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吃完午饭,涂腾乘连胜不注意遛了出来。一路上还是无精打采,没着没落的,像是丢了魂儿,又像是缺了什么,时不时地眼里就流下了泪水。小哥几个在一块玩,好一会儿、孬一会儿,这下缺了一个真不适应,连战想弟弟,连捷想哥哥。过了几天捎来信儿,说连胜在那里很好,别惦记他,涂腾的心才稍宽了些。时间长了,孩子们才淡漠了。涂成夫妇大小都是干部,家庭条件,吃穿用度,都强过涂腾;涂连胜因此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涂成去了趟派出所,把连胜的户口也迁了过来,这就算是三口人家了。
那一年,涂连战刚刚度过了19周岁的生日,就在这一天,他接到了入伍录取通知书。东萍同批入伍新兵共有100名,来自全区各所中学,大部分是高三应届生,也有个别高二学生。他们响应青藏军区号召,准备到西南边境学习外语,参加边防斗争。 那时涂连战和同学们都是“一腔热血”。“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好儿女志在四方’,尽管对青藏的情况一无所知,大家都争着去那个神秘的地方。”涂连战说。他在战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涂连战还记得,那年七月正在紧张复习准备考大学,“青藏招兵通知一下来,全班90%的同学都报了名”。经过体检、政审筛选,10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应征入伍,18岁的涂连战感到无上光荣。
龙埠地区的五黄六月,天气热的像蒸笼,蔚蓝的天空一丝云彩也找不到,风也不刮,雨也不下。到了晌午时分,地里的庄稼被太阳晒的蔫头耷脑,没有了精气神。狗吐着长长的大舌头;鸡张着大嘴搭拉着翅膀;牛卧在大树阴底下喘着粗气;鸭子泡在池塘里撵也撵不出来;知了爬在大树上,找个阴凉,扯着嗓子大声叫喊“热死啦,热死啦”。
小塘村里,十岁以下的小男孩都光着腚,赤着脚,一丝不挂,要是踩在地上,赶紧就得往阴凉地里跑,地烫得脚牙子生疼。小女孩们穿着小薄裙子,里面也不挂什么。大汉们则是大裤头,大背心,有的还光着脊梁,脊梁被太阳光刷得油黑油黑,绝对用不着补充维他命,更用不着补钙。只有大闺女和小媳妇们穿着八分裤,瘦汗衫,被衣服捂得汗津津,脸色红扑扑,更显得曲线分明,娇艳妩媚。这里是一早一晚干活,中午睡个大午觉,下午三四点钟才下地忙碌。不分男女头上都顶着草帽,肩膀上搭着毛巾,一个遮凉,一个擦汗,图方便。
不下地时,人人手里拿把扇子,左右摇晃。吴忠出来进去老是喊热,吴民不知什么时候学会了游泳,和他一般大的孩们常往池塘里跑,要么就干脆在家里水缸泡着。哥俩身上都起了痱子,一个劲的用手挠。晚上屋子里闷的不行,孩子们都爬到房顶上去睡,结果差点儿让蚊子给吃了。李万云还是有办法,她在院里铺上个草帘子,临睡前在附近点上艾蒿,又在孩子们身上都擦上了粉,驱赶蚊蝇之扰。孩子们都横躺竖卧在草帘子上,万云说古道今,讲这讲那的,不时地拿着蝇甩子赶蚊子。可为时已晚,吴忠和吴民的身上早被叮满了疙瘩,用手一挠泛起了大包。到这时候,吴民天天和妈妈要着吃,正长身体呢,李万云也没办法,没地方弄去。这里陈粮多的主,可以随便调剂着吃,而他们家,只能是“跑单帮了”。
不长时间,家里人都病了,先是吴可拉肚子,后来发展到全家,挨个轮个遍,万云说这是换水土,过阵子就好了。特别是吴民咳嗽,气喘,躺下睡不着。吴可患病期间,花光了所有钱,粮食也所剩无几,不够一家人吃。万云没办法,只好带上两个孩子外出乞讨。那时的小塘人,几乎有一半支撑不住,外出求生;这成了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没人笑话。
