良药:成为你自己想成为的,别成为他们所希望的。
虽然扎心,却是真话。日子过得不好,别人不会替你背锅,每个成年人都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比起人云亦云的尴尬,有主见的人敢于坚持自己喜欢的东西,活得通透豁达、不卑不亢,人生才会开挂。
或许,当你明确自己想要何种生活,当你知晓要和怎样的人共度余生,再去寻觅良人也不迟。
有主见的人随时都能感知自己内心的需求,纵然身处暗沟,也能仰望星空。即便生活百般刁难,也能自信满满。因为在他们的眼中,生活的唯一真理就是成长为自己。
想起去年工作培训中结识的一个小姐姐,我们都叫她曼姐。曼姐长相一般,但气质出众,是那种一见面就能感觉到光亮的人,确切地说,是一个灵魂闪闪发光的人。
三十四岁的她丝毫没有对生活的恐惧抑或是对婚姻的焦虑。虽然一个人的生活显得与周围的热闹有些格格不入,但她从没觉得自己差。面对家人的催促,她不疾不徐,始终走在自己的节奏里。
做一个幸福的人,读书、跑步、努力工作,关心身体和保持好心情——这是她的微信签名。
线下,她也在自我提升的路上全面升级。颜值变高了,技能变多了,生活品质也提高了不少。
前不久看到她发朋友圈,晒出和准先生的婚纱照,笑靥如花。出于关心,我主动打电话送上祝福。聊天得知,两人竟然都参加了某健身房和读书会,一来二去,便觉得思维同步,既而迅速结盟。
原来,从“人人叹息”到“人人安利”,最短的距离就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演员苏菲·玛索曾说过:女人最可悲的不是年华老去,而是在婚姻和平淡生活中的自我迷失。
有主见的人坚持适合自己的婚姻,才是最好的婚姻。她们甘愿等待Mr.right出现,并在等待中变美变好变自信。
我觉得对于有主见的人来说,生活可能会打盹,但一定会苏醒;幸福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仔细想想,还有什么比经过漫长的等待,两个独立且优秀的灵魂最终得以相遇更激动人心呢?
有一个词语叫“生活抑郁症”,是指对生活习惯性麻木不仁、持续性忧郁低落的状态。
已至而立,单身者埋怨中年不易、已婚者抱怨婚姻触礁,生活一地鸡毛,事业一潭死水,不免陷入暂时的绝望。
如果你是这样,不妨按下生活的暂停键,然后回转、放映、定格,从现在起开始优化生活、提升自己,一切都不算晚。
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女主麦瑟尔,二十五岁,性格阳光,充满了活力,按照她自己的生活规划,上大学、结婚、生两三个孩子……最后,应该会和丈夫在优雅的曼哈顿公寓中相守一生。
当然,麦瑟尔夫人也有着“女为悦己者容”的信条,为了维持自己的良好形象,她在丈夫起床前化妆、入睡后卸妆,为了确保身材始终苗条,她更是一刻都不敢松懈。为了顾全家庭,她捧场丈夫的演出,说话做事无时无刻不照顾丈夫的情绪。
可是,尽管她极尽讨好,丈夫还是跟秘书出轨了,麦瑟尔最终没能摆脱“眼瞎”的结局。
我之所以点赞麦瑟尔夫人,是因为她在离婚后自我意识的觉醒。虽然有憎恨,但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朋友的鼓励下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在脱口秀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实力演绎什么叫“女性的崛起”。
所以你看,生活从来都没有直通卡,与其寄希望于他人,不如用心经营自己。不去担忧被骂或者赞美,然后再去爱别人,人生才不会被击溃。
有人说:爱情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个人自己有想法、有能耐,生活才会有光。没看到理想婚姻的模样,不妨成为最好的自己。一个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的人,无论婚否,都可以拥有浪漫的爱情生活。
年过三十,还不知道自己的喜好,还没修炼好生存技能,就被旁人急匆匆地推搡着进入婚姻的关卡,然后看着乱糟糟的生活,感受一万点暴击?
你问:“难道我还可以有其他选择?”
你说:“大家不都是这样嘛!”
