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儿满天飞](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58/29741658/b_29741658.jpg)
第54章 民校呼吁理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那篇因情绪发作而一吐为快的文章在七个月前被禹蝶发送到两家报刊,还以为石沉大海,没想到在前些日子那场十二级台风中出现在《中国教育报》的民办教育专版上。它的昭示并没有让家长能理解她所在的学校,还让校长对初来乍到的禹蝶刮目相看,更为要命的是把她的老同学王纪伟从鄂西北的乡村小学给招唤来了。这倒没什么,但她一来就捅出这么一个大乱子自己还浑然不觉,倒是禹蝶担忧着纪伟的明天。
纪伟哪里知道,这篇文章的公开诞生竟掀起一股波澜。
那天,禹老师激动地拿着《中国教育报》去见校长,走进校长办公室看到校长正在看《中国教育报》。校长是从BJ某小学退休的老校长,高高的个头,满头银发,他从老花眼镜里抬起眼睛望了一眼禹老师,那眼神有点复杂,不知是赞许还是批评。禹老师觉得应该是赞许,毕竟新开办的一所民办学校教师的文章上了《中国教育报》民办教育专版,这是一份多么有影响力的报纸,这是为学校争荣誉。可是,老校长沉默的脸好像又不是在赞许她。她尴尬地叫了一声,老校长好!
禹老师,我正在看你写的文章,文笔很犀利,才入校几个月就能发现民办学校的诸多弊端。老校长是开口说话了,这是在赞许吗?你所提到的民办学校家长的问题,不仅民办学校存在,公办学校也存在,但是——
但是什么呢?老校长突然停了下来,禹老师的心有些颤微微,是不是这篇文章会惹祸,万一给学校捅了漏子必被炒鱿鱼。民办学校虽然提倡人性化管理,但在自身发展利益和教师得失上绝对是以前者为重。禹老师这不是闯到刀刃上了吗?
此刻她只能听天由命了。
但是,万一家长看到这篇文章会怎么想呢?禹老师,写一篇文章首先要考虑到学校的发展,不能只站在自身立场上看问题。
我并没有站在个人立场上看问题,我明明是站在教育的立场看问题,是为一个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的。她话到嘴边又吞回去了,既然老校长认为她的立场有问题,现在已经公之于众,不是小范围的“众”,是公之于全国,每一个拿到这份报纸的人都能看到在广州市番禺区岭南实验学校这个代表民办学校共性的问题。还有什么狡辩的呢?狡辩就是死路一条。
对不起,老校长!我当时写完文章后只是想尝试用电子邮箱发稿件,真没想到这篇文章竟然发表了。她刚才的激情已经荡然无存。
老校长还在沉默,双眼直盯着报纸。
被房地产老板聘请来的老校长一心想办好这所学校,生怕有什么闪失。还记得那晚他去办公室看望老师,正好听到禹蝶在给家长打电话,她一挂电话,老校长就提醒她注意措辞,与家长沟通不能总是投诉,要向家长汇报孩子优点为主。老校长已经盯上她了,今天又戳了这个漏子,下一个离开的会是她吗?
一个学期下来,来来去去的老师好几个了,被炒鱿鱼的大有人在。
老校长,我想家长们应该不会看到《中国教育报》,他们看的更多的应该是《南方都市报》和《财富周刊》。如果这篇文章真的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我愿意承担责任。
禹老师,你不用考虑得太多,我只是有这个担心,写教育的文章投稿,我什么时候都支持,学校也非常鼓励。你这篇文章发表的是国家级刊物,奖金应该是800元,放下心来好好工作。要是发生什么事,由我来承担,你不要有后顾之忧!
老校长话锋一转,是安慰吗?
