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85后的私房菜
“友师汇”已形成一个类似金融圈小伙伴相聚的协会组织。协会采取会员推荐,理事会表决的入会方式。
我的标签是:85后,海归。现在在北京有这两个符号小伙伴遍地都是吧。我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的金融,在生活学习了5年,带着要做一位金融圈达人的憧憬回到了北京。回国后,进入一家知名的阳光私募基金工作,每天看到的都是二级市场中一群并不怎么懂行的人在一起吹牛炒作,没多久我决定放弃这份看起来高大上的工作。辞职后开始了始料未及的漫长的找工作日子,我开始怀疑是否是自己的问题,并咨询了一些学生时代的朋友,当时还在北大读研究生的云燕就是其中之一。她在国内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们一拍即合决定整合自己海外和国内的金融圈朋友,“友师汇”就这样成立了。
最初,“友师汇”只是微信交流平台,说是交友平台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大家互相交流工作经验、也介绍正在操作的业务和项目。“友师汇”即:朋友、师长、汇聚之意也。
不久,我找到了新工作——农科院下的产业发展基金,主要从事涉农食品行业的私募股权投资,我农业金融这个领域相当有兴趣。友师汇也在逐渐发展,我们从金融行业的朋友入手,我的朋友主要来自高中时期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和加拿大留学期间朋友,云燕的则来自她北京大学同学和到欧洲作交换生留学期间的朋友。现在,“友师汇”已形成一个类似金融圈小伙伴相聚的协会组织。协会采取会员推荐,理事会表决的入会方式。逐渐加入了小伙伴们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内高校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及欧洲等世界一流学校毕业的金融学子;工作单位包括高盛、摩根、野村、花旗等外资投行,也有来自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金融公司、招商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外汇管理局等金融机构及商务部、发改委等国家机关,此外,还有在创业路上寻梦的青年创业家们。
微信上有我们“友师汇”圈子,问题咨询、活动组织都是在微信“吼”一声,肯定会有小伙伴来应声,因为大家有相类似的学习经历和工作背景,所以“友师汇”微信圈是我们答疑解惑的“百度私房菜”。比特币在2013年4月份刚刚火的时候,我们这个圈子就开始谈论它,圈子里有一位媒体朋友要采访比特币的相关人士,一天内,我们就给她找来比特币圈子的各路玩家。我通过这个圈子认识了一位在某基金工作的会员,投资了一个农业项目,这正好与我的工作有交集。我们现在正在一起为这个项目策划并购退出的计划。
线下的活动,我们常常会请一位金融圈前辈来与我们交流,对于85后来说,这些有着十几年、二十年的前辈无论是对职场的领悟,还是对人生的回忆,对我们都有醍醐灌顶之意。记得一位美国著名律师事务所负责金融业务的合伙人告诉我们,语言专业出身的他到了不惑之年才拿到美国律师执照。就在他在美国学习期间因为无法支付学费而准备回国的前几天,见到了索罗斯并获得了基金资助。在听到这个故事时,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地专注,似乎在憧憬自己的未来。山穷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时又一村。遇到点拨我们人生的贵人,是每个人的幸运和福祉。
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的星期五,是“友师汇”线下活动日。找个温馨的餐厅聚餐,与一位金融行业前辈聊天,了解前辈们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领悟,对专业的经验分享。混金融圈的,一周工作后需要解压,所以我们聚餐后免不了再找个国贸、三里屯周边闲情逸致的高档酒吧喝上一杯,或者去KTV、会所,玩密室逃脱、远足滑雪。
85后、金融圈,这个标签也属于“友师汇”。多年以后,有那么几个创造了奇迹的创业公司,他们的创始人回忆起创业的初心,也许会感慨在友师汇的相识;在友师汇相聚相逢的朋友又纷纷踏上到世界各地的人生旅程,仍然可以通过线上的圈子随时沟通、倾诉人生际遇和起伏。
——仵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