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运动康复
一、运动疗法概述及在食管癌康复中的地位
癌症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寿命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指导癌症患者适度的运动越来越成为肿瘤康复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较高的机体活动人群比低运动人群发生各种癌症的概率要小;虽然潜在的机制还不明确,但大量研究及临床观察表明,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各期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还能改善患者失眠、焦虑、癌症相关性疲劳,增加患者的归属感、被理解和支持感,对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循证医学证明,运动能改善癌症患者各种治疗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疲劳、肌肉无力、各种器官功能损害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规律的运动,无论是在术前、术后或放化疗期间都可使患者获益。因此,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能给食管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康复信心,对不同种类、不同阶段的食管癌康复有着显著疗效。
(一)运动能够预防癌症的发生
流行病学已经充分证明,运动能够积极预防癌症的发生并且与癌症风险之间具有量效关系。有资料显示,运动对男性和女性发生结肠癌方面均具有预防作用,这种作用在男性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对任何年龄的女性而言,运动都能够降低乳腺癌的风险,而且对于BMI正常、绝经期女性运动的作用更强。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可以降低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风险;2008年美国体力活动指南指出,要降低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风险,每天至少需要30~60分钟中等到较大强度的体力活动。荷兰一项随访11年的队列研究中发现,每天进行不足30分钟运动的女性卵巢癌发生风险明显高于每天从事60~90分钟及以上的女性,每周从事2小时以上休闲性骑车或走路的女性也能够显著降低卵巢癌发生风险;同时发现,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与卵巢癌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同样,运动对食管癌的预防作用也不容忽视。
(二)运动降低癌症发生与复发的机制
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全球25%的癌症发生与超重及静态生活方式有关,体力运动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降低癌症发生和复发的风险。这种机制包括抗氧化、降低性激素、糖脂代谢激素、改善身体成分、抗炎症反应及提高免疫能力等。研究发现,对8名癌症患者实施10周个性化的运动干预,结果显示其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基线抗氧化能力与疲劳问卷得分呈负相关(r =-0.41)。运动的抗炎作用可能存在3方面的机制:降低内脏脂肪积累,增加抗炎因子产生和释放,降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的表达。规律地运动能够降低任何年龄男女的腰围,明显减少腹部脂肪和内脏脂肪。运动能够引起脂联素分泌增加,降低某些炎症脂肪因子,包括IL-6、TNF、瘦素。
(三)运动对癌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癌症患者经常会出现疲乏、呼吸困难、心肺耐力和肌力、肌耐力下降、睡眠障碍等不良现象,导致高质量的生存时间缩短。Mishra等发现,运动可以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身体功能,减轻疲劳,中等到较大强度的运动比轻度运动产生更好的效果。Andrew等对乳腺癌和肺癌各4名患者进行呼吸肌训练(15次重复次数、3组/次,3次/周,持续4周),结果显示,循序渐进地呼吸肌训练可明显增加癌症患者呼吸肌力量,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Mock等测试了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在情绪低落和睡眠扰乱方面的作用,发现在化疗期间的一周内,中等强度自控步调的步行训练提高了适应力,让疲劳、焦虑、睡眠扰乱的情况得到了改善。
食管癌引起的相关疲劳、进食障碍、心肺耐力下降等是常见的症状,即使在根治术后也会延续多年,给癌症存活者带来了相当大的痛苦。传统上认为,癌症出现相关疲劳者应该限制活动、降低能量消耗、依赖他人完成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活动。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新证据表明,癌症患者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能够在生理、心理上带来大量的益处。
(四)运动对癌症患者的积极的心理调整作用
癌症是一种特殊的创伤事件,尤其是食管癌进行性吞咽困难带来的严重营养失调,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进食障碍不仅给机体生理上带来巨大的伤害,引起多系统功能下降,还会在心理上造成焦虑、抑郁、自杀倾向等负面影响。心理问题和生理功能障碍之间会产生恶性循环,使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诱发各种感染,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这种心理压力可通过患者对癌症的认知过程而改变,这些改变是患者积极的心理调整适应和个人成长的结果,该过程被称为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也是了解、治疗、康复癌症患者的一种新视角。运动作为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手段,对癌症PTG有显著性影响。
