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社会创业的“目标—资源”行动体系
社会创业与其他创业类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都是在目标的驱动下,通过吸收和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资源来实现使命。但是社会创业体系相较于其他创业类型而言更加复杂、内容更加丰富。社会创业体系是由多目标社会创业体系和多维社会创业资源体系两个子体系构成的,分别从目标和资源两个最重要的维度来刻画社会创业。
1.多维目标体系
自2006年社会创业的概念传入中国开始,我国企业就一直在探索合适的社会模式路径,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促进非营利性组织向社会企业的转变,有些企业是以单纯的社会目标为宗旨,例如,南宁安琪之家通过提供符合弱势群体购买力的商品和服务,采取分级收费、富人补贴穷人的方法,在为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有些企业则以辅助政府职能的履行为主要目标。但是最为理想的典型社会创业则是多目标的社会创业,它的目标结构呈现出三角形模式(见图2—4),即以市场目标和政府目标为底边的基础目标,作为实现顶点社会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如果底部目标无法实现,那么就会动摇整个社会创业目标体系的三角结构的稳定性。

图2—4 多目标社会创业体系
从目标角度来看,社会目标建立在市场目标和政府目标实现的基础之上,社会创业贯穿并连接三大目标,通过自身的运作在实现市场目标的同时,间接或直接地辅助了政府职能的履行和政府目标的实现,最后为企业自身社会使命的达成和整体社会目标的实现服务。从目标子体系中来看社会创业与政府的关系,社会创业是运用变革能力和可持续的财政创新来应对市场失灵的实践,旨在高效地协助政府官员解决国家最艰巨的社会问题,社会创业以改善公共设施、提高社会幸福度和人民生活水平为顶端社会目标,它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正如创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一样,社会创业者每天都在研发和采用创新型方法来应对国内挑战,并且他们已经凭借较少的资源取得了更大的结果。正如公共投资在过去支持主要的首创性一样,未来城市、州和联邦管理当局可以支持社会创业者及其更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使国内的有效的可测量的变化成为可能。这也正如2008年路易斯安那州副州长Mitch Landrieu指出的“并不是政府太小了或是太大了。它需要做得更好,我们需要找到方法用新的途径来解决旧问题,而社会创业就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机会”。尽管社会创业的目标并不是获利,但是社会创业仍然不能等同于“政府再造”,或者任何通过公共组织创造一个更加动态的和消费者导向的产品服务传递的尝试。社会创业是在一个大的管理网络中对自己任务的执行情况的自我负责,而不是对政府任务负责,它对公共集资的依赖较小。
从目标子体系中来看社会创业与市场的关系,社会创业是非营利行业的一部分,社会组织是非营利性组织的一个分支,旨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社会创业是将商业组织和基于市场的能力引入非营利性行业,从而使得这些行业在提供和传递服务上更加高效。同时,社会创业也被视为一种非营利性的首创精神主导的管理体制,为创业者提供多种资金供给战略以创造社会价值。社会创业是社会创业者运用商业技巧和知识来创立能够实现社会目标的企业的实践,它保留了商业色彩和商业可行性,旨在通过商业化运作和市场交易一方面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获得利润和盈余。因而,也有研究认为社会创业是跨行业合伙企业中商业活动的社会责任实践,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现象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征,是创业者发现部分社会受限并提供方法来使社会继续发展的一种现象,是具有社会使命的创业者的活动。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在社会创业与市场的关系研究中已经开始出现了对社会的描述。
从目标子系统中来看社会创业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创业是社会效应的创新,是促进社会转型的方式,是远超过初始解决方案的新的解决方法,是社会转型的催化剂。社会创业是一种促成社会转型的独特方式。社会创业者致力于创造社会价值,他们通过识别新的进程、服务、产品或者独特方法将创新意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激生出解决表面上看似棘手的问题的模式突破型方式。社会创业是创业者在市场边缘的活动,这里风险最大,潜在的积极社会影响也是巨大的。社会创业以社会目标为最高级目标。从社会创业的定义被广泛用于社会问题解决的领域就可以看出,社会创业能够在短期的实践中产生小变化,并通过现有体系来促进长期大变化的产生,从而最终达到社会环境改善的目的。社会创业是通过创新和社会规划来解决社会问题,通常只是极少地关注经济可行性和普通的商业准则,它在创新运用和资源整合的活动过程中追求促进社会转型或满足社会需求的机会,并运用新的方法整合资源来创造价值,并且这些资源的整合最初是以探索和发掘机会来激励社会转型或满足社会需求并最终创造社会价值为目标的。
