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社会交通治理的伦理路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汽车社会——人类交通发展的新阶段

一、人类交通方式的历史发展

在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中,最基础的交通方式是步行。人类社会度过的最漫长的交通时代是步行交通时代。该时代人们主要在氏族部落领地活动,交通共同体的规模与范围比较小,其成员组成主要是部落内部人员,另有少量来自周边部落的外联人员。

畜力用于交通大约在5000年前,车辆的发明略晚于这个时间。在车辆的发明使用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轮子的演变。车辆发明之前人们搬运货物时常将一段圆木垫于货物下面,在圆木旋转中移动货物,后来圆木中间部分被省略,只留下两端的两个圆木轮。[1]轮子的使用大大地减少了移动时的地表摩擦力,移动方式由平移到滚动,给人类的空间移动带来飞跃性的发展。中国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黄帝作车,任重致远”,黄帝在空桑山北造车,横木为轩,直木为辕,故称轩辕氏。

随着畜力的大量使用以及轮子的成功演化,车轮与畜力相结合形成了运输能力强大的新交通工具——马车,马车的发明实现了畜力和车轮的有机结合,帮助建立了强大的陆地运输系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马车的快速、灵活,把人从繁重的运输、移动劳动中解放出来,马车作为载客、运输的交通工具,运动能力强、行驶里程远、速度快,在蒸汽机发明之前,一直是交通系统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直至今天,还在一些地区发挥交通作用。资料显示,公元前2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就开始使用马车。中国安阳殷墟遗址发掘也显示出最迟至商代晚期,中国出现了马车。

随着马车的成功发明,人类交通逐渐步入第一个非人力为主的交通时代——马车交通时代。中国大约在西周时期便进入马车交通时代,其他文明发达地区也在该时期前后步入马车时代。

中国周朝时道路交通已较为发达,拥有宽阔平直的道路:“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2];还拥有水陆相配合的综合交通系统:“夫间有遂,遂上有径”;主干路与支路层次分明:“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3]。周朝设立了严格的道路管理规定:“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设国之五沟五涂,而树之林,以为阻固,皆有守禁,而达其道路。国有故,则藩塞阻路而止行者,以其属守之,惟有节者达之”[4]。《周礼》还记述了周朝时期的道路馆舍制度:“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5]。即使在边远地区的路边也要栽树并设立馆舍:“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6]。秦朝的驰道两侧也“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

中国古人认为道路畅通与否与国家兴亡息息相关。《国语·周语中》记载:“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王问:‘何故?’对曰:‘……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在中国发展马车时代道路交通时,西方也形成了特有的道路交通格局。在古罗马以其都城为中心,统治者建立了辐射欧洲和西非的马车通行交通网,实现了“条条大路通罗马”。

马车交通时代的人们社会交往规模明显扩大,从地理上突破了原始部落氏族领地的限制。其交通共同体成员构成也更为复杂,超越了步行交通时代的血亲范围。马车交通时代的交通理念随之变革,天地广阔任驰骋,人行其道,货畅其流。

步行交通时代和马车交通时代,交通工具相对简单,速度慢,活动范围小。但这一时期人们所具有的超越空间的勇气和热情比较大,一些故事传说激发着后人的交通实践,古代的一些交通政令也启发了后来的交通制度设计者。秦皇朝时期的“车同轨”之规定实际上是这个时期的一种交通标准,而恺撒大帝时期所颁布的“日间车辆禁行令”是较早的交通管制。

近代交通发展的契机是蒸汽机动力革命。1807年富尔顿成功发明了蒸汽船,之后在英国得到推广,并在其内河和沿海投入使用。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又成功发明了蒸汽机车,英国于19世纪30年代投入使用该重要发明,在曼彻斯特的纺织工厂与利物浦港口之间进行货物运输(见图1—1)。随着蒸汽机车、蒸汽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使用,人类交通进入蒸汽机时代。

图1—1 斯蒂芬森的“火箭号”蒸汽机车

汽车的发明创造了更辉煌的交通文明。1886年德国人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装有单缸发动机,具有用钢管制造的车架以及使用铜丝辐条的车轮,行驶速度可达每小时5公里(见图1—2)。这一年,卡尔·本茨在曼海姆向帝国专利局申请了三轮乘用汽车发明专利,因此卡尔·本茨为现代汽车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誉为“汽车之父”。同一年,德国人戈特利布·戴姆勒还制造出四轮汽车。两位发明家发明的第一辆汽车均具备了现代实用汽车的基本功能,后来他们二人各自创建了汽车制造公司,再后来这两家公司进行了合并从而组建为大名鼎鼎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