(五)运动增加癌症患者免疫系统功能
癌症的各种常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均会不同程度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尤其是食管癌根治术后大面积创伤,会严重降低患者免疫功能。运动是癌症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运动可以调控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对免疫系统起到调节作用。癌症患者运动后,自然杀伤细胞(NK)毒性增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粒细胞计数增多,而白细胞、淋巴细胞、NK细胞、T细胞、C反应蛋白、前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介质的数量保持稳定。一项研究对25名绝经期乳腺癌存活者进行15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干预,每周3次,每次40分钟,结果显示,运动提高了NK细胞毒性。Shinkai等发现60分钟中等强度耐力运动(62%最大摄氧量)已足够诱发CD16 +细胞双倍转移,且有溶解活性的增加,这说明有氧运动能提高全身免疫功能。蒋桂凤等进行了一项12周实验,将30位女生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1、2组和3组,每组10人,对照组除上体育课外,课外自由锻炼或不锻炼,试验1、2组采用集体练习方式进行健美操训练,分别为每周1、3次,每次运动强度为中等,持续35分钟,不包括准备活动时间。测试血清C3与C4含量和补体活性。结果表明,坚持有氧运动且每周锻炼3次者,能提高机体合成补体的能力以及提高机体补体的免疫活性。因此目前认为,有氧运动对机体中补体变化的提高是有作用的,并且时间至少需要8周以上。众多关于有氧运动对于癌症的生理作用的文献都说明,有氧运动对癌症患者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帮助癌症患者改善身体成分,减掉多余的体脂和增加瘦体重;它可以促进机体吸入更多的氧以加快新陈代谢的调整;它可以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综合来说就是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理功能状态。
二、癌症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
(一)运动测试
食管癌高发于中老年人,因此,有一些疾病很可能与恶性肿瘤并存,如心肺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关节炎等。治疗食管癌的方法有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生物疗法。在消灭癌细胞的过程中,一些治疗手段也能破坏健康组织。患者在治疗期和治疗后可能经历一些限制运动能力的不良反应。此外,由于有氧能力、肌肉组织和关节活动度的下降,身体总体功能普遍降低。即使在存活5年或有更多后期治疗的恶性肿瘤幸存者,一半以上可能出现身体活动能力受限,包括屈膝/站立2小时、举重10磅(4.5kg)和步行1/4英里(0.4km)。
在恶性肿瘤患者的运动测试和训练的安全问题上,目前还没有一致的专家共识和立场。尽管如此,基于现状和临床经验,为这个人群所制订的一系列安全相关的指南已经出版(表2-2)。由于患者的多样性,这些指南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然而,它们可以对健康专家考虑运动测试和运动处方提供基本框架,标准运动测试方法(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第五章)适用于经筛查进行运动测试的恶性肿瘤患者。如果有并存疾病的存在、某种特定疾病的相关症状或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要求根据下述情况对测试过程进行调整:
1.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治疗有可能影响健康相关体适能的组成部分 如心血管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身体成分、柔韧性、步态和平衡。理想的情况是,恶性肿瘤患者应该接受一个全面的体适评估,包括健康相关的体适能的所有组成部分。
2.在运动测试前,应对恶性肿瘤并发症和运动禁忌证做一个全面的筛查,包括病史、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全血细胞计数、血脂测试和肺功能测试,并与肿瘤科医生一起了解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部位、治疗相关情况和特殊的脏器功能改变。
3.强烈推荐在症状限制性或者最大运动试验中进行医务监督。
4.关于测试协议书的决定可能受个体特殊疾病或者治疗相关限制条件的影响。例如,次极量强度测试可能更适合老年人和以增加或维持日常活动为基本目标的重症恶性肿瘤者。然而,次极量强度测试至少应达到个体日常活动能力预期的强度水平。
5.关于测试方法的决定可能受个体特殊疾病或者治疗相关的限制条件的影响。例如,对经历直肠或前列腺手术或放射治疗的患者来说,运动平板比功率车记功计更合适。
表2-2 恶性肿瘤患者运动测试和运动训练的禁忌与防范
续表
(二)运动处方
关于每种类型恶性肿瘤患者运动处方的最佳组成建议,目前还不充分。现有的推荐给恶性肿瘤患者的训练方案的组成与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对有氧运动、抗阻和柔韧性练习的原则一致,也与美国恶性肿瘤协会关于恶性肿瘤患者每周至少5天、每次30~60分钟的中等到较大强度体力活动的建议一致。
在表2-2中介绍了恶性肿瘤患者运动训练的安全问题。在较大强度运动前应进行医学检查。在运动前、中、后应该监测血压、心率和其他相关生命指征。如果有异常症状出现,要立即停止运动(如头晕、恶心或胸痛)。
频率:
每周3~5天有氧运动,每周2~3天抗阻运动,两组抗阻运动之间至少有48小时恢复时间;每周2~7天柔韧性运动。
强度:
有氧运动强度达到40%~60%储备摄氧(VO 2R)或储备心率(HRR);40%~60%最大力量强度的抗阻运动;做柔韧性练习时,缓慢牵拉拉伸点。
