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第十四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校际交流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赵 嫚 李 超 陈叔平 吴 健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 生产实习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把课堂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对设备和机器的结构、原理及制造工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对一些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及使用的工艺装备有较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总结了本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近几年生产实习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久稳定生产实习基地的同时,应不断强化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在生产实习中结合录像教学,弥补学生在实习现场对加工、制造等工艺流程“片段式”学习的不完整性,以提高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确保生产实习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关键词】 生产实习;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录像教学

0 引言

生产实习是工科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1]。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以下简称过控)专业生产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把课堂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对设备和机器的结构、原理及制造工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对一些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及使用的工艺装备有较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我校过控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和反馈信息,提出生产实习存在问题及可行的解决措施。

1 过控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现场以参观为主,缺乏亲自动手实践机会

过控专业学生到化工机器、设备制造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许多生产实习企业考虑到安全、经济效益和生产任务等因素,并不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而接受实习的单位只允许学生在现场参观,不能亲身实践操作,只看不练,学生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

1.2 实习环节片段化,难以系统完成实习大纲内容

我校过控专业的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的8~11周,虽然和实习单位预先约定好了实习的实践,但实习的具体内容取决于实习单位的生产任务。如果实习时间正好与生产任务相冲突、或者由于没有生产任务而造成实习内容的缺失、不完整。因此虽然制定的实习大纲对学生实习相关内容有明确的任务要求,但实际难以得到完全体现。也就无法真正掌握实际的施工工艺,无法达到实习大纲的要求。

1.3 部分学生参与实习的主动性不足

过控专业的生产实习性质决定了实习的环境是在机械加工车间,而这类生产车间往往噪声大、作业环境差,与学生自己预期有较大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实习热情;加之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以“观光”的心态完成实习过程,仅仅是只是为了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期间很多学生还面临着考研和就业的压力;部分学生不能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践很好地融合等,这些因素导致了学生主动参与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1.4 与实习单位工作人员交流不足

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在四川,学生主要通过实习单位工作人员的讲解以及与技术人员的交流,来了解加工制造等工艺过程,而企业所派的指导老师有的方言较重,使得学生在交流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了实习时的学习效果。

2 有效的解决方法

2.1 建立长久稳定的实习基地

(1)校外实习基地有益于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激发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难题后主动去思考、去分析、去处理问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物质基础[2]

(2)借助校外实习基地这一平台,让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与高校教师交流,一方面有助于拓宽青年教师的工程视野,有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借助高校教师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前沿的学术知识提高企业职工的业务水平。

(3)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有助于企业现场考查学生,挑选适合的人才,促进学生就业;学生就此环节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确保毕业后身份的快速转变,尽快适应企业工作需要。

(4)每年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可与企业用人单位探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满足企业的需求,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改进。

因此,建立长久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保证生产实习效果的基础[3],要通过各种途径使企业乐于和我们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我校过控生产实习基地固定在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大川压缩机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合作单位每年有专人负责接待,协调实习计划,并指定技术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学生现场指导,保证了生产实习的高效、有序开展。

2.2 建立校内拆装实训基地

校外不足,校内补。校外生产实习“参观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的缺陷和不足,可采用增加校内拆装实训环节来弥补。通过对典型化工设备、化工机器及主要零部件的拆装训练,将理论知识和现场参观的感性认识应用于实践,真正地动手操作,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有效促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4,5]

2.3 结合录像教学

实习期间因实习单位开工状况造成的“片段式”学习的不完整性,可由录像教学弥补。教学录像具有“再现性”和“兼容性”的特点。一方面把典型设备、机器的设备制造和装配过程进行录像,配以适当解说词,不仅能使清楚直观地看到设备机器的内部结构,更能将加工、制造、装配整个工艺流程系统化,实现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通过录像使学生了解特定工艺过程中是如何通过这些机器和设备来实现这些工艺过程的,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此外,实习现场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录像教学可以将危险事件的发生再现,刺激学生的感官,这要比单纯的语言描述更为有效,确保学生实现现场的纪律和自我保护。这些对于没有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拆装实践的学校来说效果会更为明显,同时也能有效解决生产实习环节的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为达到教学目的,录像教学还可以配以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观看过程中还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以提高学习效果。

我校过控专业生产实习录像教学内容涉及“压力容器伤害事故典型案例剖析”“乙烯生产”“热套式高压容器制造”“多层高压容器制造”“炼厂设备腐蚀与防护”等,有效的补充校外生产实习由于各种因素所造成的不足,学生反映良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选用的录像资源来源于网络,且多为早期制作,因此音质画面有的不太理想;二是缺少现在先进的加工和制造方法;因此我校正积极筹备“生产实习”录像事宜,以期提供给学生高清晰,符合现代过程装备加工、制造水平的高质量教学录像,提高生产实习质量。

2.4 提高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现场实习时的一些疑问需要技术人员或带队指导教师的讲解,这就需要带队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给学生满意解答的同时,也能弥补学生现场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带来的不足。

目前高校师资队伍中的部分老师,尤其是高学历的青年教师接受工程训练的机会少,参加工程实践的时间少,对工程的过程和方法了解少,缺乏宽广的工程视野[6],制约了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我校过控专业非常重视生产实习带队指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多年来,过控专业一直派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与青年教师组成的指导教师队伍。在保证生产实习效果的同时,也给青年教师创造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升实践能力的机会。这一措施既保证了学生实习效果,又提高了青年指导教师自身素质,促进了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2.5 加强学生实习过程管理和指导

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担负着培养学生工程职业道德、工程规范及社会责任感的任务。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很大的比例,部分学生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集体主义观念缺失。但生产实习是一项集体活动,不能完全依照个人意志来左右;同时在外地实习的学生对周围陌生的环境存在很大的好奇心,方言误解造成的突发事件也偶有发生,因此学生实习期间要加强过程管理和指导。严格考勤制度,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纪律观念的培养;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造成大的问题。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习现场的工作环境,了解实习单位的性质,生产理念、组织管理方式,为适应从学生到工作者的过渡做好思想准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理解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更深入,培养事业心和使命感。

3 结语

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发现,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和成效,保证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教学模式上在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久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的同时,应不断强化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在生产实习中结合录像教学,以弥补学生在实习现场对加工、制造等工艺流程“片段式”学习的不完整性,确保生产实习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参考文献

[1] 汤占岐,姜国平.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6):63-65.

[2] 文志英.加强高校本科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科技创业,2010(12):110-112.

[3] 王玉山,袁康,曾晓云.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3):30-31.

[4] 姜国平.过程机械拆装实训纳入过控专业毕业实习环节的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191-192.

[5] 孙先明,徐建民,付艳锋,等.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6(2):87-88.

[6] 于善启.工科院校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1,123(5):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