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阅读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和工具,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然而,世界范围内约有5%~17%的个体存在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问题,他们具有正常的智力、动机和基本教育条件,且没有明显的大脑器质性损伤,但其阅读的流畅性和准确性却显著落后于同龄人。阅读障碍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汉语书写系统(汉字)的表意与表音的独特性,其认知与学习过程具有不同于拼音文字的表现,中文(汉语)阅读障碍也具有其特异性。
孟祥芝博士是较早关注阅读障碍问题的中国学者之一。在北京师范大学完成博士论文后,她一直坚持开展阅读障碍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早期的研究以汉语字词认知过程为依据,探讨阅读障碍儿童与典型发展儿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异同,描述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形、音、义表征和加工特点。近年来,她利用脑电、磁共振成像等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手段,观察汉语儿童在出现母语(中文)或外语(英文)阅读困难时大脑是如何活动的,探索中文阅读障碍的脑神经机制,一些训练、矫正手段如何改变大脑的活动模式,从而提高儿童的阅读成绩。
阅读障碍是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对它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阅读障碍的产生机制,为阅读障碍的矫治和干预奠定基础,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大脑的发育过程及其与人类认知发展的关系。随着脑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汉语儿童阅读障碍的研究行列,研究成果的质量也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我很高兴看到孟祥芝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国内外阅读障碍研究的进展,写成这本科普著作。本书介绍了阅读障碍的基本概念、由来和表现,提出了诸多有关阅读障碍诊断、干预的观点和设想,是孟祥芝博士将学术研究与实践需求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我热诚推荐这本著作。
周晓林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8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