时间:
有氧运动,每天30~60分钟(如果必要可分为几组进行)。抗阻训练,1~3组,每组练习重复8~12次,对体质差、疲乏和虚弱的个体最大上限是15次。柔韧性训练,每次牵拉持续10~30秒,重复4组。
类型:
有氧运动,使用大肌肉群进行长时间、有节奏活动(如走路、蹬车、蹬脚踏车、游泳)。抗阻训练,重力练习、抗阻练习器、负重功能练习(如坐-站练习),着重练习主要肌肉群。柔韧性训练,进行主要肌群的伸展和关节活动度练习,尤其注意由激素药物、辐射或手术引起的关节或肌肉的受限部位。
运动强度FITT(运动频率、强度、时间、类型)是运动处方制定中的基本原则。其中运动强度是关键因素,影响运动效果及是否发生心血管、骨关节肌肉损伤等意外事故。运动强度可选择持续性中等强度或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模式,目前高强度间歇训练(HIT)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癌症患者由于经历了手术、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等临床治疗阶段,机体的生理、心理方面受到很大影响,在实施运动干预时运动强度的选择尤为重要。Kellie等选取10名癌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高强度运动组(HIG)和中等强度运动组(MIG),两组的运动强度分别为≥85%HRmax、≤55%HRmax。经过12周的运动干预,HIG组在心肺耐力、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方面有改善趋势,但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另一项研究Tammi选取的是近5年经过临床治疗的癌症患者8名(其中2名男性),每周进行3天较大强度有氧运动(>70%HRmax,HRmax =207-0.7×年龄),持续运动5周,对提高癌症患者的心肺耐力有明显作用。
三、癌症患者运动干预途径
一般情况下,癌症患者都是从肿瘤科医生那里获得体力活动口头推荐或者一份书面运动方案建议,这种干预方式是否能够充分提高癌症患者的运动行为还不太清楚。Esther L等通过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将88名癌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42名(口头推荐+书面运动方案建议)、多媒体组46名(口头推荐+书面运动方案建议+家庭运动DVD),两组均在干预前、干预4周、8周时间点上测试与疲劳、心情等相关的量表和运动行为变化等相关指标得分,结果显示两组在改善癌症相关的疲劳、心情、运动行为、运动自信心等方面均有一定效果,而且多媒体组改善作用较明显。
四、癌症患者运动的注意事项
首先,参照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2010年颁布的癌症存活者体力活动指南,指出各种类型的癌症(包括骨髓移植患者)在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进行体力活动都是安全的。但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我们的患者是肿瘤患者并或多或少经历过抗肿瘤治疗的现实,建议在进行运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1.目前正接受化疗、放射治疗或免疫功能受累者,使用公共场所健身器材时要注意预防感染。
2.在开始运动计划前,要按照ACSM运动处方指南的要求判断运动的相关禁忌证,正在接受放疗、化疗或长期受到癌症手术影响的患者出现运动风险的可能性比普通人高。
3.极度疲劳、贫血、共济失调者不能进行运动。
4.因治疗而感到重度疲劳的患者如果不愿意参与系统运动,可以每天进行10分钟的牵拉活动。
5.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应该避免氯暴露,如不要去游泳池。
6.对未治愈的恶性肿瘤患者来说,恶病质或肌肉失用是普遍存在的,且根据肌肉失用的程度,很有可能限制运动。
7.体内留置导管、中心静脉置管或食物输送管的患者和接受放射治疗后的患者,都应避免游泳运动。
8.患者接受化学治疗期间可能反复出现呕吐和疲劳,因此要经常调整运动处方,如降低运动强度、减少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等。
五、小结
运动已经成功地用于不同阶段、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癌症康复阶段,对于食管癌的康复治疗有着明显的效果。在生理方面,它可以促进机体吸入更多的氧以加快新陈代谢的调整;它可以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在心理方面,它可以帮助促进心理压力的转移、自尊感的增强、生活自主性的提高、疲劳、焦虑、沮丧等情绪的改善以及异常心理状况的减少。运动有助于减少食管癌的发病率;有助于控制和改善食管癌的不适症状;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理功能;有助于改善食管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培养战胜食管癌的信心。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和美国癌症协会(ACS)均推荐癌症患者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目前有近2/3的食管癌患者没有达到体力活动推荐量。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联合的运动方式对食管癌有较好干预效果;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对食管癌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采用网络平台、电话、DVD等现代电子通信、影像技术对食管癌高危人群进行运动干预指导、监控和实施。在进行运动前,一定要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足够的测试和评估,并进行足够的安全注意教育。
(仓顺东 陈俊强 林 宇 沈敏敏)
参考文献
1.JEON J Y,MEYERHARDT J A.Exercise after cancer diagnosis:time to get moving[J].Oncology,2013,27(6):585-588.
