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全鉴(珍藏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景公问谋必得事必成何术晏子对以度义因民第十二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谋必得,事必成,有术[1]乎?”

晏子对曰:“有。”公曰:“其术如何?”

晏子曰:“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公曰:“奚[2]谓也?”

对曰:“其谋也,左右无所系,上下无所縻[3],其声不悖,其实不逆,谋于上,不违天,谋于下,不违民,以此谋者必得矣。事大则利厚,事小则利薄,称事之大小,权利之轻重,国有义劳,民有加利,以此举事者,必成矣。夫逃义而谟[4],虽成不安,傲民举事,虽成不荣。故臣闻义谋之法以民事之本也,故及义而谋,信民而动,未闻不存者也。昔三代之兴也,谋必度其义,事必因于民。及其衰也,建谋反义,兴事伤民。故度义因民,谋事之术也。”

公曰:“寡人不敏,闻善不行,其危如何?”对曰:“上君全善,其次出入焉,其次结邪而羞问。全善之君能制[5];出入之君时问,虽日危,尚可以没身;羞问之君,不能保其身。今君虽危,尚可没其身也。”

【注释】

[1]术:方法,办法。

[2]奚:文言疑问词。哪里,什么,为什么的意思。

[3]縻(mí):束缚,约束。

[4]谟(mó):计谋,谋略,谋划。

[5]制:控制,制约。

【译文】

景公问晏子:“只要谋划就一定能实现,做任何事都一定能成功,有什么好办法吗?”

晏子回答:“有。”景公说:“那是什么办法呢?”

晏子说:“所谋划的事情经过审度合乎德义的就一定能实现,做事顺乎民心的就一定能成功。”景公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晏子回答:“因为这样的谋划,没有左右的牵系,上下的约束,它的言论不违背行为,它的实质也不违逆德义。对于上,不违背天意,对于下,也不违背民心,用这种原则去谋划的事情就一定能实现。谋划的事情大,就给予百姓厚利,所谋划的事情小,就给予百姓薄利。根据事情的大小,权衡利益的轻重,国家用以合乎德义的原则去运作,百姓就能获得加倍的利益,以这种原则行事,就一定能成功。那种避开合宜的德义而去谋划,即使实现了也不会安宁,轻视人民而去行事,即使成功了也不光荣。所以我听说,依照合宜的德义去谋划的方法是以顺应民心的事情为根本原则的。因此,顾及到合宜的德义去谋划,取信于民心去行事,从没听说过不能长存的啊。从前,夏、商、周三代之所以兴盛,是因为谋划必须要审度是否合乎德义,做事必定要顺应民心。到了衰败时,是因为他们进行谋划时不顾及合宜的德义,行事之时伤害了百姓。所以说,审度合宜的德义去谋划和顺应民心,才是谋划与做事的方法啊。”

景公说:“寡人不够敏慧,听到好的建议不施行,这样危险有多大?”晏子回答:“好的君王能择善而行,差一些的君王稍有出入,但也能够择善而从,最差的君王则集结邪行而羞于向人请教。择善而行的国君能控制局面;择善而从的国君能够时常询问,因此,即使每天都有危险,但还可以保全自身,直到衰老而终;而羞于询问的君主,不能保全其自身的生命。如今君王您虽然有危险,但尚且还可以保全自身,直到衰老而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