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图谱与案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8.提高认识,警惕夏秋季海洋弧菌对特殊人群的侵袭

【案例经过】

患者,男性,78岁,有“酒精性肝炎”病史多年,于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水肿,以左下肢为重,无畏寒发热等,3天后左下肢出现血泡,伴胀痛,溢出黄红色液体,右下肢水肿加重伴溢出黄色液体,至当地社区医院就诊后静脉输液治疗未见好转,后至我院急诊。入院查体: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左下肢可见皮肤破溃,右下肢胫前及右足背可见大块紫癜,测体温37.0℃,Bp 94/47mmHg,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6×109/L(参考值:3.5~9.5×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93%(参考值:40%~75%),血小板计数41×109/L(参考值:100~300×109/L),血沉:67mm/h(参考值:0~15mm/h),肾功能+电解质:肌酐232μmol/L(参考值:59~104μmol/L),尿酸649μmol/L(参考值:100~420μmol/L),拟诊“双下肢感染,肾功能异常”,进行经验性治疗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风湿免疫、血培养、肿瘤标志物及下肢分泌物培养等。

2天后血培养显示阳性结果,转种至血平板培养24小时,长出湿润、色黄、圆形微凸的光滑菌落,直径约2~3mm,且有草绿色溶血环形成(图8-1),同时下肢分泌物培养也检出同样菌落,取此菌落涂片革兰染色后用油镜观察属革兰阴性菌,菌体稍弯曲,呈逗点状(图8-2),并通过VITEK2 compact行上机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生化鉴定为创伤弧菌的几率是95%,药敏试验提示其除对头孢唑林和头孢替坦表现出耐药外,对其他常用抗生素皆表现出敏感,最后通过积极抗感染和相关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趋于稳定。

【形态学检验图谱】

图8-1 SBA上菌落形态(培养24小时)

图8-2 菌落涂片革兰染色(×1000)

【分析与体会】

此次检出的创伤弧菌隶属于弧菌属第5群细菌,又称为海洋弧菌,嗜盐性海生革兰阴性菌,单极端单鞭毛,有荚膜,需氧和厌氧均能生长,与霍乱弧菌、肠炎弧菌同属致病性弧菌,其广泛生存于亚热带海洋环境中,是“人鱼共患病”的一种重要致病菌,能穿过胃肠道黏膜或通过破损的皮肤感染人类[1]。文献报道慢性肝病患者更容易感染创伤弧菌,且病死率高,原因为肝病患者多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免疫力降低[2]。我们此次检出的患者有“酒精性肝炎”多年病史,是创伤弧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并且发病后患者白细胞数呈进行性升高,是病情凶险的征兆,必须经过积极抗感染治疗。另外,创伤弧菌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易发时间为每年的4~10月份,本次病例发病时间刚好在今年9月份,与报道吻合[3]

创伤弧菌致病机制仍不十分明了,本病临床上比较少见,以败血症及下肢感染病例最严重,早期正确诊断困难,出现典型症状时病情多已严重,病死率高,大多均在典型的临床表现出现后,结合肢体创伤并接触海水或海产品病史作出诊断[4]。因此相对于广大临床工作者而言,诊疗过程中应仔细询问病史,如患者有慢性肝病病史或者相关免疫缺陷病病史,并且曾食用生海鲜或者有被海产品所伤史,临床出现有肢体感染,皮肤损害广泛迅速,甚至出现肢体坏疽、休克、MODS倾向者应高度警惕创伤弧菌感染,并迅速使用针对性的、合理的抗感染治疗,以达到快速、准确、合理治疗的目的,必要时还可以行外科清创引流,降低死亡率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广大群众而言,慢性肝病、糖尿病、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应避免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如果有类似相关海水或海产品接触史,要及时就诊治疗,按照专业临床医师的要求进行积极治疗,以达到早治疗早治愈的目的。

此次病原菌的检出,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避免长期的经验性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经济上和身体上的负担,由于此类病例的稀有性,也给其他临床医生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

【徐炜烽主任技师点评】

创伤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患者罹患此菌主要引起败血症和伤口感染。伴有慢性肝病和免疫抑制等慢性基础疾病是另外一个重要的诱因,因此我们遇到有相关危险因素存在的患者,应该引起高度警觉,及时的检出病原菌,争取早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诊断治疗线索,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邢丽萍.创伤弧菌生物学研究进展.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7):1833-1836.

[2]Arvaniti V,D’Amico G,Fede G,et al.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increase mortality four-fold and should be used in determining prognosis.Gastroenterology,2010,139(4):1246-1256.

[3]洪广亮,卢中秋.慢性肝病患者并发创伤弧菌脓毒症研究现状.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19(2):236-238.

[4]卢中秋,邹长林,李秉煦,等.12例创伤弧菌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特点.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0):900.

(赵玉杰,邮箱:2755127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