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镜像中的丝绸之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关陇道和陇右道

从唐朝都城长安出发西行,经过今甘肃、青海、宁夏至新疆,再越葱岭经中亚通往西亚,而后通向中东及东欧地区的通道,所经之地多沙漠地区,沙漠中有适于人类生存的绿洲,彼此构成交通和交往的通道,故被称为沙漠绿洲之路。这条道路大体上以敦煌和葱岭为界,可以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指从长安到敦煌的道路,中段即西域道,大体在新疆境内,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界分为南北两道;西段即越过葱岭通向西方的道路。

东段道路又分为两段,一是从长安至武威,即关陇道或陇右道;二是从武威到敦煌,即河西走廊,本章考察唐诗中涉及关陇道的作品。长安与武威之间的道路错综复杂,主要有南北两路。南路大体走向是长安→咸阳→扶风府(今陕西凤翔)→陇州汧源县(今陕西陇县)→越陇山西南行,经今甘肃清水县至秦州(今甘肃天水)西行,经伏羌县(今甘肃甘谷)→渭州襄武县(今甘肃陇西)→渭源县→临州(今甘肃临洮),北上至兰州(今甘肃兰州市),由庄浪河北上,经广武县(今甘肃永登)→凉州昌松县(今甘肃古浪),至姑臧县(凉州治所,今甘肃武威)与北路合。北路从长安出发,经奉天(今陕西乾县)→邠州(陕西彬县)→泾州(今甘肃泾川)→平凉弹筝峡(今甘肃平凉),转而向北,经原州(今宁夏固原)至石门关,由此向西,经会州(今甘肃靖远),自乌兰关渡黄河,西北行至凉州姑臧,与南路合。

唐初从长安到敦煌的道路属关内道和陇右道。关内道于贞观元年(627)置,为十道之一,在古雍州地理范围,初辖27州,135县,兼治单于安北都护府,辖地跨今陕西秦岭以北、宁夏贺兰山以东以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以西,阴山与狼山以南的河套地区。开元二十一年(733)将关内道长安附近地方分出,设京畿道。始设关内道采访使,以京官遥领。乾元元年(758)改为观察处置使。关内、京畿二道同治长安。关内道属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领陇、泾、原、宁、庆、鄜、坊、丹、延、灵、威、会、盐、夏、绥、银、宥、胜、丰十九州和安北、单于二都护府。陇右道乃贞观十道之一,贞观元年“分陇坻以西为陇右道”,[1]包括今陕西关中地区、甘肃和青海各一部分,辖境跨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青海湖以东和新疆东部。陇右道“东接秦州,西逾流沙,南连蜀及吐蕃,北界朔漠”。[2]辖二十一州府:秦州,治所在成纪县,辖6县;河州,治所在枹罕县,辖3县;渭州,治所在襄武县,辖4县;鄯州,治所在湟水县,辖3县;兰州,治所在金城县,辖2县;临州,治所在狄道县,辖2县;阶州,治所在将利县,辖3县;洮州,治所在临潭县,辖1县;岷州,治所在溢乐县,辖3县;廓州,治所在广威县,辖3县;叠州,治所在合川县,辖2县;宕州,治所在怀道县,辖2县;凉州,治所在姑臧县,辖5县;沙州,治所在敦煌县,辖敦煌、寿昌2县;瓜州,治所在晋昌县,辖2县;甘州,治所在张掖县,辖2县;肃州,治所在酒泉县,辖3县;伊州,治所在伊吾县,辖伊吾(今哈密)、柔远(今沁城)、纳职(今四堡)3县。西州,治所在前庭县,辖5县;庭州,治所在金满县,辖金满、蒲类(后庭县)、轮台3县,宝应元年(762)增设西海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镇。这种辖境万里的局面是随着唐朝势力向西扩张逐步实现的。唐朝击灭东突厥和西突厥,在其故地置羁縻府州,陇右道辖境扩大。“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之别部及龟兹、于阗、焉耆、疏勒、河西内属诸胡、西域十六国隶陇右者,为府五十一,州百九十八。”[3]