可是,《欢乐颂》里,有颜多金的安迪说:“其实单身的日子也不难过呀,如果对方因此轻贱我,那我会理智分手,好过纠缠不清、天长地久。”
不老美颜许晴说:“爱情比婚姻那张纸重要,让你变丑的婚姻,何不单身?”
女神代表俞飞鸿说:“单身或者结婚,我不觉得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困难的选择题,我觉得哪个更舒适,就处在哪个阶段。”
没人规定哪个年龄段就应该做什么,比起“集体狂欢”,女性最重要的自由就是拥有不被定义的能力。
不为讨好别人而委曲求全,不为与众不同而感到羞愧,爱自己、爱生活才是对抗年龄的最好方法。
对于一个成熟的女人来说,皮囊固然重要,但灵魂更有价值。时刻保持活力,有自己热爱的事物,并坚持下去。你若活得春光明媚,哪里都是鸟语花香。
最后,借用蔡澜老先生的一句话:人生每一个阶段都很珍贵,何必妄自菲薄。
希望多年之后,我们可以眼神带光地说:“我没有变得更好,也没有变得更糟,只是更像我自己。”
越独立,活得越高级
曾有一段时间,人们热衷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女性的价值是什么?
有网友回答说:不应该把生孩子定义为女性价值的“完整”标准,人生的价值也不应该被限制为传宗接代才是“对得起祖宗”。
真实地说出了很多现代女性的心声。
环顾四周,你是不是常常听人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嫁个好老公才是关键”“三十岁再不抓紧,就嫁不出去了”“女人事业做得再好都没用,家庭幸福才最重要”。
没错,这些都是世俗“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给予女性的偏见。
王小波曾写道:一个女孩子来到人世间,有权利寻求她想要的一切。假如她所得到的正是她想要的,那就是最好的。
我觉得一个女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成全自己。
她选择婚姻或保持单身,她想回归家庭或做职场达人,她决定继续深造或顾及家庭,都应该是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而不应该被外界的声音所裹挟。
一个女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大步流星地走下去,才能活成自己心中最美好的样子。
知乎上有个提问:你理解的男女平等是什么?
其中有个最高点赞的回答:所谓的男女平等应该是给予相同的选择空间,就是男人和女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能力和情况选择自己的发展路线。
实际上,一个女人最大的自由,就是拥有不被别人定义的能力。
这样的女人,或许她不够漂亮,但一定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记得徐静蕾曾说过:女性不应该被定义,每个女人都应该不在意外界的目光,自信快乐,散发出生命的芬芳。
一个优秀的女人不会为别人而活,而是有勇气演绎出自己心中的完美,一个不被定义的女人才最有魅力。
想想我们身边,是不是也有人身陷迷茫、不知所措?
作为大龄女博士,我是该追求事业,还是选择爱情?
工作很煎熬,看不到希望,又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
觉得日子平淡无趣,又没有勇气改变,我该怎么办?
……
毫无疑问,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是一个女人最宝贵的黄金时间,因为她有很多选择的可能性。但也往往是她最焦虑的阶段,因为身边有很多嘈杂的声音告诉她要怎么做。
记得张泉灵在北大毕业致辞演讲中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我是谁、我要什么。”
别人可以给你建议,但只有你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喜好和生活节奏,不让别人的想法成为桎梏你人生的枷锁,不焦虑、不迷茫,脚踏实地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人生最傲娇的姿态。
卡耐基在《女人的格局决定结局》中写道:生命的美妙之处,就在于你的勇气会成就更美的你。
很多时候,女性常常禁锢于自己以为的“柔弱”,很多事情不敢想也不敢做,结果只能与机遇擦肩而过。
而那些敢于去争取、愿意去相信的女人,才能脱离平凡。
谢丽尔·桑德伯格在Ted演讲中曾列举这样一组调查数据:在公司部门中,女性占据高管职位的比例在15%-16%,而在2002年以后,这些数据还有下降的趋势。
她还说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男性会错误地高估自己的能力,女性则会错误地低估自己的能力。男性常常把他们的成功归功于他们自身,而女性则归功于其他外部因素。
谢丽尔·桑德伯格在演讲的最后说道:“女性更多地肯定自己,才能和男人一样在职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让人想到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公职的第一夫人——希拉里。她曾说过:“永远都不要质疑你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你配得上每一个帮助你追逐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实际上,她也是这么做的。
在竞选和就职期间,她发挥女性知性和思维缜密的优势,始终关注妇女儿童的权益,赢得了广大女性公民的大力支持。
就职后,她创办了致力于解决穷人小孩、黑人小孩和残疾儿童问题的“儿童保护基金”组织,要求各州保障残疾儿童进入公立学校接受平等教育。
她为儿童和妇女争取权益,也用事实证明了女性蕴藏的才干、胸怀和智谋。
罗曼·罗兰说过:要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一个女人,敢于撕掉“柔弱”的标签,能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能力,不妄自菲薄,亦不自怨自艾,才能活成理想中的女王。
记得在《圆桌派》的一期节目中,窦文涛问蒋方舟:“你见过的独立女生是什么样的?”