2.VAN GERPEN R E,BECKER B J.Development of an evidence-based exercise and education cancer recovery program[J].Clin J Oncol Nurs,2013,17(5):539-543.
3.BROWN J C,WINTERS-STONE K,LEE A,et al.Cancer,physical activity,and exercise[J].Compr Physiol,2012,2(4):2775-2809.
4.SINGH F,NEWTON R U,GALVÃO D A,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e-surgical exercise intervention studies with cancer patients[J].Surg Oncol,2013,22(2):92-104.
5.SAMAD A K,TAYLOR R S,MARSHALL T,et al.A meta-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with reduce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J].Colorectal Dis,2005,7(3):204-213.
6.FRIEDENREICH C M,CUST A E.Physical activity and breast cancer risk:impact of timing,type and dose of activity and population subgroup effects[J].Br J Sports Med,2008,42(8):636-647.
7.WU Y,ZHANG D,KANG S.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3,137(3):869-882.
8.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report,2008[M].Washington,D.C.: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08.
9.BIESMA R G,SCHOUTEN L J,DIRX M J,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ovarian cancer:results from the Netherlands Cohort Study(The Netherlands)[J].Cancer Causes Control,2006,17(1):109-115.
10.REPKA C P,HAYWARD R,BROWN J,et al.Cancer related fatigue and markers of oxidative stress in cancer patients following an exercise intervention[J].Med Sci Sports Exerc,2015,47(5 Suppl):S369.
11.GLEESON M,BISHOP N C,STENSEL D J,et al.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exercise: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J].Nat Rev Immunol,2011,11(9):607-615.
12.BEN OUNIS O,ELLOUMI M,LAC G,et al.Two-month effects of individualized exercise training with or without caloric restriction on plasma adipocytokine levels in obese female adolescents[J].Ann Endocrinol(Paris),2009,70(4):235-241.
13.MISHRA S I,SCHERER R W,SNYDER C,et al.Exercise interventions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for people with cancer during active treatment[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2,8 :D8465.
14.RAY A D,WILLIAMS B T,COOK J L,et al.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mproves dyspnea and exercise performance in cancer survivors[J].Med Sci Sports Exerc,2015,47(5):S608.
15.MOCK V,DOW K H,MEARES C T,et al.Effects of exercise on fatigue,physical functioning,and emotional distress during radiation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J].Oncol Nurs Forum,1997,24(6):991-1000.
16.石春凤,刘芳,黄佳莉,等.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9):71-75.
17.JENNIFER J,NICHOLAS L,JEFF K,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extreme/adventure sport,exercise growth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among gynecologic cancer survivors[J].Med Sci Sports Exerc,2015,47(5 Suppl):S24.
18.FAIREY A S,COURNEYA K S,FIELD C J,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exercise and blood immune function in post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survivors[J].J Appl Physiol( 1985),2005,98(4):1534-1540.
19.SHINKAI S,SHORE S,SHEK P N,et al.Acute exercise and immune function.Relationship between lymphocyte activity and changes in subset counts[J].Int J Sports Med,1992,13(6):452-461.
20.蒋桂凤,黄祁平,唐双阳,等.健美操对机体补体活性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20(12):76-78.
21.TOOHEY K L.Effects of high vs.moderate intensity exercise on functional fitnes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 survivors:A pilot study[J].Med Sci Sports Exerc,2015,47(5):369.
22.PAOLILLI T M C,BECKER C,CARLISLE T,et al.Is high intensity functional training sufficient for improving cardio vascular endurance in cancer survivors?[J].Med Sci Sports Exerc,2015,47(5):500.
23.MOE E L,DOBEK J,SCOTT J M,et al.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oncology providers’exercise recommendation for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using multimedia[J].Med Sci Sports Exerc,2015,47(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