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又碰上大旱灾,村集体却仍然报喜不报忧,导致上面的救灾粮不能及时到位,人们长期陷入饥饿状态。李万云是对的,她一看撑不下去,带着吴忠和吴民出去讨饭了。吴可当时还抱有一线希望,还相信:“上面总会有办法的!”谁知道,这“办法”却始终不来。吴可病虽然让万云给治好了,可是家里的吃食没多久便吃光了。吴可再想出去,走路都费劲了,饿的眼冒金星,只好去吃“观音土”,结果拉不下来,上厕所大便时一蹲就是半天,把吃奶的劲儿全得用上,憋死完事,几乎把青筋都要破出来。他身体每况愈下,生活不能自理,可村干部仍然催他上工。吴可饿得连锄头都拿不动,村干部却让他犁地,还认为他偷懒,就用棍子打他。没想到这一打,吴可竟一命呜呼了。 那时候讯息不畅,李万云母子三人要饭回来,才知道吴可死了。问人,都不敢说,村干部说是病死的。那时候找谁评理去?又没有证据。不过,吴可也确实不是被打死的。村干部下手虽重,但也没打在要害,要说几棍子能打死人,那也不可能,最大的死因当然还是饥饿。万云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唤不回丈夫了,她只好在黄纸上画馒头,画了无数张,烧给吴可,好让他在黄泉路上别饿着。
李万能对哥哥李万喜总是羡慕不已,他是小塘村出来的战斗英雄,一炮打死了敌方的名将之花。每逢过年过节,上面总有人来看他们的父母,还送来许多东西,李万能没少跟着粘光。可这么一来,他心里就很不平衡,人们甚至都快把他的名字忘了,每次都只介绍说:“这是李万喜同志的弟弟。”对“李万能”这仨字却只字不提。李万能总说:“他奶奶的!我是空有一身本事使不出来。落魄的凤凰不如鸡!有遭一日毛长起,凤凰是凤凰鸡还是鸡!”他总惦记着,一定要做出点儿惊天动地的事情,好让全村人都瞧得起! 李万能想了好几夜,熬得精神萎靡、目光呆滞,快成傻子了。最后还真搞出了点儿名堂-公鸡孵小鸡。试验的方法是:割去公鸡的生殖器,用两杯酒把它灌醉,在醉酒期间,让醉鸡去孵小鸡。这样经过三天后,公鸡就不离蛋了,可以一直把小鸡孵出、养护到大。这个试验被全县推广,认为是获得了重大研究成果。还在安平日报上通篇报道。这下把李万能给捧上了天,他更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把全村的公鸡都祸害完之后,李万能又琢磨上了猪,他在猪的甲状腺上注射牛奶,说猪就会安静老实,还说这样猪整天除了吃食外就是睡眠,每天能增长一公斤的肥肉。此发明又被当时的领导强令推广。小塘村没有奶牛,就要喂孩子的母亲们献奶,规定每人献奶十毫升,由兽医给猪注射,结果注射了人奶的猪不仅没肥,还死了不少。猪虽然死了,但不能说,社员们还得报喜,说这是大好事。
俗话说得好:“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千百年来,淮河哺育了亿万善良的人民。然而,历史上黄河夺淮频现,淮河水系遭到极大破坏。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有雨无雨都成灾,淮河成了举世闻名的害河。那一年,淮河流域再次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水灾。“不少是全村沉没”,灾情电报放到主席的办公桌,主席难过地掉下了眼泪。李万云一家虽然幸免于难,房子却被洪水冲得七零八落。