蒋方舟说:“你会欣赏她的世界,也会更清晰地发现她世界里的美好。”
一个女人最大的魅力是人格独立,她不需要依附于任何人,而是有自己的爱情宣言和生活主张。
她精神自主,可以毫不畏惧世俗的眼光,哪怕是和大多数人意见相左,也敢于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
她经济独立,不用为了面包去委屈自己,而是作为独立平等的个体和另一半站在一起扶掖前行。
越独立的女人,活得越高级。
记得杨澜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烦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愿每一个女人都能坦然地做自己、自由快乐地生活,散发独一无二的光芒。不为使别人心生艳羡,只为让自己畅快一生。
那些把欲望写在脸上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怎样看待一个把成功的欲望赤裸裸地写在脸上的年轻人?
有人说:这类人因为有欲望驱动,所以动力更足些。
想到我的前同事小言。那时,她刚毕业,我俩一同面试进入一家编辑公司。
从开始的兴奋不已到后来的麻木不仁,公司、家、商场三点一线的“标准生活模式”,让小言渐渐对生活产生倦怠的情绪。
在一次深聊中,她说她不甘心在这样的小城市生活一辈子,她太想到大城市去看看。最开始,我以为她像很多年轻人一样只是“习惯性”地抱怨。
突然有一天,小言向公司递交了辞呈。我有些惊讶,原来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她真的在为自己的“欲望”买单。
先是与上海的闺密取得联系,借着休假的机会还特意前去考察了一番,完成了对未来的规划,然后带着满心期许,进入了冒险家的乐园。
当然,小言和所有想要从A围城进入B围城的人一样,有着对未来不确定的迷茫,但她不想在犹豫和抱怨中让情绪持续低落,最终果断鼓起勇气打破自己平静的生活。
记得临行前,她发了朋友圈:虽然不知道结果怎样,但一切都值得。
一年后,她在那里找到了工作的归属感,也遇到了心仪的另一半,梦想和生活并列开花,让人崇拜到失控。
我觉得“有欲望”是一种稀缺的品质。内心波涛汹涌、小宇宙随时爆发,才有力量对抗生活的平庸。
像小言这样敢于挑战自我、扭转生活的人,不矫情、不扮㞞,活得才最是潇洒自在、通透豁达,也才最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个世界给女人的偏见就是:你要安分守己、低调内敛。而那些敢于说出自己欲望的人,就会被毫不留情地贴上“爱慕虚荣”的标签。
但是,自带敢打敢拼的天性,有欲望、有行动、有坚持,我觉得这样的人在复利效应的驱动下,发光发亮只是时间问题。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躺赢”的。不敢为爱执着、不敢坚持主见,坐等被安排,那和咸鱼又有何区别?
