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借助“逻辑树”,简明呈现问题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解决问题之前不要被眼前的表象迷惑,而要先找出真正的问题所在。那么,接下来就是对真正的问题进行分析了。
“逻辑树”是麦肯锡公司提出的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非常实用。
之所以称为“逻辑树”,是因为它的解析过程像一棵树的生长。将一个已知问题或任务当成“树干”,然后思考所有相关联的子问题或子任务,每想到一点就加一个“树枝”,并标明这个“树枝”代表什么问题,一个大“树枝”上可以延伸出多个小“树枝”,如此类推,直到找出所有相关项目。
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将繁杂的数据工作细分为多个关系密切的部分,帮助我们清晰且快速地理清所有的思路,进而推动问题的解决。
32岁的顾明在北京一家合资企业做项目策划,比起工作中的996挑战,应对父母的逼婚成了他更大的难题:年纪不小了,买房结婚才是正事。可北京的房价高不可攀,上班族单靠工资买房难上天。顾明决定自主创业,可他手头只有三十万存款,看好的项目启动金至少需要一百万。
如何获得这笔创业资金呢?顾明使用“逻辑树”进行了一番分析。
图1-2
构建“逻辑树”的三步骤:明确主题→梳理信息→层层分解。
如图,树根象征核心主题,树干代表关键分枝,树的枝叶则是细节信息。
首先,顾明明确了当前问题:解决创业资金——“逻辑树”的树根。
接下来,他从主题出发开始思考,列出了解决问题的三种途径:增加收入、筹款、降低资金投入——逻辑树干。
然后,为了让问题一步步落实,他将这三种途径层层分解,“逻辑树”得以建成。
最终,顾明将一个原本模糊笼统的问题,确定为一个个具体的、单纯的问题,明确了自己的行动方向。
遇到杂乱无章的工作难题时,很多人会毫无头绪,甚至手忙脚乱。倘若能通过“树干”和“枝叶”的搭建,一步步地分类和归类,找出问题的所有相关项,就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针对各部分进行分析时,要识别哪些是必须的,剔除那些不重要的,注意不要偏离目标。
“逻辑树”是一个完整而具体的思维框架,后面的文章中我将会详细讲解这一思维具体落地的流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