2.多维资源体系
转型前的有些社会企业是以政府拨款和收取会费等服务费为主要生存来源的非营利性组织,企业和社会公众捐赠所占比例很小。政府改革后,许多NPO遭受了由于政府行政开支压缩的巨大影响,在寻求生存的过程中,不同的NPO主要表现出了以下三种不同的模式:首先,过度依赖政府资源的NPO在政府这棵大树所给予的输入骤减的条件下没能及时寻求新的资源来源而随着政府改革销声匿迹;其次,一些NPO开始意识到从市场上通过商业化运作和商品交换来获取资源补给,但是在从依附政府资源转化为依附市场资源的过程中,这些NPO没能把握好尺度,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商业活动,甚至偏离了自身的业务范围,造成了多种负面影响,走上了过分依赖单一资源的老路;再次,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传统的NPO与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寻求资源转变的过程中,有许多NPO成为了安置政府离退休人员的场所,导致这些组织创新能力差,缺乏新的观念和知识,更是与市场完全脱离,而仅仅起到了辅助政府职能和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
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创业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种种困境显示改变资源一元性、形成多层次社会资源至关重要,因为NPO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开源,改变经营形态,从事营利活动,但是又不能过分依赖市场资源,而应当秉承社会使命,将市场资源和政府对资源的重新分配作为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社会和组织间的互惠关系为核心,运用多层次社会资源的资源结构(见图2—5)共同服务于社会使命的实现。

图2—5 多维社会创业资源体系
从图2—5中可以看出,社会企业与政府、市场和社会互为资源供应方,摆脱了过去资源一元性的弊端。社会企业作为社会创业的产物,从市场上获取商业信息和需求偏好情况以及必要的原材料,再通过企业机器的生产加工后向市场出售,通过市场交易获取营业收入甚至利润盈余。同时,在这个投入—产出过程中,社会企业还可能获得政府津贴的资助和优惠政策的支持,以及来自社会的捐赠和舆论支持,这些有形或无形的投入又会转化为直接或间接的资金、形象支持,为企业进一步的商业化运作提供资源。而在企业通过市场交换获取收入后,它一方面通过雇用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帮助政府缓解就业压力,维持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还能满足市场需求,丰富物质精神生活,而最终通过市场和政府目标的实现来达到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目的,为下一轮社会资源的获取奠定基础。但是,这些资源互相补给的过程并没有明确的先后顺序,而是伴随着整个社会创业过程交融出现。
总体而言,社会创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创业模式,并不只是辅助政府职能的实施,也不是单纯以市场和利润为导向或者为社会服务,社会创业处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交叉口,其产物——社会企业从三方获取资源,依靠政府支持,以市场为导向并在市场上进行商业化交易,用使用价值换取商品或服务的价值,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资源,而其最终目标则是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促进因素。从目标上来看,社会创业和社会企业在表面上更多地表现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社会效应的提高,少数人会将其等同于企业社会责任和慈善组织;从形式上来看,社会创业和社会企业是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实行的是商业化运营模式,而不是提供免费的服务和产品,少数人会将其与商业组织混为一谈;从实际效果来看,社会创业和社会企业往往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或者为改善设施和带动劣势地区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我们不能将社会创业的以上特点分离看待,而应该看到社会创业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它们是环环相扣、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社会创业是三者之间互相融合的结合点,是处于政府、市场和社会交叉口的新型创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