图1—2 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第一辆汽车

此后一段时间,汽车和马车一起成为陆上两种重要交通工具。有一段时间,汽车和马车、人力车等在道路交通中和平共处。图1—3与图1—4显示了上世纪初英国伦敦与中国上海租界附近车马同行的盛况。

图1—3 英国伦敦街头车马同行

图1—4 上世纪初上海公共租界马路盛况

汽车的发明开创了人类文明史的新纪元,交通更加便捷,出行无拘无束,使用汽车成为人类自由的新象征。

二、世界汽车社会发展

汽车被成功发明后,它的舒适、便捷、自由便深深地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成为富人的理想奢侈品,是穷人心所向往而力不及的交通工具。

美国人亨利·福特深刻体会到普通民众对汽车的渴求和无奈,立志要改变这一状况。1903年他与合伙人共建了一家汽车厂,一定要为普通百姓生产出价廉物美的汽车。通过坚持不懈的试验、改进,不断提高汽车性价比,1908年T型车终于问世。这款汽车一推出,立即被美国大众所追捧,汽车消费市场一片繁荣,到1912年时美国纽约的汽车总量便超过了马车。[7]T型车研发成功后,性价比不断提升,价格持续降低,为广大民众带来巨大的消费机会。1912年,一辆T型车的售价为600美元,1923年便降低了一半接近300美元,一个普通工人用几个月的工资就可以轻松购买一辆,这一年美国汽车销售量超过350万辆,全部小汽车拥有量超过1300万辆,实际上已进入汽车社会。

随着汽车产业的成功推进和汽车的普及,汽车对世界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交通技术和经济的进步推动着出行方式改变,高速公路网几乎穿透了世界大部分城市和城镇,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也给人们的社会关系、沟通方式、活动节奏、知识结构以及文化习俗带来巨大变革。甚至使整个社会的文化理念、心理素质、道德因素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借助汽车,人们的日常活动范围从步行交通时代的数公里,或从马车交通时代的方圆数十公里,一下子扩展到几百公里。而汽车的功能也从开始的距离移动得以扩展,人们逐渐发现汽车不仅可以作为交通旅游工具,还可以作为娱乐和工作的场所,甚至还可以作为用餐和休息的场所。除了这些实际功能外,汽车还逐渐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使拥有者获得了巨大的心理快乐。

詹姆斯·P·沃麦克曾将汽车称作“改变了世界的机器”,它为人们建构了一种新的世界存在感和新的生活空间。富人借此炫示财富和权力,穷人向往拥有汽车的高品质生活。汽车不仅仅作为交通工具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使用之中,还是社会财富、家庭财产的实际组成部分。

如此一来,汽车日益成为民众日常谈论的主要话题,谈它的优美外形、优良性能及它的符号象征。渐渐地,汽车或被视为移动的房子,或被视为家庭成员之一,甚或被视为梦中情人。

分析一下人们的“汽车梦”会发现,人们最初拥有汽车的愿望在于其空间拓展要求。一是为了丰富个人的空间体验以弥补个体生命存在时间的有限性。一个人无论地位贵贱、财富多寡,生命都无法超越时间的限制,人生幻灭感多由此来,也即人生痛苦的根源。因此人们总在努力地进行空间拓展以弥补时间上的有限性。汽车的发明和应用,给人们带来超越空间限制的现实途径。二是汽车作为“移动的房子”,可以扩大私人空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努力扩大自己的居住面积,认为宽敞的居住环境是生活品质、个人地位的象征,认为更大的空间会使人的活动更自由,精神更容易放松。原始人努力拓展部落边界,现代国家则极力扩大领土版图,汽车社会的普通民众则通过使用小汽车达到扩展私人空间的目的要求。

汽车车厢几乎具备家所具有的安全性、私密性,成了“家”的延伸。而比起传统的固定居所,“移动的家”显得更为方便、更有乐趣。车主可以在车厢内聊天、休息、吃饭而且无须厨房。只要你愿意,无须走出“家”一步,就可以通过车窗口拿到一日三餐。这正是伴随着汽车产业而蓬勃发展的汽车快餐行业的服务内容。

在欧洲,每周至少在车内用餐一次的人大约占全部人口的八分之一。在美国的快餐业销售中大约有四分之一是通过汽车窗口卖出去的。很多驾车者坐在车里享受着购买快餐的过程,觉得方便惬意。

中国目前也引进了大型的餐饮连锁公司,方便驾车者不下车进行购买。麦当劳在中国的“得来速”(Drive-Thru)是专供汽车司机购买自己的快餐使用的,中文的意思是“可以快速取来食物” (见图1—5)。肯德基也开通 “汽车穿梭餐厅”,作用和“得来速”类似,专门方便有车一族的移动生活(见图1—6)。