前同事M是个典型的“低欲望青年”。尚未而立,青春大好,却活得死气沉沉,全身都弥漫着“得过且过”的迟暮味道。
比如,对待工作,她觉得达到最低标准就行,从不表现出任何野心,开会也常常坐在角落,把自己当成“跑龙套”的角色。可是,看到别人升职加薪,她又心有不甘。
对待生活,她能拿出的最高诚意就是不拒绝,但也从未主动争取,明明身边有喜欢的人,却不敢表白,最后看着别人过上向往的生活,只能后悔不已。
原本很喜欢某样东西,在父母或朋友的劝说下,她轻易地就改变主意,最终在愤愤不平中抱怨自己不敢反抗的无能。
诸如考试升学、就业择业、择城而居,人生的重要决定全都掌控在别人的手中,实力演绎“听别人的话,走自己的路”。
于是,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她终于过上了“降级型”生活: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错过喜欢的人、珍贵的机会、想要的生活,最后活成了生活的“傀儡”。
所以你看,生活的残酷真相就是,那些活得不好的人,其实未必是因为能力掉线,而是败给了“没想法”。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说这世上只有一种活法,那就是诚实面对内心,诚实面对自己。
是啊,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找到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并坚持自己热爱的事物,活成自己生活的中心位,才是全面开花的正确路径。
我觉得一个人把欲望写在脸上没什么不好,时刻提醒自己“我要什么”,才能在标定轨道上超车现实、逆风翻盘。
生活残酷,与其被动等待、颗粒无收,不如去主动争取,头破血流又何妨。
《欢乐颂》里的曲筱绡古怪精灵、刁蛮无赖,有人不喜,我却是非常欣赏她为了事业去抢、为了爱情去争的样子。
为了促成一项生意,曲筱绡撒泼打滚地央求安迪帮忙牵线搭桥,还主动向安迪讨教谈判技巧,自己又苦练英语、搜集资料,职场女boss秒上身,最终旗开得胜。
为了爱情,“曲妖精”更是主动出击,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赵医生的喜欢。积极示好、诚意接送,虽然过程磕磕绊绊,但终成良缘。
正如《狼图腾》里所说:没有捕捉不到的猎物,就看你有没有野心去捕;没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就看你有没有野心去做。
《北京女子图鉴》中的陈可一心想要“留在北京闯出一片天”,她想要大房子、体面的工作、“颜值爆表”的薪水。而男友张超只想回老家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踏实生活,张超觉得“有欲望的女人,男人不喜欢”。
面对生活选择和价值观的冲突,陈可果断选择离开。后来,陈可依然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不管生活抛出多少难题,她都见招拆招,最终靠自己的能力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就像《霸王别姬》中的那句台词:人啊,是自己成全自己。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人生大多数时刻,你都要一个人负重前行,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才会去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真正见过世面的女人,到底什么样?
有人说:见过世面的女人,自然会在人群中散发出不一样的气质,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
深以为然。
真正见过世面的女人,她们或许未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未必拥有好看的皮囊、优渥的生活,但岁月涤荡,馈赠给她们的是一个精致的灵魂。
她看过的人、走过的路,都融入了骨髓,成为她的气质和看待世界的方式。
见过世面的女人,她们虽然住在泥沼,但内心始终有一片明媚的大海,平静但有力量。
前几天,看到前同事嘉嘉发了一条状态,她自己开了一家房产中介,下面有好多同事点赞留言送祝福。
一下子就回想起这个个子不高、身材有些瘦,笑起来却温暖明媚的小姑娘。
为了供弟弟上学,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她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
初来乍到,她住在城郊的集体宿舍,每天上下班挤公交,还被嫌弃没学历、没经验、没人脉,工作中吃的苦、受的罪,还有别人的白眼,自然不少。
记得她刚来我们项目组,说起自己之前被同事恶意抢单,既而业绩垫底被辞退,本来是个悲惨世界式的故事,她却只是一笑而过。
你分明能感觉到一股暖阳流淌进她的内心。
虽然身处泥淖,可时光并没有在她的身上留下戾气,反而让她更加体谅别人的不易。
