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经济发展报告.201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8—2019年宁夏农业及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与建议

2018—2019年宁夏农业及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与建议

韩治泰 王洪波 王岚海 王静戟

2018年以来,全区各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生态立区,着力强化科学治水,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突出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升农、水利助农,农业农村经济逆势增长,持续向好。

一、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新发展

(一)推进转型升级,特色产业质效凸显

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164.2万亩,预计全年粮食总产370万吨以上,实现“十五连丰”已成定局。现代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主要畜产品价格走势和效益持续向好,规模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年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56万吨、11.6万吨、236万吨,同比增长3.3%、2.7%、5.6%。瓜菜产业稳步发展,设施蔬菜、冷凉蔬菜、硒砂瓜面积分别达到108.5万亩、101.9万亩、107.4万亩,产销两旺,量价同增,预计全年瓜菜总产量达到702万吨。枸杞、葡萄产业发展较快,面积分别达到100万亩、57万亩。预计全年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7%以上。

作者简介:韩治泰,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办公室主任;王洪波,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主任;王岚海,自治区水利厅办公室主任;王静戟,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主任。

(二)突出品牌引领,三次产业融合显效

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品牌工程,评选创建了宁夏菜心、宁夏牛奶、固原黄牛、盐池黄花菜、六盘山冷凉菜等第二批区域公用品牌,“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宁枸杞”区域品牌价值分别达到271.44亿元和172.88亿元。中宁枸杞、盐池滩羊产区成功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枸杞之乡、滩羊之乡、甘草之乡、硒砂瓜之乡、马铃薯之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实施龙头企业带动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全区休闲农业营业收入17.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580亿元。预计全区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1.8 ∶1。

(三)加快科技创新,农业绿色发展提速

全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80%,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全面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618万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8.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和残膜回收利用率均达到83%,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达53.5%。

(四)深化农村改革,农业经济增添后劲

新增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面积2.43万亩,完成数据变更2.68万户。探索开展了生产设施设备所有权、集体未利用荒地使用权、草原承包经营权等产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累计发放各种产权证37256本,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98个,入股土地面积12.7万亩。扎实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加快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新培育家庭农场218家、农民合作社349家,全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2916家和6267家,新创建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40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5家。

(五)攻坚精准帮扶,产业扶贫有益达效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年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各类农业项目资金38.96亿元。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以“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坚持一手抓贫困村特色产业精准脱贫,一手抓脱贫出列村巩固提升,扎实推进“四个一”产业扶贫示范工程,充分发挥专家技术服务团队作用,不断加强农民务工和创业创新培训,大力推广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产业扶贫模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预计全年山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前三季度,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66.2元,增长9.1%,增幅比全区城镇居民高0.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二、水利建设发展进入加速期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水利转型速度加快

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不断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开工建设,黄河宁夏段二期防洪工程基本完成,盐环定扬水更新改造等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建成通水。固海扬水泵站改造完成试运行。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的相继建成,大幅提升了全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水资源调配保障能力。重点水利项目加快推进。黄委会完成黑山峡河段开发四项专题研究论证,正与陕西省共同推进陕甘宁革命老区供水工程前期工作。

积极争取水利部、黄委会支持宁夏重大项目建设及生态用水指标近5亿立方米,进一步保障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用水安全。以水权、水价、水交易为重点的各项改革任务统筹推进。中央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水资源消耗“双控”行动等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利通区政府与宝丰集团通过市场手段,签订全区水权交易第一单。稳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被国家部委评定为良好等次。落实“放管服”改革,水利行政审批实现全流程网上在线办理。加大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加快实施“互联网+水利”六大行动。内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全覆盖,电子巡河呈常态化。

