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在本书付梓之际,笔者不禁回想起十二年前,从多年的企业实践中隐约地感到纯粹套用西方管理理论来指导中国企业战略实践可能存在着问题,但当时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于是辞去企业中的工作。忠实于这个想法,这些年来,笔者扎根于中国企业实践,先试图借助系统动力学和知识理论等手段,然后又探索了代谢理论和西方社会学等方法,之后又开始接触文化心理学和(本土)社会心理学等理论,而到目前尚处于探究和摸索之中。本书的即将出版,让笔者感到了一丝欣喜,以及一点儿惶恐。欣喜的是,本书记录了笔者在十余年间探究中国企业战略化组织原理的部分收获。不敢奢望得到业界赞许,只期望能点燃志同道合者携手共进的激情。
惶恐的是,在写该书之时,笔者的哲学思想还不明晰。司马迁在《史记·礼书》中提出:“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正是依据中国情理文化所蕴藏的战略性思想,笔者开始致力于“接地气”的企业战略研究。但是,笔者不敢妄断中国文化的自觉是企业战略化组织与管理原理所在。本书是探索之作,难免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在本书的写作与出版过程中,书稿历经了多次反复修改,得到了多方同仁的帮助。首先感谢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长期以来对笔者研究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也十分感谢我的同事苏敬勤、肖洪钧、郭崇慧、张令荣等老师给书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其次,本书所用的部分论据,得益于我的学生们的收集与整理,也希望借此机会感谢我的已毕业学生伏晶、王伟、李笑男等,同时感谢我的在读学生们为书稿校对所付出的努力。最后,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经管图书事业部的林君秀、徐冰等老师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努力。
潘安成
2013年12月于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