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柔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组织双元性视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当前研究的不足

(1)对双元平衡模式缺乏对比研究,对不同类型双元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在双元型组织中,探索和应用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平衡?这是学界长期探讨并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议的问题。一部分学者认为探索和应用之间的竞争关系是不可避免的,两者是一个连续量的两端;另一部分学者认为通过组织情景、组织结构等的建立可以同时追求高水平的探索和应用。两种不同的观点各有不足,前者忽视了组织内权变因素的影响,忽略了知识溢出效应对两者的相互促进作用;后者忽视了探索和应用之间的水平差距,没有解决过度依赖某种能力对组织绩效的负面效应。

目前已有研究将两种观点整合起来同时纳入一个概念模型(如He和Wong,2004;Cao等,2009),提出双元的平衡性和组合性。我们已经知道这两种平衡方式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但并不清楚哪一种平衡模式对组织绩效有更深刻的影响。也就是说,现有研究没有回答不同类型的双元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强度有何不同。企业究竟是应该更多地关注探索和应用之间的平衡,还是应该关注两者总量的变化,对这个问题研究得还很少。我们认为,在特定的组织情景下,平衡型双元和组合型双元对绩效的促进效果和原理是有区别的。通过选择恰当的双元型结构,可以获取更佳的绩效。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以便从本质上揭示什么样的双元形式才是最具有竞争力的组织形式。

(2)需要进一步研究组织情景对双元活动效率的影响

在现有的双元研究中,大量考察组织内外部情景因素对双元和绩效关系的影响,如环境动态性、组织结构等。大部分研究单独考察某一变量对双元效率的影响,同时考察多种情景的交互影响并不多。根据笔者的文献学习,现有考察多情景交互的文献主要有:Gibson和Birkinshaw(2004)考察了通过构建何种组织情景获得组织双元。Voss等(2008)研究了资源吸收性和资源稀缺性交互后构成四种组织情景,以及在不同情景下产品探索和产品应用的变化。Simsek等(2009)通过对不同结构性维度(Structural Dimension)和临时性维度(Temporal Dimension)的分情景研究,回答了如何(How)和在哪里(Where)获取组织双元。Kang和Snell(2009)从人力资源结构的角度考察了组织双元的形成。Mom等(2007)从管理者的角度考察了正式结构和个人协调机制对双元的影响作用。Rothaermel和Alexandre(2009)根据技术来源分情景,考察了吸收能力对组织绩效的作用。Tiwana(2008)将双元的研究拓展到联盟,考察了联盟关系组合结构(强关系和桥关系交互)对联盟双元的影响。

可以看出,较早期的研究多从如何获取(How to pursue)组织双元的角度考察,研究在何种组织情景下可以获取双元;而对如何构建组织情景,使已有双元的效果发挥到最大的研究则较少,而进一步对双元进行分类的研究更少。这使得我们对“在特定情况下,什么样的双元更适合组织”这个问题知之甚少,更无法回答组织情景发生改变时,不同类型的双元之间是否需要转换,如何转换,效果如何。

(3)未能从组织柔性的角度探讨双元创新效率的问题,缺乏对不同类型柔性交互作用的分析

基于资源和能力的观点告诉我们,组织柔性可以增强资源、能力对竞争优势的贡献。这种柔性不仅体现在组织所有资源存量和流量中的柔性(资源柔性),还体现在配置资源过程中的柔性(协调柔性)。可以认为,组织柔性不仅是支持探索和应用平衡及组合的基础,也是提高双元效率和效果的加速器。但现有研究中,有关组织柔性和双元之间关系的考察几乎没有。

另外,Evans(1991)指出有必要对柔性进行分类,识别其不同的构成要素和特征及对创新的影响作用,而现有研究往往缺乏对组织柔性具体内涵的分析。通过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到,即使是对一般的创新,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的影响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Liu等,2009)。况且,在柔性的现有研究中,往往过多地讨论了资源柔性的作用,很少关注组织柔性的不同分类对创新的选择影响(任峰,2004)。因此有必要分析不同类型的组织柔性对双元创新及绩效的影响作用,进一步考察平衡型双元和组合型双元,研究不同类型的组织柔性的影响作用有哪些区别。

进一步地,现有研究还没有考察不同类型柔性之间的交互影响作用是否会对双元创新活动的效率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无法得知通过有效协调资源的使用是否可以弥补资源柔性不足对双元活动的限制,或者说具备充足的柔性资源是否可以弥补资源协调和使用上的差距。更无法回答在特定环境中,哪一种类型柔性对双元更加重要。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