睿宗景云二年(711),因陇右疆域辽阔,管辖不便,将黄河以西地区析出,设河西道,置河西节度使,治所在凉州(今甘肃武威),本书有专章探讨唐诗中的河西走廊与河西道,另论。河西道析出后之陇右道,最高军政长官为陇右节度使,驻节鄯州(今青海乐都县)。开元二年(714)首任节度大使为郭知运。陇右道领鄯、秦、河、渭、兰、临、武、洮、岷、廓、叠、宕12州,先后统临洮、河源、积石、莫门、白水、安人、振武、威武、宁塞、镇西、宁边、威胜(宛秀)、金天、曜武、武宁、天成、振威等军和绥和、平夷、合川守捉,驻军75000人,马10600匹,“备御吐蕃”。[4]继郭知运之后任陇右节度使的有王君廓、张忠亮、盖嘉运、皇甫唯明、王忠嗣、哥舒翰、王思礼等。开元二十一年(733)分全国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陇右道采访使治所在鄯州。以开元二十九年(741)时行政区划为例,陇右道采访使监察范围包括武州,治将利县(今甘肃武都);成州,治上禄县(今甘肃礼县);秦州,治成纪县(今甘肃秦安);渭州,治襄武县(今甘肃陇西);岷州,治溢乐县(今甘肃岷县);宕州,治怀道县(今甘肃舟曲);叠州,治合川县(今甘肃迭部);洮州,治临潭县(今甘肃临潭);河州,治枹罕县(今甘肃东乡);兰州,治金城县(今甘肃兰州);鄯州,治湟水县(今青海乐都);廓州,治化城县(今青海尖扎);凉州,治神乌县(今甘肃武威);甘州,治张掖县(今甘肃张掖);瓜州,治晋昌县(今甘肃安西);沙州,治炖煌县(今甘肃敦煌);伊州,治伊吾县(今新疆哈密);西州,治高昌县(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故城);庭州,治金满县(今新疆吉木萨尔城);安西都护府,治龟兹镇(今新疆库车),所辖范围为今新疆(除东部四州以外的全部)和今哈萨克斯坦大部、吉尔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全部、乌兹别克斯坦大部、土库曼斯坦东部和阿富汗东北部等。采访使辖区为监察区,采访使行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之责。陇右道采访使辖区大致与未析出河西道之陇右道相合。陇右道控扼丝路要道和西域,“远夷则控西域胡戎之贡献焉”[5]。唐前期陇右道经济繁荣,道路通畅,开元、天宝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通鉴胡注云:“长安城西面北来第一门曰安远门,本隋之开远门也。西尽唐境万二千里,并西域内属诸国言之。”[6]

安史之乱发生,陇右、河西驻军内撤,辖区陆续为吐蕃占领,乾元元年(758)两道皆废。但作为地理区划名称,直至五代时仍被沿用。本章讲的关陇道和陇右道乃景云二年置河西道后之关陇道和陇右道,这是丝绸之路自长安西行至河西走廊和西域的必经之地。这条道路从长安至武威,故又称“长武线”。其干线从长安西向,经云阳县(今陕西咸阳市泾阳县云阳镇)、栒邑县(陕西咸阳市旬邑县)、泥阳县(甘肃庆阳市宁县米桥乡)、彭阳县(甘肃庆阳市镇原县),至武威郡(甘肃武威市凉州区),行程约1200千米。除这条主干线,尚有两条重要支线:一曰长安(长安、安定)干线,从长安西向,经过好畤县(陕西咸阳市乾县)、漆县(陕西咸阳市彬县)、安定县(甘肃平凉市泾川县),至安定郡(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约500千米,从安定郡至武威郡,约600千米;二曰长陇干线,从长安西向,经过好畤县、漆县、陈仓县(陕西宝鸡市陈仓区)、汧县(陕西宝鸡市千阳县)、上邽县(甘肃天水市清水县)、冀县(甘肃天水市甘谷县)、襄武县(甘肃定西市陇西县),至陇西郡(甘肃定西市临洮县),行程约700千米。从陇西郡至武威郡,374千米。[7]

关陇地区早在汉代即成为一个地理单元,东汉初荆邯劝说隗嚣云:“令汉帝释关陇之忧,专精东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8]“关陇”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和诗歌意象在唐诗中不断出现,骆宾王《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云:“汉月明关陇,胡云聚塞垣。”[9]《夏日都门送司马员外逸客孙员外佺北征》诗云:“坐闻关陇外,无复引弓儿。”[10]无可《送田中丞使西戎》诗云:“朝元下赤墀,玉节使西夷。关陇风回首,河湟雪洒旗。”[11]从这几首诗可知,从长安出发,孙佺北征和田某西使途经之地都被称为“关陇”。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关陇古道一直是中原连接西域、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陆上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