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4章 第一百零四天 哥的推理
昨天看中国新歌声,想到今天要问问老黄是不是汉族的,没事想,到现在才看到记的这件事,也没有问。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过还好,有记下来,再找机会部问问。前段时间做了一批粘附框的玻璃,中间一事故不断。附框脱落,很吓人的,那么高的楼上,玻璃掉下来,砸着人怎么办?所以说,做这种玻璃,对我们工厂的加工工艺要求非常高,少数玻璃加工厂加工这样的玻璃,而我们就是其中一家最正规的加工厂。做这行的都知道这方面的风险,然,我们还是会去做。
不想,这次听说真的掉下来了。还伤着人了。且不说这加工的怎么样,就说最后装窗户的都没有好好检查吗?那是说掉就掉的吗?莫不是真的只是把玻璃粘到框上面,然后就直接挂到外墙上面?这做工也太坑了。我想稍微加一点防护措施就不会掉下来。掉下来?开玩笑,做这行做了十多年了,如果说真有这样的事情,那一定是哪个环节出现在重大的失误。
按的分析来看,如果说是胶粘的不结实,那我一百个不相信,这一点敢打保票。因为我们粘附框厂用的是最好的胶,随便来看,来检查。客户来我们厂参观,都说我们的胶好,拽都拽不断,得用刀割才行。我们厂用流出来的废胶都比其他的好。胶没问题,那就是附框与胶粘接的地方了,这个地方最是容易出事,做附框玻璃,都得把附框边部的与胶粘的部分,把那一层薄膜,有的是油漆,用砂轮打磨掉。粘的时候用气管吹干净,把灰尘去掉,酒精擦。一般情况是24MM宽,先用双面胶条粘一道,把附框与玻璃粘到一块,然后再开使打胶,手工打胶,因为是往缝细里注胶,所以是手工打胶,胶枪的头是塑料的,可以切大切小。这样留现来的缝细有8*12,或10*12,看附框的高了。打完胶后,平着放好,停两天。最少是24小时。为了保证胶干,也为了检验。直到出厂,这一切都没有问题。
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猛然间想起了一种可能,今天为了验证,又过去看了一下粘的附框。想来也只有我这么冰雪聪明的人,才能找到可疑的线索。
先说第一种可能性,占百分之二十。他们的附框真的没有去掉表面那层“膜”,其实不是膜,这附框据说是从上海运来的,比铝框还好,这是合金的。(当然我这里用据说,其实我是有根据的,不方便说出来。你们懂的。)有可能是表面与空气接触,氧化了,用气吹走灰尘,也吹不了氧化物质。酒精只是清干净。这一点也就是说了,附框表面没有处理干净。我还听说,当时是有人问出来了,用清理不?也有人说了,不用。
第二种可能性,我比较偏向这个,因为这是我去试过的。这个客户粘的附框,与其他有点区别,就是把附框稍微粘出来一点。就像是一本书放在桌子上面一样,这本书只要不放的超出桌子外,就不会掉。而这里粘的框,有两边是粘与玻璃平齐的,但另外两边粘的和楼梯似的,附框的一半都粘到玻璃外了。记得当时做的时候,我去看了一眼,当时我就问打胶的师傅,起出我以为胶打的不好,说,怎么粘成这样,胶都溢出来了。仔细一看,才发觉是如此粘的,打胶的师傅也说了,客户就让这样粘的。当时觉得客户让这样粘就这样粘吧。也没想那么多。
现在发生这样的事情了,我用手试了试粘的玻璃,只要是两边粘的和楼梯似的那样,都没有另外两边的结实。这是显而易见的,胶缝就十多毫米,如果再出来点,说不定就只有五个左右了。何况又是一米多的中空玻璃,6MM厚的两层,一平方30公斤。凭借着5MM左右的胶缝,有可能就会掉。这样粘的玻璃不多,就那几块。想来工地上装玻璃的还是有点心的,派人过来磨掉附框外面的那一层“膜”。只是不知道对方有没有想到我说的这个问题。
今天还想说的是,做事要干净爽快,别弄的模模糊糊的,让其他人的事不好做。自己弄不好,还要去愿别人,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