对待新人,她像姐姐般嘘寒问暖,悉心指导,还经常帮其他同事带客户,精进了技巧,也积攒了好人缘。
她常说的一句话是:当他人对你的感谢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上苍会回馈给你一个精彩的礼物。
果然奏效,因为工作勤勉,她拿到了开盘项目的销售冠军。能力和人品被大家认可,公司研究决定晋升她为销售主管。
没想到短短三年,她就从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变成了“大当家”,想必也是待人友善、人脉开花的结果。
王尔德说过: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生活就像一股波涛汹涌的洪流,真正见过世面的女人,不会被卷入其中同流合污,而是始终保持内心的明净。
见过世面的女人懂得,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自己点亮蜡烛,你若皎洁,哪里都有月光。
见过世面的女人,见过真正的自己,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是个分分钟就能被别人的口水淹没的时代,当然,也有很多人在“别人的话语”中活成了“别人的模样”。
同届校友晓雅可能是我认识的人中最“叛逆”的一个。
家里人辛辛苦苦供她上大学,就为了让她远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然而,就在她毕业学成,稳定的工作、美满的婚姻、“标配”的人生都在向她招手时,她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大企业的offer,回家乡,种榛子,做电商。
本该在宽敞明亮的办公间华灯初放,她却甘愿起早贪黑、灰头土脸地一头扎进土地。
村里邻居的流言蜚语,亲戚朋友的怀疑目光,都让她感受到创业的艰辛。
好在有男友的支持,男友说等她两年时间,那是支撑她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可是,当资金链断裂,男友都选择离她而去时,她感觉到了痛彻心扉的孤独。
父亲劝她赶紧回城里找工作,还背着她把工人赶走,面对现实的窘境,她也曾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泣。
可是,内心有个声音告诉她:不要在别人的观念里现世安稳,要在自己的世界里以梦为马。
后来,她愣是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参加了多个创业大赛,既拿到资金和技术支持,电商也做得风生水起,不仅富了自己,还改变了家乡人的生活,成为校友中的杰出榜样。
记得《奇遇人生》节目中,范晓萱曾说过:我觉得现在别人懂不懂你,还是要继续过你的人生。
见过世面的女人懂得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不会让别人的言行成为扰乱自己的枷锁。
她们知道唯有顺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下去,才看得到最旖旎的风景。
真正见过世面的女人,追求的是生活的素与简、平淡与真实。
老子有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余秀华在《无端欢喜》中也曾写道:幸福总是如此朴素,不需要大红大紫的映托。
见过世面的女人不会一味地在名利的路上拼命追逐,她们懂得简单而温馨、宁静而知足,轻装上阵,才能行得稳健。
其实生活很简单,一个朴实的家,一份恬淡的快乐,一二知己,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足矣。
真正见过世面的女人,懂得不断充盈自己的内心。
电影《伦敦一家人》中讲述了雷蒙德的父母苦涩而快乐、糟糕又有趣的真实一生。
雷蒙德的母亲埃塞尔年轻时是一名女佣,和一位送奶工相识,并迅速坠入爱河。
她向傲慢的女资本家辞行,对方出言不逊,但埃塞尔还是选择了那条通往自由的路。
婚后,两个人生活拮据,埃塞尔就想办法给生活增添情趣。
比如,去参加门票不高的教堂舞会,自己亲手设计制作样式好看的沙发罩,让破旧的房屋熠熠生辉。
纵然外面战火纷飞、一片狼藉,埃塞尔却会把建造的防空洞涂上漂亮的棕粉色,在门口插上几朵娇艳的蔷薇花,始终在自己的那个世界里活得热气腾腾。
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埃塞尔从仓库管理员升职为办公室文员,家里也陆续添置了收音机、电话、汽车……生活渐渐回归正轨。
哪知晚年却得知自己的儿媳不能生子,本来想含饴弄孙的愿望落空。
可是,她没有沮丧,而是把乐趣转移到自己的生活中,看报、读书、聊天、散步,和丈夫颐养天年。
埃塞尔并没有被眼前的苟且打败,而是不断充盈自己的内心,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生活,把日子过成了诗。
纵然生活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真正见过世面的女人懂得内心丰盈、活得诗意才是对抗嘈杂生活最好的方法。
看到过这样一个提问:一个女人见过的最大世面是什么?