禹蝶闷闷不乐地去见研训部秦主任,这位把她收为关门弟子的白头翁,语重心长地说:你要理解老校长的一片苦心,毕竟这个学校是我们的亲生子,开办时间不到一年,还没有完全立足,目前学生不能不是我们的上帝,更确切地说家长是上帝。上帝每个学期肯拿出两三万,学校才能长远发展。
禹虹深知学校把学生和家长当上帝的各种措施,每个学期中和学期末学生和家长要对每一个老师进行评分,喜欢率不达标的老师理所当然地要被炒掉。这是双向监督,保证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也保证学校的长足发展,可是对于是非观念还不够完善的小学生来说,评判老师总是带着自己的喜好,难免存在偏颇。禹蝶幸亏有个师傅可以吐槽,每每听了师傅的一番劝解,她才豁然开朗,好像自己又长大了几岁似的,开始学习洞察世事却仍未洞明。
她与师傅一见如故,当时她坐在荔阳市剧院全国语文学法指导观摩课的台下,师傅在台上洋洋洒洒地点评课,他们虽在同一个空间,却相差天壤之别,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还能结交为师徒。师傅对她略有一份偏爱,那是缘于面试时这位研训部主任让禹蝶为他写在校刊《百草园》的卷首语写评论,她毫无顾忌地用文字抒发她最初的激情与欢喜,最后她说这篇卷首语唯一的瑕疵就是辞藻过于华丽了一点,难免有些哗众取宠,没想到就是这句评论最让师傅点赞。加入岭南实验学校之后,这位颇有威望的秦主任说就凭着禹老师对文字的极度敏感和她的真性情,要收她为南方的第一个徒弟,也是关门弟子。
我在东北的弟子多得数不清,必须得关门。他哈哈一笑,禹蝶就成了被众人包括老校长在内尊称为“秦老”的关门弟子。周末,她和雷老师、冯主任几个单身老师经常被秦老邀请到家里吃师母做的东北面食,以打发周末时光。那是第一个学期,雨竹还没有跟她过来,她一个人的周末总是显得慵懒而漫长。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弟子只会说,不会做,多亏师傅指点迷津。禹蝶对着师傅感恩不尽。
禹老师终归没有被炒。教师节表彰大会上,这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本来应该获得800元奖金的文章像一个不该降生的婴儿被弃之一旁,令她感到羞辱万分。在这种环境里生存更加艰难,首先要保全好自己,其次才是生存,一旦你的身心脆弱,心态无法调整,是无法前行的。她在这种无奈的情绪里拼命挣扎,是战胜自己继续下去,还是走来时的路呢?
南国的夏日漫无边际,迟来的秋日与冬日混杂在一起,没有秋意绵绵。
初入民校,步步惊心,如履薄冰,还有沉重的思念与不安。
教育局下了最后通牒,三个月内不回去上班的自动除名,什么都没有了。汤汤打来电话转达原话。
禹蝶对着汤汤的电话长久地沉默着,她的脑袋像上了发条似的紧绷绷的。
听从自己的内心吧,小蝶,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你。叫你回来就像把刀架到你脖子上一样,我不想让你难受,哪怕我忍受所有的流言蜚语,只要你开心就好!
爱到极限是心疼,是心碎。夜已深,女儿在香甜的梦里咯咯地笑着。她用泪水吞咽着千里之外的这份深情。
没有了学校大家,现在还好过,老了没有退休工资才惨。亲人们的劝告此起彼伏。
她决定打点行李,带上女儿返程。家乡的家,一个又一个在招唤她,归来吧,归来吧。
在BSD读教育硕士的曾副校长一个周末回到学校,他与禹蝶年龄相仿。
禹老师,你这个学期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文章要在下个学期总结时兑现奖金。曾校长春风满面,这篇文章的波澜早已席卷进BJ城里,他所在的校园也不例外。
一句话算是肯定,带点秋冬杂糅的温情。她决意留下,继续背叛家乡一个又一个家,她想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远。
绿色依旧,鲜花烂漫,大片大片的紫荆花美化了视线,满地的落红是她久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