图1—5 麦当劳得来速取餐窗口

车主在自己的私人座位上就可以拿到最新鲜的食物,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构建了私人的用餐空间,与车窗外熙攘的人群隔离开也产生了某种天然的优越感。

图1—6 肯德基汽车穿梭餐厅

三、中国步入汽车社会的进程

国际上一般认为进入汽车社会的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汽车的家庭数达到20%。

从家用汽车数量看,我国正在全面进入汽车社会。由于最近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基数巨大,汽车消费能力旺盛,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步入汽车社会的规模更加宏大。从国家统计局2012年发布的数据来看,2011年末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10578万辆,私人汽车拥有量约为7872万辆。同时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到2.34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72亿。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至2010年底,中国家庭数约40152万户。由此可以算出,中国每百户家庭拥有私人汽车数在2011年为19.6辆,2012年,百户家庭私人汽车平均拥有量已超过20辆。

从图1—7可发现,中国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在2001年为1.87辆,2008年之后增速明显加快,至2008年达到8.17辆,2009年达到10.62辆,2010年达到14.79辆,2011年达到19.6辆。

图1—7 中国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走势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世界卫生组织的《道路交通安全全球报告2013》中显示,“自2007至2012年,全球注册登记的车辆数增加了15%”[8]。同期中国全社会机动车辆增加率大约与此相当,但城市车辆增加幅度则高得多,很多城市年均增长率超过10%,较高者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0%~30%。

据中国行业研究网公布的一份汽车研究报告显示,至201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37亿辆,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在全国有31个。[9]其中北京市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40万辆,其他如天津、深圳、上海、广州、成都、杭州、苏州等城市汽车保有量也都超过200万辆。从家庭拥有车的比例来看,至2013年末,很多城市百户家庭汽车保有量都超过20辆,其中南京达38辆/百户,无锡为37辆/百户,镇江为33辆/百户,青岛为32辆/百户。

汽车保有量增加的同时道路总量也在快速增长。从图1—8显示的全国公路总里程及公路密度来看,2009年以来,中国公路总里程及公路密度均有较快增长,截至2013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435.6万公里,公路密度达45.4公里/百平方公里。[11]

高速公路规模增长更快,2013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44万公里,比2009年增长了393万公里,增长了60.4%(见图1—9)。[12]

图1—8 2009—2013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及公路密度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见 http://www.moc.gov.cn/zfx xgk/bnssj/zhghs/201405/t20140513_1618277.html。

图1—9 2009—2013年全国高速公路里程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见 http://www.moc.gov.cn/zfxxgk/bnssj/zhghs/201405/t20140513_1618277.html。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的广泛使用和普及还推动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汽车相关的所有产业如机械制造、道路工程建设、运输及物流产业、钢铁、橡胶、能源、化工等均获得了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对

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递增,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就业率提高。汽车产业在股票市场也受到投资者的热捧,业绩相当出色。汽车发展带来的社会红利和公众效益无疑令人兴奋,全民对于汽车消费的热情也节节攀升,发展势头迅猛。

在这样一股汽车消费热潮之下,中国家庭汽车拥有量的明显增加,道路交通规模的快速扩张,在量上已经达到了国际认可的汽车社会的标准,正在跑步进入汽车社会。

这足以振奋中国的经济神经,国人因此群情鼓舞。汽车社会的到来使中国获得了在国际上应有的经济大国地位,同时也给了民众更多的超越自我的机会,普通民众也可以不断地延展空间活动范围而自由出行,人们所拥有的汽车使自己的居住方式、工作方式、休闲方式都得到了巨大改变。周末郊游、驾车自助游可以轻易实现,郊区和城市的距离也不过是1小时的车程,既可以享受城市光怪陆离的现代文明也可以同时享受乡村的温馨宁静。车轮一转,全家出游,饱览壮丽山河。


注释

[1]参见林惠祥:《文化人类学》,第二版,131~13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诗经·小雅·大东》。

[3]《周礼·遂人》。

[4]《周礼·司险》。

[5]《周礼·遗人》。

[6]《国语·周语中》韦昭注。

[7]McShane C. & Tarr J. A.,The Centrality of the Hors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merican City,New York:SR Publishers,1997,pp. 105-130.

[8]世界卫生组织:《道路交通安全全球报告2013》。见http://www.un.org/chinese/esa/roadsafety/pdf/summary.pdf。

[9]中国行业研究网:《201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37亿辆》,见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40211/085433111.html。

[10]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见http://www.moc.gov.cn/zfxxgk/bnssj/zhghs/201405/t20140513_1618277.html。

[1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见http://www.moc.gov.cn/zfxxgk/bnssj/zhghs/201405/t20140513_1618277.html。

[1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见http://www.moc.gov.cn/zfxxgk/bnssj/zhghs/201405/t20140513_1618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