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业导向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文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第一,绿色创业导向是一个具有动态性和多维度的重要管理过程和理论体系。企业绿色创业导向是在可持续发展诉求下,对传统公司创业导向理论的批判和继承,并且基于“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原则和经典创业导向研究成果,目前正在发展成为多维度的概念体系;同时,由于生态友好和社会福祉的多重诉求,绿色创业导向可以划分为社会创业和生态创业等多种形式,并且在现实中体现为在创业者领导下的动态管理过程。具体而言,绿色创业导向并不等同于创业导向与绿色导向的简单组合,也不是将传统创业导向维度简单绿色化的结果,而是具有自身属性并相对独立的内涵体系。可以说,绿色创业导向是一个独特的组织运作过程和战略决策模式,用可持续性和发展性作为绿色创业导向的两个基础维度,可持续性是指绿色创业要保证自然、生命支持系统、公众团体的持续性,发展性是指绿色创业要让个体、经济和社会得到发展。关于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遵循创业导向与不同维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范式,认为可持续性与发展性是共变关系,即绿色创业导向是这两个维度的整合。兼具可持续性和发展性的二元结构绿色创业导向,为本研究开展实证检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绿色创业导向是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基于绿色高新技术的企业创业活动,有助于发挥创业过程的能力性资源价值,从而给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的外部效应。相比较而言,生产性资源主导的创业活动容易借助复制途径产生,也容易因此而失败,这类创业活动容易给外部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甚至损失。而能力性资源是一种包括团队工作、组织文化、员工之间的信任等在内的看不见的资产,具有复杂性和专有性,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被视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更为重要的是,这类资源重视企业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注创业者对资源的管理配置,是企业异质性的根源。因此,能力性资源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创业活动,有助于创业者从组织内部挖掘创业机会、突破成长障碍,从而更具绿色属性。当今社会迫切需要企业通过绿色创业以更为积极主动的“超前行动”方式来服务于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涵盖环境和社会等非经济性要素的绿色创业成为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做出力所能及贡献的必然选择。

第三,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创业导向有助于提升组织绩效和价值创造水平。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创业应该符合三重底线“经济繁荣、社会平等和环境友好”的基本要求,创业者和企业可以从绿色创业中获取积极回报,可以说,绿色创业是组织价值创新的有效途径,会对组织长期发展和利润乃至区域发展发挥明显推动作用。究其原因,创业者是一支重要力量,会对企业内部过程和管理决策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对绿色创业导向与绩效关系产生调节作用。绿色创业往往瞄准了国家没有或无法满足的社会需求,因此,创业者通过发扬创业精神、运用社会网络和管理手段,可以将绿色创业的社会使命感和价值发扬光大。同时,绿色创业导向能够整合机会、团队和资源的作用,通过识别机会、创立创业团队、动员创业所需的资源来实现绿色新事业的创建和发展。最终,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创业的内核和发展结果并不囿于三重底线范围内,而是通过突破性创新等推动超越企业边界的可持续价值创造。换言之,绿色创业并不仅仅是一个“问题解决方案”,而且是包括经济价值和非经济价值在内的“新价值创造路径”。

第四,完善组织治理结构和健全创业环境体系,能够优化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创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度。本研究成果认为,绿色创业并不是一个单纯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活动,需要兼顾社会和商业多重目标,因此,仅仅依靠个体的社会创业热情,很难形成大范围和高水平的社会创业活动,对此,需要重视创业环境与绿色创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紧密联系,发挥环境的引导作用。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优惠的鼓励政策激发绿色技术领域新企业的创生和传统企业的转型或升级,发挥认知在规制激发社会创业过程中的护航作用,聚焦规范对社会创业可持续性向发展性转化的推进作用,发挥规范在环境要素中的续航效应。总体上,为了提升企业绿色创业水平,制度环境优化不能将各种环境要素“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发挥规制、认知和规范的不同驱动作用,形成相互配合的制度驱动体系,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创业在环境、经济、社会“三重底线”基础上创造更多可持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