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哈佛大学受益终生的公开课](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36/26187736/b_26187736.jpg)
你能成为你自己想象的人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随机地将一群小老鼠分为A、B组,把A组交给一个实验员,告诉他说“这一群老鼠是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请你来训练”;他把B.老鼠交给另外一名实验员,告诉他这些老鼠智力普通。
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教授对这两群老鼠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让老鼠穿越迷宫,结果发现,A组老鼠比B.老鼠聪明得多,都先跑出去了。
觉察到玄机的罗森塔尔教授,立刻把这个实验扩展到人的身上。1968年,他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学校几十个班级中选了18个班,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结果出来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占总人数20%的“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任课老师。8个月后,他们再次来到这所小学,对那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其实,当初那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只是罗森塔尔教授随机选出来的,不过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心理暗示。老师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爱和期望,从而使学生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现在人们就把这种由他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你就会按照那种人的行为方式行事,而且,即使你做了一切有意识的努力,即便你具有很强大的意志力,你也不会有别的不合这种意识的行为。如果自己把自己想象成失败的人,那无论怎样想尽办法避免失败,也必定会失败。
上述的就是“自我意向”这个心理学概念在发挥作用。一个人的“自我意向”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事实。
哈佛大学数学系博士约翰,在中学的时候由于平时学习不积极,成绩很差,每次考试总在倒数几名上徘徊。老师一直说他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看不起他,为此,他一直很灰心,连他自己也觉得这辈子不可能有什么出息了。
期中考试刚结束,老师兴奋地在班上宣布,有位著名的学者要在班上做个实验。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约翰闷闷不乐地嘀咕了一句。不过,他的耳朵还是捕捉到了一句话:“知道吗?这位学者是研究人才心理学的,据说他有一种神奇的仪器,能预测出谁未来会获得成功。”这是尖子生杰克逊和他的邻桌在窃窃私语。
“这和我更没有关系。”约翰在心里想,随后出门玩去了。
几个尖子生为此激动不已,他们都忐忑不安地期望着这位学者的到来,并渴望着看看那种神奇的仪器。
这位学者终于来了,他是个大胡子的中年人,和蔼可亲,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令那几个尖子生失望的是,这位学者只是到班上转了几圈便没了踪影,甚至没机会认识那几个尖子生。
老师神秘地点了5个同学的名字,请他们到办公室来一下,其中包括约翰。约翰紧张得很,以为自己又没考好,要去挨训,不过,尖子生杰克逊也在场。约翰纳闷得很,其余几个人也莫名其妙。
办公室里坐满了老师,还有那这位学者。“孩子们”,这位学者依旧那么和蔼可亲,“我仔细地研究了你们的档案和家庭以及现在的学习情况,我认为你们5个人将来会成大器的,好好努力吧。”
约翰觉得一阵眩晕,他一直以为自己听错了,可是看看在场别人的表情,他知道这是真的。从办公室出来,约翰觉得自己脚步轻松了许多,心想:“原来我还有希望,这位学者是这么说的,他的预测一向是准确的,我要好好努力!”再看看其余4个人,约翰觉得他们也全部面露喜色,“他们和我没两样。”
“这位学者说我会成大器的”,约翰一直这么激励自己,很快,他的成绩就跃居班级前几名,当然被这位学者点的其他几位同学也都名列前茅。约翰从此觉得连老师为他讲解时的目光也变得喜悦起来,再也没人说他无可救药了。
得到了鼓舞的约翰从此开始发奋学习,那些以前对他来说很困难的事情,他重新开始寻求解决它们的办法,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挑战自己。
17年之后,约翰顺利地从哈佛大学数学系取得了博士学位,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茨说,人的潜意识就是一种“服务机制”——一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而人的自我意向犹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这一机制运作的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向是一个失败的人,你就会不断地在自己内心的“荧光幕”上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担大任的自我,听到“我没出息、没有长进”之类的负面信息;然后感受到沮丧、自卑、无奈与无能,而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失败。
但是,如果你的自我意向是一个成功人士,你会不断地在你内心的“荧光幕”见到一个意气风发、不断进取、敢于经受挫折和承受强大压力的自我,听到“我做得很好,而我以后还会做得更好”之类的鼓舞信息,然后感受到喜悦、自尊、快慰与卓越,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成功。
因而,个人自我意向的确立是十分重要的,其正或负的倾向是我们的生命走向成功或失败的方向盘、指南针。
此外,你还必须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并且诚实地对待这些长处和弱点。当这个自我意向完整而稳定的时候,你会有“良好”的感觉,并且会感到自信,会自由地作为“我自己”而存在,自发地表现自己,并会适当地发挥作用。如果它成为逃避、否定的对象,个体就会把它隐藏起来,不让它有所表现,创造性的表现也就因此受到阻碍,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压抑机制,且无法与人相处。
一个人难以改变他的习惯、个性或者生活方式,似乎有这样一个原因:几乎所有试图改变的努力都集中在所谓自我的圆周上,而不是圆心上。他们所尝试改变的都是环境而非心理。但是,自我心理暗示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左右你的一切行为,所以你必须重视自我意向,这样才能通过不断努力,走向成功的人生。
【透视自控力】
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并全面地完善自己的意识,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现实的自我意向伴随着自己;就必须能接受自己,并有健全的自尊心。你必须信任自己,必须不断地强化和肯定自我价值,必须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而不是把自我隐藏或遮掩起来。你必须有与现实相适应的自我,以便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知识链接】
乘电梯的时候,人们的眼睛都是往哪里看的呢?估计大部分人的眼睛都会习惯性地盯着电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心里跟着默念:“1、2、3……”那么,为什么在电梯里大家都习惯性仰着头看着显示的楼层数?人需要私人空间,对他人侵入这一空间,会做出各种反应,在电梯里抬头看就是反应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