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治疗原则——调气解毒补虚

调气解毒补虚,壮医的这一治疗原则,是根据壮医对人体生理病理和病因病机的认识而提出来的,并有效地指导实践。调气,即通过各种具体的治疗方法(多用针灸、刺血、拔罐、引舞、气功等非药物疗法)调节、激发和通畅人体之气,使之正常运行,与天地之气保持三气同步。气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以及其他一些功能障碍性疾病,一般通过针灸、刺血、拔罐或药物调气即可恢复正常。毒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红肿痛热、溃烂、肿瘤、疮疖、黄疸、血液病等急性炎症及器官组织器质性病变以及同时出现的功能改变。解毒主要通过药物的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有些毒在人体内可以化解,有些则需要通过三道来清除,毒去则正安,气复而痊愈。以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见于慢性病、老年病或邪毒祛除之后的恢复期内,治疗上以补虚为首务。壮医重视食疗和动物药,认为其在补虚方面尤其适用。因人为灵物,同气相求,以血肉有情之动物药来补虚最为有效。人应顺其自然,通过食疗来补虚最为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