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青溪 归嵩山作
下面开始聊王维25岁到34岁的经历。在史料上,不管是新唐书旧唐书还是唐才子传等,对这段时间都没有具体的描述,所以今天的内容推测的成分要多一些。我们再梳理一下,王维9岁丧父,15岁进京求官,20岁中进士,还是状元,官太乐丞,同年被贬到济州做司仓参军,25岁秩满回京,不久被派到淇上,也就是河南郑州附近做官。王维这个官工作前景不好,工资也低,他做了一年左右就辞职隐居了。上次早读的那首《偶然作·其三》就表达了他隐居前的矛盾心理。而且在此期间他已经一边做官一边修道,他说“爱染日已簿,禅寂日已固”,就是说王维已经在一边做官一边修佛。然后在隐居一段时间之后,王维大约28岁的时候回到了长安。之后王维还曾到巴蜀漫游,漫游之后又回到了河南嵩山隐居,直到34岁。也就是说在八九年的时间里王维都是一介布衣。那么王维这段时间在干什么,他有没有好好隐居,他的思想状态是什么样的,又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和转变呢?今天我们尝试着从下面这两首诗中寻找一些答案。
第一首,是漫游巴蜀的时候写的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这首还是一个古体诗,内容也比较简单先看一下大意。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首句点出青溪,说我我走到了黄花川的地界,路线上大致沿着溪水而行。
这个路线怎么样呢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随着山势啊都要拐一万个弯了,都没走上一百里,用了一点夸张的手法,来描写路途比较艰难曲折。在这之前,也是入蜀的路上,王维还写过一句“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也是这个意思。然后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上一句写溪水曲折,这一句写溪水的声色,说这个溪水在乱石中喧响,映着树木的颜色,在松林中静静流淌。
写水静之后,紧接着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这里可能到了一个水流更加缓慢的地段,菱角、荇草、蒹葭、苇子等水生植物生长的比较繁茂。这里边用了两个非常漂亮的叠字。漾漾,和澄澄,一动一静,这个漾漾,我们说波光荡漾,是不是能感觉到水草随着波纹微微的浮动或者是微微的摆动,然后这个澄澄,是不是一下子画面就变得很明丽,很鲜亮。
然后,作者开始抒发情感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面对如此的美景,王维也不禁发出了感叹。我的心早就已经闲适了,现在又遇到如此澹然,又清泠的溪水!就让我留在溪边的大石头上,垂钓过完这一生吧!
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我们看完了,整体写得很优美幽静,感觉作者很闲适。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下面进入推理环节,真相只有一个。
我们先看闲字,各位诗友有什么印象没有。没错,上次我们说王维口是心非的时候,就着重说过这个闲字。当时我们通过对前文的分析,得出了王维绝对不闲,这个结论,他只是正话反说,明明不闲却硬要说闲来发到一种直抒胸臆所达不到的效果。这也算是个手法吧,叫做反语。那么这首诗里的闲还是不是反语?至少我觉得是的。因为王维要是真的一心一意隐居,他就在河南呆着就行了,他何必跑到西安又跑到四川最后又跑回河南绕这么大一个圈子?你看陶渊明辞官了就不到处跑,一心一意在家种地。他这么东跑西颠的,说白了还是有所求,有所图谋,所以才身不由己不能留在磐石上垂钓。那他图谋什么,求什么,说白了还是是当官,要么就是宦游的时候找到赏识自己的人去作幕僚——也就是四处奔走想找一个像样点的工作。我们注意这个请字,它表达了强烈的愿望是没错,那这愿望的背后呢,是不是还有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是不是还有不得不离开如此美景的辛酸。
再往前看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觉得用一句话来形容王维这八年布衣生涯的心境的话,用这句最为合适。首先来看,他的心是不平静的,除了前面《偶然作·其三》中提到的“世网婴我故”就是弟弟妹妹们的羁绊之外,还有更前面我们《少年行四首》中提到的他自己的侠气,这个侠气就是济世之心,王维在淇上隐居的时候,诗中有“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这样的句子,说明王维用世之心还是很强。他辞官不是说他不想当官了,而恰恰是因为他想当更大更牛或者说更有用的官。当然还有还有俗心,升官发财封侯拜相,初唐王勃写自己为什么求官的时候写过一句,“下策图富贵,上策怀神仙”可以说王维也有这种想法。这些用世的想法在他的心中漾漾而泛,让他没有停下奔波的脚步,这就是所谓的漾漾泛菱荇。然而与此同时,现实的残酷让王维求真悟道的心也越来越炽热起来,他开始寻访道友,参拜上师开始佛法修行。要我说王维是佛系求职,是因为他25岁到34岁这段时间,没有留下什么干谒诗和交游诗,这跟他15岁到20岁的表现截然不同。反而这段时间他跟一些失意人士比如孟浩然还有佛家人士比如道光禅师、乘如禅师走得很近。他可能的想法是什么呢,就是反正我内心是矛盾的,那就随缘好了,我出去溜达一圈,碰到合适的我就干,顺从我入世的天性。碰不到合适的我就回去修道,顺从我出世的天性。他已经想清楚了自己进怎么攻退怎么守,怎么都不亏,这种随缘的佛系思考方式在心中澄明而映,心中一直也存在着飘然归隐的淡泊之志,这就是所谓的澄澄映葭苇。