洪水退后,李万云开始指导吴忠、吴民哥俩,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房子竣工后,为了答谢乡亲,特别是那些把式,吴忠在家里准备了两桌。晚上张玉仙给把式们蒸了玉米面和白面的窝头,有七八成玉米面,两三成白面。熬了一个大菜,里面加了猪肉。上了四个凉菜配了几个小炒,还上了碗,散打的白酒随便喝。要是放到现在,这个席面寒碜极了,根本拿不出手。不说是山珍海味吧,起码得有一两个硬菜吧,什么鸡啦,鱼啦得上几道吧,烹、炸、焖、溜的烹饪技术,得用一下吧。烟卷得上带嘴的吧,白酒得上瓶装的吧,还得准备点啤酒和饮料吧。可就是这简单的席面,李万云也老早就盘算上了,费尽了心机,吴忠两口子也尽了最大的努力,把全部家当都拿出来了。吴忠和吴民轮换着给把式们敬酒,把式们夸哥俩实诚,玉仙厚道,饭菜做的好,走了好几家了,数这饭菜质量高,人也热情,吃的顺口。待把式们酒足饭饱走后,吴忠家已是囊中羞涩,毛罐里的粮食也所剩无几,就剩下桌子上那几个窝头了。 后来给助工的人们发工钱,大家都不要,还是那句话“谁还不用谁,”“别小瞧人,以后不处了是怎么的?”等等,吴忠只有铭记在心,等将来再答谢人家了。
吴忠的房子虽然竣了工,可里面的活儿还多着呢。房顶上再抹一层牛粪泥,砌上烟囱。屋子里挂墙山,盘炕,垒锅台等等。这几样活一样也不轻松,牛粪泥是从生产队的牲口棚里,拉了几车牛粪,掺在黄土里,和成泥抹在房顶上,这种泥抹了房不漏。烟囱是砖的。挂山第一遍泥是用麦糠做染,第二遍是用谷糠。虽然没用那二米多的大靠尺检查,但瞧上去还行。 盖了房,也花光了钱,地里遭了灾,没半点儿收成。村里食堂的面也快吃光了,整天瞎凑合。吴民上学只等着钱,李万云急的快冒了火,张玉仙也没办法,只是偷偷地抹眼泪。吴忠暗下决心:“我得出去挣钱!”吴忠挥泪辞别母亲和怀孕的妻子,踏上了打工之路。 出门在外,吴忠才知道打工有多不容易。全是脏活累活不说,挣得还少。光够自己吃喝,根本不可能给家里寄钱。吴忠只好问工头:“干什么最挣钱?”工头神秘一笑:“这年月,除了打砸抢,就是下煤窑了。”吴忠想了半天,如今也顾不上下煤窑的危险了,一家子活命要紧!啥也不说了,干!
梁家河打小在京城胡同里长大,住了一辈子大杂院。他们家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都是剃头匠,到他这儿,不知已经传承了几辈。小手艺、养大家,梁家祖祖辈辈几代人,全靠它养活。到了这一辈儿,梁家河是老大,很早就子承父业,学会了手艺。他弟弟妹妹因此便没了传承技艺的责任,可以有更多选择,他们都先后求学,后来还参加了革命。可惜的是,最终没能聚在一块儿,姊妹三个分居三地:妹妹梁家燕在东北成了家,弟弟梁家川去了荷兰,只有家河留在京城。梁家川和方略一起去荷兰代办,由于是长期居留,允许携带全部家属。可这么一来,梁家川可吃了大亏,人家一家五口,他们却只有夫妻二人。梁家川不甘心,怎奈婚后多年,老婆也没结个瓜,现在倒好,抱一个也来不及了。家川老婆是个孤儿,没亲戚,娘家那边更没人。两口子商量多日,想来想去,也只能从家河那儿下手了。临走前一周,家川就来家里辞别:“哥,这次部里允许携带全家,人家方略带仨孩子呢。我这儿至少还有两个出国指标,若不用,太可惜了。”梁家河一听,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眉头一紧,更不说了。“哥,你知道,我媳妇儿怀不上孩子,我想⋯我想把红红带出去,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呀。”梁家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