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说明
《脉理宗经》作者张福田,字郁彬,清代江西省武宁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行医于清咸丰、同治年间。书稿完成于同治七年(1868)。作者自述,研读脉学三年,对于脉诊仍无所获。进而思索,《内经》为医人论脉之正宗,为其集注,可以求真,以此作为撰著本书的要旨,故命名为《脉理宗经》。
本次校注整理以完整保存古籍为前提,用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校勘注释,达到普及与实用的目的。现将此次校注陈述于下:
一、底本与校本选择
从序言可以推断,初刻于清光绪六年(1880),只有武宁张绛雪堂刻本,现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已是孤本。本次校注底本即选用该刻本。由于本书多有引用《素问》《灵枢》《脉经》《伤寒论》内容,故以他校和理校为主。
主要他校本版本情况:
1.《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缩印出版的明代顾从德翻刻宋本(简称《素问》)。
2.《灵枢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影印明·赵府居敬堂刊本(简称《灵枢》)。
3.《伤寒论》:中医古籍出版社2011年影印赵开美影刻《仲景全书》宋本。
4.《脉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缩影元代广勤书堂刊本。
二、校勘原则
1.凡底本与校本存异,若显系底本脱误衍倒者,予以勘正,并出校记。
2.若难以判断是非或两义皆通者,则出校记并存,或酌情表示倾向性意见。
3.底本不误而显系校本讹误者,不改原文,也不出校。
4.底本所引文字与他校本个别文字使用有异而不影响文义者,不改动原文,亦不出校记。
三、文字处理原则
1.全书原为繁体竖排今改用通行简体字横排。
2.古字、俗字径改为现代规范字,个别情况另出校记。
3.通假字保留并加注释。
4.常见异体字径改为现代通行规范字。如“痺”改为“痹”、“濪”改为“参”等。
5.底本中个别容易识查的易误字,如“日-曰”,“巳-已”等,一律径改为正确的简体字,不出校记。
四、字词注释
1.疑难字词皆加注释,个别多音字、生僻字用汉语拼音注音,并加直音字。
2.注释侧重于作者的阐发解释部分。底本中引用经典著作中的内容,除个别疑难处作注释外,一般不出注。
五、标点
原书无标点,此次校注加用现代标点符号。
六、格式体例
1.凡底本中正文大字者以宋体5号字排版,底本小字者以宋体小5号字排版。
2.凡底本中另起一段的,皆与上文空一行。凡底本中加“〇”间断处,皆另起一段。其他连文成段者,部分地方亦酌情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