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局巷的大院
这个小巷里有一个大气的院落,我不知道这个小巷叫征收局巷,却熟悉这个庭院幽幽的大院,我一直用“人民公园下面”的说法来指代这个大院。这个幽雅的大院坐落在渝中区人民公园南面很僻静的一条叫左营街的小街下面,它曾是国民党(左派)四川省党部旧址,也曾是重庆高中旧址和抗战陪都时期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这条僻静的左营街行人稀少,路面正好与院内的楼房顶等高,院内的树冠已伸展到小路的围栏,路边一条很不起眼的陡窄的石梯路连接着渝中区的上下半城,而在上半城与下半城穿梭的行人平时几乎不走这一条小路,只有小路周边的住户才是这个小路的过客,于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养在深闺”里的冷清大院曾经的荣耀和辉煌。
我知道这个大院是在30多年前,当时它是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在那个科学的春天来临的年代,我曾在这个地方阅读,寻找心灵的极乐世界,至今我也记得,我曾在这里备战高考;我是在这里阅读到某期《收获》上刊载的轰动全国的鲁光所写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并从此开始关注夺取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这种兴趣一直延续到今天。
也是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个年轻的馆员,当时只知道他是父子同业,都在图书馆工作。没想到30多年后我与这位馆员在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的新址重逢时,神情依然潇洒的我们都两鬓挂霜,彼此都感叹人是物非,美好年华已离我们而去。
不知是什么时候,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搬迁出了这个院子;又不知是什么时候,我偶然路过看见大院的外墙上挂上了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面写着“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的字样,从此我知道了一点这个大院曾经的历史,也开始想象它曾经的风光。
大约20年以前,一个大朋友的父亲在古稀之年告诉我,他曾经就职于国民政府外交部,在1949年的大风大浪里,一念之差而没有随风而去,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妻离子散,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没有逃脱厄运,过了几十年被“专政”的刻骨铭心的“悲惨”生活……
啊,原来这个幽深的大院,在不同的时代给人带来了不同“命运”。那个老人在这个院子里进出,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断送了子女们的美好前程;我在这个院子里进出,却拥有了人生的转折和梦想成真的快乐。感叹时代的变迁……
如今这个大院闲置着,既没有开放成陈列馆,也没有用作他用,大院周边都是旧城改造工地。院内的两幢西式小楼一幢空着,一幢住着人家,估计是值守院落的人户,走廊上横七竖八地挂满了生活杂物,院内杂草丛生,石路、石凳、石桌上长满了青苔,只有遮天蔽日的大树,让人依稀感受到当年深宅大院的威严和传奇。
征收局巷 戴前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