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柔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组织双元性视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和基本经济制度的转型,我国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呈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这不仅要求企业通过创新以适应环境变化、增强竞争优势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构建组织柔性来降低创新中的风险。但从实践看,我国企业创新仍处于以渐进创新、模仿创新为主的较低阶段,缺乏独立开展突变创新的能力;管理者也未能将创新与不同类型的组织柔性进行较好匹配。基于这一背景,本书探讨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企业如何根据组织柔性选择恰当的双元创新模式并提高企业绩效的问题,并提炼和验证了一个以组织柔性为情景的双元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框架。根据研究思路,本书的研究结构作如下安排:

第1章,介绍我国企业创新的现状等现实背景,分析其问题及成因,并指出双元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把针对关键问题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总结,并介绍其理论背景,进而分析阐明本书的关键研究问题,并说明本研究的意义。

第2章,通过对相关领域的现有理论研究进行分析、回顾和总结,为本书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出发点。结合本书的研究目的,对双元理论和柔性理论进行了总结梳理,特别是分析了现有理论的发展、争论和现有研究空白,从而为理论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第3章,通过逻辑分析,在相关理论连结的基础上构建本书的概念模型。本章重点在于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及提出理论假设:第一,阐述通过不同组织柔性构建组织研究情景框架的合理性和内在逻辑;第二,阐述各个情景下企业绩效的差异性及其原因;第三,平衡型双元和组合型双元怎样影响企业绩效的,及不同的柔性情景(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又是如何对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的。在逻辑推导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反映概念之间关系的11个理论假设。

第4章,对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进行介绍。首先,对数据样本筛选和收集过程、问卷设计及数据整理过程进行简要叙述,然后对得到的数据进偏差检验。接着,对各个变量的构成及测量指标进行详细的介绍,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分析,介绍并阐述书中使用的实证研究方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5章,运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首先,进行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刻画样本的统计分析特征。其次,进行相关分析,寻找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然后,运用方差分析检验组织情景框架构建的合理性和部分假设。最后,再结合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分析各个柔性情景中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并针对假设进行结果总结。

第6章,对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深入分析模型各假设实证检验的回归结果的含义,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同时,从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两个角度归纳模型结果的意义。

第7章,对全书进行回顾和结论总结。简明并重点突出地阐述本书的研究结论、创新点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本书的创新性工作可以概括如下:

(1)提出并论证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是影响双元创新和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

将组织柔性(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引入到双元创新研究中,基于我国508家企业问卷调研的数据,对所提模型和11个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对双元创新及其效果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资源柔性克服企业创新资源有限性的约束,缓解双元创新行为之间的冲突;协调柔性强化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建立双元创新行为之间的链接。现有研究没有从组织柔性的角度研究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弥补这一缺陷并印证这一分析角度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为组织双元性与柔性两个研究领域提供新的研究基点。

(2)在不同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所组成的情景下,双元创新带来的企业绩效差异性。

从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两个维度归结出四种组织柔性情景:高资源柔性—高协调柔性、高资源柔性—低协调柔性、低资源柔性—低协调柔性、低资源柔性—高协调柔性,并验证在这四种组织柔性情景下,双元创新带来的企业绩效是存在高低差别的。从差异程度可以看出,组织柔性高时,双元创新效果和企业绩效则好。特别地,对我国企业而言,协调柔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资源柔性不足而产生的局限,有着更显著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揭示针对双元创新,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之间的匹配和组合存在着优先次序之别,对创新效果及最终企业绩效存在显著影响,为管理者提高企业绩效水平进行组织柔性情景设计与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3)整合组织双元性研究中两大基本观点,对比双元创新的两种模式对企业绩效的不同影响作用。

整合现有组织双元性研究中两种相冲突观点(此消彼长的观点和协同作用的观点)到一个模型构架中,对比双元创新的两种模式(平衡型双元和组合型双元)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平衡型双元强调创新的内部结构、缓解不同创新行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企业应避免过度探索或过度应用;组合型双元强调创新的总量水平,以及不同创新行为之间的互补作用,企业应通过组织设计增强探索和应用之间的协同效应。以往研究没有充分认识这两种双元创新模式的区别,本书结合组织情景对此进行比较,揭示这两种创新模式对企业绩效影响效果的差异性,回答企业如何提高双元创新效果以获取高水平企业绩效的问题。

(4)针对我国企业管理环境,论证双元创新的两种模式与组织柔性情景之间的匹配关系,为现有双元实证研究的模糊性提供解释。

论证平衡型双元和组合型双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方向随着组织情景不同而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提出,当资源柔性高且协调柔性也高时,两种双元创新模式对企业绩效均呈正向促进作用;当资源柔性高但协调柔性低时,平衡型双元对企业绩效呈正向促进作用,而组合型双元对企业绩效呈负向作用;当资源柔性低且协调柔性也低时,两种双元创新模式对企业绩效均呈负向作用;当资源柔性低但协调柔性高时,平衡型双元对企业绩效呈负向作用,组织型双元对企业绩效呈正向促进作用。这一论证为现有双元实证研究的模糊性提供解释,即之所以现有双元实证研究中没有能够对不同类型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一致性结论,关键在于未充分重视双元创新模式与组织情景之间的匹配关系,启示管理者在采取特定模式的双元创新以提高企业绩效时,应重视组织情景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