其中有个我很喜欢的回答:一个女人见过的最大世面,不是钱,不是男人,而是有能力把自己变得更好。
真正见过世面的女人,会想着把自己变得更好,把生活变得更好,内心平静而笃定,自信而有趣,才能和平淡的岁月友好相处。
时光煮雨,韶华推移,是那些寻常陪伴我们的东西,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盈。
一个见过世面的女人,会把平凡里的温暖、安静里的美好,都融化成一缕春风,和生活谈情说爱,沼泽地里也会开出美丽的鲜花。
忠于自己,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想要入手一件心仪已久的连衣裙,却因为闺密团说“不好看”,你就“忍痛割爱”,还怀疑自己的审美是不是真有问题。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聊得来的伴侣,满心欢喜地想要与之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却因为长辈们说“不合适”,你就犹豫退缩,质问自己是不是真的选错了。
又或者,因为旁人的一句“不靠谱”,你就放弃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选择了那个“稳定”的工作,又忍不住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
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要面临诸多选择,小到穿衣吃饭、交友旅行,大到择校就业、恋爱婚姻……而作为群居动物的我们,也免不了要征求他人的意见。
“即使你已有了主见,但如果有十个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
这就是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的“韦奇定理”。
实际上,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敢于打破“韦奇定理”的束缚,他们比别人看得更高、想得更远,更坚定地忠于自己的选择,也更容易接近自己的理想生活。
林语堂曾写道:我们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胆量。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与众不同。忠于自己,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
微博中一位网友写道:长这么大,我好像从来都不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从来都是旁人说好就好,旁人说不好就不好,明明不是自己喜欢的方式,但是却永远都不懂得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真是说出了每个没有主见之人的心声。
小时候,总以为别人的意见就是通往幸福生活的捷径。可是,长大后才发现,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是对自己的不认同,也终于在七嘴八舌中弄丢了自己。
其实,每个人的人格特质都不一样,那些敢于遵从个性的人,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才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
有一句箴言也一直贯穿撒切尔夫人的生活和政治生涯,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是非对错,不要人云亦云。她大胆推行自由市场经济改革,在政界颇有建树,成为一个有主见、有魄力、受人尊敬的政治领袖。
有主见,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存能力。
那些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有着清晰自我认知的人,不将就、不妥协,才成就了最好的自己。
莎士比亚曾说过:倾听他人之意见,但保留自己之判断。
聪明人懂得,面对别人的意见,不要高傲地拒绝,但也不能盲目地相信,应该具备自我判断的能力。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曹操北踞中原,想要南下吞并江南。
接到战书的东吴一时间人心惶惶,对于是否迎战分为两派:一派以老臣张昭为首,认为东吴的实力无法与曹操抗衡,而周瑜一派则主张力抗曹贼。
我们都知道,最后孙权选择了迎战,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历史上辉煌的赤壁之战。
其实,站在孙权角度,他本不愿做亡国之君,自己对东吴的军事实力也颇为了解,所以孙权的本意就是想力抗曹贼,而周瑜一派的支持,只是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而已。
说到底,别人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终究还是由你为自己的决定买单。
记得电影《解忧杂货铺》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秦朗毕业后,父亲想让他回家接管鱼店,可他却宁愿在外漂泊,也要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然而父亲突然重病,他不禁开始在梦想和现实之间徘徊。
这时父亲对他说:“不要拿回家接管鱼店当借口,是你自己没有实现梦想的能力。”
父亲的话,给了秦朗一记响亮的耳光。是啊,是自己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去追梦的勇气。
最终,秦朗选择回到城市去追梦,经过努力,终于成为当红歌手。
其实,只想听从别人意见的人,大多数是在给自己寻找逃避失败的借口。而始终相信自己的人,才更能接近自己想要的结果。
周国平曾说:幸福,不是活成别人那样,而是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生活。
一个智慧的人懂得,爱自己最爱的人、做自己最喜欢的事,生命才能收获最多的欢喜。
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学贯中西,才情过人,一直向往着“自由恋爱”。