再往前,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这里也能看出一点恼怒的,妈蛋我走得这么费劲,才走了这么远一点。
我们仔细回想最近几次分享的内容,发现王维这个时期的诗总是有言外之意,这有可能并不是他故意为之,而是他自己本身就很矛盾,比如再看下面这首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里王维晃荡了一大圈,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又回到河南嵩山隐居学佛。这首就是王维刚回来或者是回来的路上写的。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就是说,清澈的流水映带着沿岸的灌木林,车马走得很悠闲。
第一句以景起,点明了诗题的归字。另外是我有毒吗,随便选几首都有闲,正好我们就分析一下。先说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几个闲是有区别的。“心与广川闲的时候”他一点都不闲却硬说自己闲,“我心素已闲”的时候,他有点随缘的心里了,开始催眠自己,这里的闲大概已经五五开了。最后到这里“车马去闲闲”,已经决定归隐,那么就算不是真的闲,那也得有个九一开了。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流水像对我有感情一样跟我一起走,因为作者的路线是从西向东,晚上归巢的鸟也跟我一起回家。这里算是一个拟人的手法。不过我们诗友要是仅仅把拟人手法当成拟人手法,那是远远不够的。我说得有点绕,也就是说,你得培养到你面对天地万物花草虫鱼鸟兽等等等等的时候,你得真的觉得他们是人。像这句,还有“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为什么感人,为什么好看,因为你感觉整个天地都是活生生有感情的,说得悬一点,这是诗心。不扯这么玄幻的话题了哈,看下一句。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荒凉得城镇在古老的渡口边,落日的光辉洒满了秋日的山峦。
中二联写景都是景中含情,颔联是一个小景,颈联是一个大景。颈联这是一个比较衰飒的景象,你看:荒比较荒凉,古渡可能比较破旧,落日不用说,它马上就完蛋了,秋山,都是落叶啊枯草什么的。那么问题来了,作者为什么这么剪裁景象,或者说为什么这么观察事物?因为他内心里有东西衰飒破败了,当不成官了。有了这句,首联的闲就要打个折扣了,至少八二开。
再看最后一句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远远的嵩山之下,我姑且归来闭关修炼吧。
这里大家再来注意这个且字,姑且,暂且,不这样还能怎么样呢,是不是有这种意思?很不甘啊!那么闲就还得打个折扣,剩个七三开就不错了。
套用一下我刚才说那句可以概括王维25到34岁心境的诗“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一开始的时候王维做着官,但是却想着“澄澄映葭苇”去隐居,然后没多长时间坐不住了,开始宦游,而就算到了最后,王维通过随缘的佛系求职方式,走到了“澄澄映葭苇”这种归隐修佛的路上,也还是心有不甘,依旧“漾漾泛菱荇”心有不平。入世的时候想出世,出世的时候还惦记着入世,咱们王大帅哥就是这么矛盾,这么矫情。顺便说一句王维的三大爱好从此变成了写诗画画修佛,再也不玩音乐了,可能是伤心了吧。
再说一下关于宦游的事,首先什么是宦游,就是我没有官职,或者我有官位没有职务,然后我通过各种交游的方式获取职位。它跟游宦不一样,游宦是我有官职,但是国家老给我换地方,或者说我工作的地方比较偏远,他不安定。两者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说一般都是远离家乡,一般都比较不如意。也有把宦游和游宦统称宦游的。关于王维25岁到34岁这段时期,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一刀切地说他隐居了,那么我为什么说他有宦游呢,我们看他的路线和他这段时期作品里表现的感情,他一开始隐居比较爽啊可算不用上班了《淇上即事田园》中说“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我门一关,天天在家打游戏。然后过一段时间开始担心家人《不遇咏》中说“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我在这天天吃喝玩乐,我家人咋样了呢。你看这诗的名字,不遇咏,他有点呆够了,已经开始想要遇一下。然后他就收拾收拾回长安,在家还是天天打游戏,过得比较滋润。在《送孟六归襄阳》中还说“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劝孟浩然也回家打游戏。那时间一长王维他妈不乐意了啊,挺大个人不赚钱也不做饭,于是把王维赶出去找工作。于是乎王维空有一颗做宅男的心却不得不到处奔波,这又开始宦游了,途中是有了我们今天分享的这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