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役

——虎头要塞攻坚战

虎头要塞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边连子山,北至虎北山。中心区域正面宽12千米,纵深6千米。主阵地猛虎山由中猛虎山、东猛虎山、西猛虎山三个丘陵组成,周围是沼泽地带,形成难以通行的天然屏障。其牢固程度、完备程度、现代化程度堪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最,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被公认为是侵华日军在亚洲的最大军事要塞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关东军即拟定了侵略矛头直指苏联的《对苏攻势作战计划》,日军东北边境要塞就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按照对苏作战计划,在此驻扎重兵,秘密修建地下要塞,以作为攻苏的战略基地。为了将它建成“北满第一永久要塞”,日军耗资数亿,强征中国劳工10多万,共用时10年(地下工程于1939年基本建成,整个要塞工事到1943年才告完成)。在这10年中,有数以万计的中国人被秘密押到这里充当劳工,建成了庞大的进攻防御体系,当年修筑秘密要塞的劳工被秘密杀害的传说在民间流传了半个多世纪,但一直没有见证人和史料记载。

figure_0063_0001
虎头要塞

1945年8月9日,从凌晨1时开始,强大的苏联红军在大炮和飞机掩护下,苏联红军第35集团军向虎头要塞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使日军防御体系支离破碎,各自为战。由于苏军战前侦察情报工作不细,投入战斗仓促,加之对我国境内的地形不熟,南路苏军本来是向郧山和胜山要塞攻击的,由于驻守要塞的与后方切断了通讯联系的日军第132旅团第783大队没有与苏军交火,因此苏军没有发现这一部分日军,直接向中国境内追击日军而去,这使得黑龙江东宁境内日军第132旅团第783大队近2000人得以隐蔽下来。

1945年8月11日,被当地人称为“张大胆”的人去捡战场上的破烂,他拿着一把破旧的日军战刀到处挑来戳去,企图寻找值钱的东西,在一片废弃的建筑中,他一不小心挑开了一处日军伪装的枪眼兼通气孔,发现了一群手端刺刀的日本兵,吓得撒腿就跑,并向驻扎在石门子的苏军报告了这一情况,一位懂中国话的苏军军官向张福忠详细地了解了情况。

8月12日,苏军第一方面军后续集团军部队以及从老黑山追击日军的苏军某部,奉命围歼张福忠发现并报告的漏网日军要塞。日本关东军第783国境守备大队凭借着虎头要塞进行殊死的抵抗,战斗异常激烈和残酷,日军守备队虽不足2000名,但火力较强,在战斗的紧要关头,日军不惜一切代价组织敢死队与苏军血拼,给苏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苏军没有预料到,工事严重毁坏、弹药不足的日军仍有如此顽强的抵抗力。

8月15日中午时分,日军官兵收听到了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玉音广播”,但是守备司令官大木正大尉拒不相信:“关掉收音机!哪里是陛下的广播,分明是削弱友军战斗力的谋略性广播”,他的话给司令部定了调,将虎头要塞的日军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苏军飞机向日军阵地撒布日本天皇的投降诏书,但要塞的日军认为这是苏军在欺骗,继续抗击苏军,苏军用汽车、装甲车从江边运来了大量毒气筒和鼓风机,利用地下工事露在地表的换气孔、烟囱等通孔向洞中鼓吹毒气。龟缩在洞中的日军,不少人因中毒窒息而死,少数头戴防毒面具的日军士兵苟延残喘地死守在洞口,这一天是日军损失最惨重的一天。

8月17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通告关东军全部向苏军投降,东北全境解放,但在虎头要塞,激烈的战争并没停止。苏军出动了多辆中型战车、自行火炮、火箭炮继续扫荡日军,逼近要塞洞口,直接用火炮轰击地下要塞中的残敌。战斗一直持续到8月26日,负隅抵抗的日军才全军覆灭,2000多名日军官兵及开拓平民全部葬身于虎头要塞中,1945年8月30日,胜洪山顶最高处挂起了白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场战斗结束了,虎头守备队仅剩的53名日军官兵被苏军俘虏。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的日军要塞,并没有挽救侵略者失败的命运,相反却成了埋葬他们的坟墓!但苏联红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阵亡了1000多名战士,虎头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场帷幕终于在虎头这里落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