(二)推进生态立区战略,河湖治理有序推进

湖长制组织体系全面建立。完成自治区级河湖“一河一策”方案和“六河两湖”重点流域水生态修复治理方案并有序实施。入黄排水沟专项整治等取得初步成效,常规监测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全区河湖水生态环境整体好转、局部优化。深入开展“四大节水”行动,制定出台节水型城市、企业等节水型载体地方标准。规模化推进以喷灌、滴灌为重点的节水农业,全区累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340万亩。现代化灌区试点效益初显,利通区、贺兰县10万亩农田灌溉实现精准计量,初步探索建立了农田水利“投、建、管、服”一体化新机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三条红线”管控,顺利完成国务院考核组对全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启动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机制建设,加快推进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国控水资源监控项目已全部完成,在全国名列前茅。

(三)落实脱贫富民战略,水利服务日益均等化

始终把贫困地区人饮安全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实,已巩固提升45.7万人饮水安全水平,全区自来水普及率达84%,其中9个贫困县自来水入户率已达88.5%。加强计划用水管理,保障了800万亩农田均衡受益。高度重视生态补水,充分利用农业灌溉间歇期和低峰期向湖泊湿地补水。确保了宁东等12个主要工业园区和固原等地200多万人的城乡供水安全。

三、生态立区战略取得新突破

(一)把握生态惠民,国土绿化成效显著

始终坚持生态为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有效增加绿量,提高绿质绿效,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依托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乡村绿化美化等国家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大力实施精准造林工程,全面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截至11月中旬,全区统计上报已完成营造林149万亩,预计全区森林覆盖率可达14.6%,比2017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二)突出动力转换,林业改革重点突破

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是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组织开展国有林场改革预验收并指导进行整改完善,完成了自治区级国有林场改革验收。二是全力推进湿地产权确权试点改革,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完成了银川等地湿地产权确权试点改革工作,对全区310万亩湿地进行产权确权。三是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方案》,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开展“三权”分置试点改革,全区林下经济达364.3万亩。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政务大厅。在自治区、市、县三级实现了“不见面”网上联审联办。

(三)坚持节约恢复,资源保护成效明显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一是持续推进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得到中央环保督查组充分肯定;扎实开展“三山”能力建设,启动宁夏贺兰山采煤迹地植被恢复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二是全面启动全区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和“绿盾”专项行动,六盘山、罗山人类活动整治点全部完成整治并销号。三是严格林地用途、定额和采伐限额管理,强化林权管理和监督,全力保障自治区重大基础实施建设项目。扎实开展林地变更、空间规划林地湿地落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调查。四是全面完成天保工程营造林三北工程年度任务。完成国家级公益林落界,启动实施了生态效益补偿监测工作,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涉林项目资金稽查。五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全面落实防治责任,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87‰。六是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认真落实《宁夏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工作方案》,建立并落实宁夏湿地保护修复联席会议制度。银川获得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七是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大力推广森林防火“固原经验”,建立了森林防火行政责任人和管理责任人公示等制度,逐级压实防火责任,全年未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八是全力推进林业法治建设,聚焦生态林业发展重点领域,建立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修订《宁夏湿地保护条例》。协调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成立宁夏第一家环境资源保护法庭。

(四)着力提质增效,富民产业进展顺利

持续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一是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着力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新增枸杞种植面积6.1万亩,改造提升1.5万亩,全区枸杞在册面积100万亩,产量14万吨,产值130亿元。加快建立枸杞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广枸杞病虫害“五步法”绿色防控技术,建立7个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15350亩;建立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服务信息平台和服务网络,已覆盖10万亩枸杞种植区,探索推广“科研机构+专业化统防统治公司+枸杞经营主体”的新型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模式。调整充实更新自治区枸杞产业技术服务专家组,服务面积达20万亩。高质量主办了2018枸杞产业博览会,“中宁枸杞”品牌价值提升到172.88亿元。二是全力扶持特色优势林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做精红枣、苹果、种苗、花卉等特色林业产业,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优化种植结构,新增经济林6万亩,积极组织林果企业参加全国相关产销对接大会,有效提升特色产业知名度,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林业助推精准脱贫工作,积极创新林业助推精准脱贫模式,新争取国家林草局安排宁夏2018年生态护林员指标1000名。按照工程规划精准和任务安排精准的原则,在国土绿化中,优先将贫困县纳入规划范围,重点向生态脆弱区贫困地区倾斜,优先使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苗木,并让其参与造林绿化,据统计,贫困县区林农通过苗木、劳务等收入达10亿元,个别地区建档立卡户参与造林劳务和苗木收入户均超过1.5万元。

