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提出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长期奋斗的实践中,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是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毛泽东说,“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1956年8月21日,他在《对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稿的批语和修改》中写了一段话:“所谓特殊的规律,就是各国的差别点……不可能设想,社会主义制度在各国的具体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只能有一个千篇一律的格式。我国是一个东方国家,又是一个大国。因此,我国不但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1956年8月24日,毛泽东说:“地球上有二十七亿人,如果唱一种曲子是不行的。无论东方西方,各民族都要有自己的东西。西方国家发展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是起了作用的。但是现在世界的注意力正在逐渐转向东方,东方国家不发展自己的东西还行吗?”

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基本国情出发,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的思考。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但这些思想所焕发出的绚丽光彩、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对此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为社会主义理论向更高层次的升华提供了起跳点。

(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

1978年,安徽大旱。这对于正常年景也食不果腹的凤阳农民来说,无异雪上加霜。往年常常逃荒要饭的凤阳小岗村农民,却在此时作出了惊人决定。12月的一天夜里,村里18户农民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这份后来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

1980年5月,邓小平对“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明确表态。他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二大报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初步阐述,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体任务,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等一系列重要方针,这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初步孕育。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1992年1月19日上午,邓小平抵达深圳。在下榻的宾馆刚刚坐定,他便对陪同人员说:“我坐不住啊,想到外边去看看。”在参观深圳市容的时候,邓小平说:“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 ”他把8年前自己给深圳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逐字念了一遍。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市场,有市场的社会主义也是社会主义,计划并不是社会主义的代名词,市场也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南方谈话”突破了以往对社会主义的传统认识,尤其是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南方谈话”厘清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将“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从根本上克服了在改革开放中迈不开步子、放不开胆子等现实问题。“南方谈话”后的中国社会逐渐放宽了“计划”,容纳了“市场”,迈开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改革步伐。


小贴士

“南方谈话”主要内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992年10月12日,党的十四大从九个方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概括,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这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全面系统阐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式问世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化而与时俱进。党的十五大强调,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提出了:“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六大还深刻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随后,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进行了全面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作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论断,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