二十五岁那年,张茂渊遇到李开弟,两人一见钟情,不料对方已经有父母安排的婚约在身,张茂渊只能以女宾的身份出席“最爱之人”的婚礼,也从此踏上“甘当剩女”的孤独之旅。
当然,身边不乏有人劝她降低标准,摆脱理想主义,可她还是傲娇地保持单身。
“一生只能爱一人”成为她爱情的真实写照。最终在七十八岁,她嫁给了初恋。苦恋五十年,终于等来了她心中的“岁月静好”。
电影《无问西东》里,在那样一个“理工科才叫实业”的年代,不善理科、热衷文学的吴岭澜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校长梅贻琦看出了吴岭澜的疑惑,告诉他:“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就是真实。”
泰戈尔访华演讲,彻底点燃了吴岭澜投身文科的热情。
后来,他成为一位文学教授。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他带领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诵泰戈尔的诗歌,给心灵带去一份淡定与从容,那一刻,他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
一个人活着从来不是为了取悦别人,忠于自己的人生才最有意义。
狄斯雷利曾说过:成功的秘诀是走向目的的坚持。
不可否认,要摆脱周围那些低级和颓废的影响,在世俗的观念中坚持自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而无数个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集中精力,想做成一件事的时候,才会摆出不管不顾的态度,朝一个目标奋斗。
乔布斯曾说过:你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于重复别人的生活。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
于是,他不在乎别人的“嘲笑”,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对技术改革和用户体验的要求,甚至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
可就是这种“锲而不舍”“追求完美”的性格,在创新中成为难得的优点。
乔布斯创造了属于一个时代的奇迹,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了世界上最薄最新的手机,他创建的苹果公司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科技的认知。
坚持自我,是勇敢者的选择。因为那意味着你要一心摒除外界的干扰,你要无数次地告诉自己不能被别人的质疑声所裹挟。
而事实上,你坚持什么,付出什么,才会得到什么。
坚持自我,更是一种生活理想,是即便再多人反对,我也要走得铿锵有力,走得执着。
你是不是也曾有过不太靠谱的梦想,有过近乎执拗的坚持?
你是否也想摆脱“过来人”的忠告,去看看没见过的美景?
勇敢去追随自己的内心吧。你的人生不需要别人来买单,也自然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生活。
尼采曾说过:我们要忠于自己的成长,忠于自己走过的路,因为它们拼凑成的自己,才是独一无二的。
往后余生,愿你有忠于内心的勇气和抵御嘈杂的底气。去做最想做的事,成为最想成为的人,过上最期待的生活。
一个人最大的自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知乎上有个话题讨论:你讨厌现在的生活吗?
其中,有个最高点赞的回答:讨厌的不是现在的生活,是现在以这个样子生活的自己。
有多少人,在别人劝诫的嘈杂声中犹犹豫豫,在飘忽不定的自我纠结中自怨自艾?于是,他们渐渐开始讨厌自己。
从小到大,你身边是不是有很多人告诉你要怎么做?
他们对二十五岁的人说:“别那么辛苦,寻求一份稳定工作吧……”
他们对二十八岁的人说:“工作差不多就行了,嫁个好人才是归宿……”
他们对三十岁的人说:“应该抓紧结婚了,不要把自己耽误了……”
催婚压力的绑架、经验主义的束缚,你的生活随时都可能偏离自己想要的航道。
可是,别人的话只能听一听,人生还是要自己做主。
一个人最大的自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有勇气去做想做的事,靠近喜欢的人,过上想要的生活,才是仅有一次生命的真正意义。
这辈子,我只想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的生活。虽然只是一道微光,但也是自由自在的那束。
——“你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吗?”
——“或许我很平凡,但我依然选择不平庸。”
或许每个人都经历过年少的满怀憧憬、意气风发,觉得自己是理想的化身、超人的存在。
可是,渐渐发现,生活不可能百分百完美,自己也并非总是万能的。
这其中也包括我。
从“超人”到“凡人”,我有过失落和自责,也经历过自我挣扎和对峙。
记得《平凡的世界》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于我而言,觉醒在于:开始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开始接受自己的平凡,但我依然选择不平庸。
我仍然相信,只要一个人认真勤恳地做好该做的事,脚踏实地走好该走的路,就能达到自己心中的繁花似锦。
日剧《校阅女孩河野悦子》中的悦子一心要成为时尚杂志编辑,连续面试七年都没有成功,最后她“降低要求”,暂时接受杂志社的文字校阅工作。
她对待工作热情负责的态度感染了同事,使枯燥的校阅工作变得生动有趣。当然,她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而是每天关注时尚前沿,等待被时尚编辑发现的机会。
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成熟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但不甘于平庸。
生而为人,我们都是平凡的,但又是独一无二的。
愿每个女孩都敢于追逐内心的渴望,平凡却不平庸,讲究绝不将就,活出一种自我欣赏的侠气。
——“你喜欢孤独吗?”
