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14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中国物流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也将发生重大转变。现代物流体系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将在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推动下,物流产业的整合与转型升级、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民生、绿色物流的加速发展将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跨国物流体系将加快建设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市场机制将发挥更加显著的决定性作用。我国正在努力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构建更高水平的跨国现代物流体系将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基础条件。更加完善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与国际接轨的口岸服务体系、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能力、简单高效的政府监管和服务体系以及领先的物流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等都将是未来中国跨国物流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跨国物流体系建设将是我国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的关键环节。随着“走出去”战略实施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的跨境物流服务需求迅速增加。加之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代购爆发式增长,集国际运输、仓储、加工、分拨和配送等服务于一体的多环节、多层次国际物流服务在高端物流需求中的比例将越来越高。因此,建立完善的国际物流产业支撑体系已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物流业迈入网络整合与重塑阶段

历经多年的分散经营、低水平服务和重复建设之后,我国物流业网络整合和产业重塑的步伐开始加快,未来几年将成为我国物流产业整合的黄金阶段。2013年,《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年)》发布,明确了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规范了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路径。2014年6月,国务院讨论通过了《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级行业发展规划的推出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物流业的网络整合与重塑。其中,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网络和资本的力量将在物流网络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4年,我国中央政府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关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正在加快制定中。物流方面,京津冀地区将打破行政区域,共同对京津冀地区的综合交通网络和重要的物流节点重新进行规划,以实现京津冀综合交通和物流的一体化发展。三地将在健全物流市场准入和诚信体系,海港、空港和物流园区对接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京津冀不仅是我国华北地区物流网络的核心,也是衔接东北、西北、华东、华中等地区物流网络的重要枢纽。京津冀物流网络的整合对于全国物流网络的优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大数据将对物流网络整合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思路是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开放、透明、共享的数据应用平台,为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公司、仓储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供应链服务商等各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建立社会资源高效协同机制,从而提升中国社会化物流服务品质。

此外,资本在物流网络整合中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以及自身表现出的发展潜力,我国各类资本也开始大举进军物流领域。例如,菜鸟网络首期将投资人民币1000亿元,希望用5~8年时间,打造遍布全国的开放式、社会化物流基础设施,建立一张能支撑日均300亿(年度约10万亿)网络零售额的智能骨干网络。2012年6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铁道部和商务部等12部委还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物流领域的实施意见》,这将引导更多资本投资物流领域,推动物流资源进一步整合。

三、物流产业将加速转型升级

十八大提出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发展目标。面对社会生产方式、人们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化,物流服务模式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物流产业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首先,物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网络将向国际化拓展。走出国门与向全球物流价值链的高端延伸相辅相成,表现在企业扩张与产业效率提升并行,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将为需求者提供一体化的物流外包服务。

其次,物流产业组织模式创新也将带来服务功能的提升。随着国内连锁商业、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等新的商业模式的发展,人们对省时便利的消费模式的喜好、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消费安全意识的提高等需要,要求以现代物流配送网络和高效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撑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加快建设,这将极大促进城市共同配送等新型物流业态效率的提升和服务质量的改善。上海自贸区的挂牌成立也为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自贸区内需要新型物流企业为国内外大宗商品贸易交割提供便利,提供货物进出口通关、报关、出口退税、单证、境内外配送等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将成为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物流行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将快速提高。电子标识、自动识别、信息交换、智能交通、可视化服务和位置服务等先进适用智能技术正在迅速研发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入。物流业正在加快迈入智慧和信息时代。技术进步将对物流产业转型升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民生物流将成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物流发展的终极目的是服务于民。近年来,各种民生问题的凸显也与物流业息息相关,如一体化物流发展水平不高导致蔬菜、粮食价格难降,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以及城市交通拥堵频发等,这也使得物流在民生服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物流与人们生活更加贴近,物流带给市民生活的改变已体现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物流服务民生正在成为重要的社会理念。

未来,与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相适应,以快递、快运、配送等为代表的民生物流细分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农产品、冷链物流宅配等将研究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快递物流、城市配送研究解决大都市区物流配送系统及新型服务模式等问题,医药物流将重构规范、科学、合理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致力于解决百姓“买药贵”的问题。这些都表明,物流正在日益贴近人们的生活,服务于民、方便于民、受益于民将成为物流发展的重要目标。

五、绿色物流成为物流发展的重要理念

在交通状况和环境日益恶化背景下,我国许多物流企业已认识到绿色物流的重要意义。作为绿色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与系统优化步伐正在加快。2013年6月,交通运输部召开“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推进会”,明确提出要制订实施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科技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加大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科技研发与推广。会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与2005年相比,交通运输行业实现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6%和18%,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0%和22%,城市客运单位客运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6%和30%。目前,物流的绿色化尝试虽然只是在部分企业内部进行,尚未形成规模,但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进一步凸显,绿色物流将引起国内越来越高的重视,并将成为中国物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