(五)夯实发展基础,扎实推进为民服务能力建设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一是狠抓项目资金管理,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林业工程,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为全区林业改革发展和加快国土绿化等重点工程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枸杞产业、精准造林、荒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推进林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补齐林业科技短板,服务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加强林业标准化建设,为制定行业标准奠定了林业科技创新的技术标准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农产品供给总量和质量不平衡,特色农业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大,宁夏农产品品牌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二是特色产业规模与效益不平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三是农业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不平衡,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态脆弱等问题仍然突出,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四是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不充分。

(二)水治理不充分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

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加剧。总量不足与结构失衡并存,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供需水矛盾日益突出。二是水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全区尚未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占近一半,山区大部分中小河流常年断流,河流生态功能衰减,河湖水污染不容乐观。三是水利基础设施仍显薄弱。因历史欠账多,水利投入不足,水利工程体系还不完善,水资源利用率还不高。

(三)优质生态产品提供的难度加大

一是生态建设难度增大。制约林业改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完全破解,缺林少绿的林情还没有根本转变。二是资源管护压力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对林地征占用需求持续攀升,资源保护压力越来越大。三是是林产业高质量发展不足。绿色优质林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枸杞等特色产业的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五、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建议

(一)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全面发展

加快实施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激活农业农村资源,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全面进步,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推进优势基地建设,打响宁夏地方品牌

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品牌工程,以创建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五优”基地为抓手,集中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一批企业知名品牌和名特优新品牌,把宁夏优质农业品牌做强做亮。

(三)做强特色产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坚持发展“一特三高”现代农业,聚焦优质粮食、现代畜牧、瓜菜、枸杞、葡萄“1+4”特色优势产业,稳粮强畜优菜,巩固提升枸杞、葡萄产业,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推动农业差异化协同发展。

(四)深化农村改革,激活“三农”发展活力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努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鼓励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五)坚持节水优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继续把节水作为破解水瓶颈的革命性措施来抓,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切实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生产全过程,推动全社会节水降耗。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相适宜。

(六)加快基础建设,切实补齐水利短板

着力构建引、节、供“三位一体”基础水网,全面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着眼解决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充分发挥水利建设投资拉动作用、经济支撑功能和生态环境效应。加快构建“山川统筹、南北调剂、丰枯补给”的水资源配置体系。

(七)全面落实责任制,提升水生态质量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围绕美丽生态河湖建设目标,加快推动“一河(湖)一策”落实,稳步推进河湖治理保护工作落实到位,稳定提升受益区生态服务功能。

(八)聚焦生态立区目标,持续提升绿化水平

深入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逐步将宁夏适宜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等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扩大国土绿化面积。

(九)立足创新驱动引领,重构林业科技体制

调整林业科技创新方向,优化林业科研资源配置,重点推进林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补齐林业科技短板。围绕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推动林业科技创新与生产相结合、与创新基地相结合,努力形成一批新型实用技术,建设一批林业标准基地和平台,培养造就一批科技人员,形成一批新成果,为林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十)推动脱贫富民战略,促进林产业健康发展

化解苗木过剩产能,积极推行专业队造林,探索“购买式”造林模式,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参与国土绿化脱贫增收。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绿色林果产业,加快推进枸杞等经济林产业基地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管理、绿色化进程,加快推进“宁夏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促进特色经济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