——“我不喜欢,但我感谢它带给我的成长。”
刚毕业时,我经历过一段十分糟糕的时光。
一个人在外地工作、生活,同时上演和恶意房东大战三百回合、智斗尖酸刻薄上司的戏码。然后,在某个寒风凛冽的下午,我在两处战场上同时败下阵来。与此同时,钱包带着孤傲的倔强不翼而飞。
那时候,我站在街角,没有勇气拨通父母的电话,也没有力气和朋友诉说。我想要去寻找一份依靠,却发现只有我自己。
记得麦卡勒斯在小说《没有指针的钟》中写道:孤独是人的宿命,没有任何人,任何事物能够改变我们这个命运,是的,甚至连爱也不能。
原来,生活终究还是要靠自己走下去。而那些孤独和无助,才能让一个人真正的成熟。
人格心理学家伯格认为:拥有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人在孤独中学会成长,学会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爱生活。
就像有人说的:“自由的前提是自律,自律的顶端是享受孤独。”
越长大,越不想轻易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反而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
一个人做美食、看电影、阅读、写文章……享受不被任何人束缚的自由,更享受孤独带给自己心灵的洗礼。
有时,孤独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个人的世界也可以多姿多彩,内心丰盈的人,生活才不会空旷。
——“你介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吗?”
——“我介意,但我更在意自己的感受。”
有人问陈果:“别人喜欢你,和你喜欢自己,哪个更重要?”
陈果回答:“都很重要,但是,若两者不能兼顾,自己喜欢自己,更重要。”
原来,喜欢自己比被别人喜欢更重要。
一个人最可悲的莫过于丧失自我,总是喜欢听信别人的评判和选择。
生活不应是为了让周遭的人对自己满意而已,活成自己的主宰,才是最大的自由。
三十岁未婚,成为别人眼中的“大龄剩女”,但我依旧欣欣然选择相信爱情。
就像石黑一雄在《小夜曲》中写道:我太想找到一个人,一个把关在我心里的那个自我放出来的人。
所以,在遇到那个情投意合、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之前,我会让自己变好、变美、变有钱。
在经历生活的兜兜转转后,我知道写作会是我这辈子坚持下去的一件事,因为它是我触碰心底最柔软的那部分,是与自我对话的一种方式。
没有爱情的婚姻我宁愿不要,没有梦想的生活我也不甘心。
我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而把自己修剪成别人喜欢的模样。正是因为那些“不合时宜”的棱角,我才得以成为真正的我。
记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台词: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而我想做一只自由的“鸟儿”,活得旁若无人,在生命里自顾自地精彩。
——“你恐惧变老吗?”
——“我喜欢年轻的皮囊,但我更钟情丰盈的灵魂。”
我丝毫不否认自己对于年龄的焦虑。
看着二十多岁小姑娘吹弹可破的脸庞,再看自己眼角逐渐加深的皱纹,我有说不出的羡慕;看着同龄人出双入对的幸福生活,而自己始终形单影只,我也难免感叹“假如真有时光机就好了”。
可是,时间不能倒流,生活也无法重来。
三十岁,我从没像现在一样活得淡定从容、自信洒脱。
不焦虑、不纠结、不拧巴,珍惜当下,学会取悦自己;不争、不吵、不炫耀,默默地在自己喜欢的路上前行。
即便偶尔收到惊诧的目光,我只是淡然一笑,然后继续铿锵有力地往前走。
一个人处理年龄的方式里藏着他的生活理想。
央视新闻频道《我的座右铭》节目曾报道过姜淑梅奶奶的传奇故事。
花甲之年的她问女儿:“什么叫为自己活?”女儿回答:“喜欢做什么做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
于是,六十岁的她开始学习认字、写字,把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写成文章。
姜奶奶用事实告诉我们: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什么时候都不晚。
其实,年龄带给一个人最珍贵礼物的是生命的沉淀。无论年龄几许,只要心中有美景,自当春暖花开。
最后,写给自己,也写给每个经历过彷徨无助、依旧充满热忱的你们:
三十岁,我依然带着那小小的倔强和理想主义,只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不要为满足别人的期待而“自我牺牲”,要无忧无虑无惧地“成全自我”。
这辈子,只愿活成自己的一束光,自由、快乐、勇敢,大步流星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