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的春天在哪里
一、中国最大的产业机会在农业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取得的成就全球瞩目。解决好“工业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两大瓶颈是实现中国经济二次腾飞的核心。
从产业机会看:工业转型升级的竞争焦点在于核心技术、品牌力、核心人才和资本,新进入机会是很低的;而农业现代化的竞争在很多细分行业和领域还是一片蓝海,甚至还是一块处女地,如农化服务领域。
从宏观层面看:农业规模大、人口多、增长空间大,工商业已经出现瓶颈,能再次刺激GDP增长的机会点就在农业;美丽乡村、农村电商、土地流转、城乡统筹、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等一系列国家农业新政,说明国家正在前所未有地注重农业发展。
二、中国农业问题核心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巨大发展,农业产值、粮食产量均有大幅提升,并保持“十二连增”,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但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值占比过高,中国农业产值9%的GDP占比与美国的1.3%、日本的1.7%相比,依然偏高;二是劳动效率过低,中国33.6%的从业人口比例与美国的1%、日本的6%相比,从业人口依然偏多。
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农村人口众多、能力素质差,种植分散、规模化程度弱,机械化程度低、技术含量低,难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其核心还是在于人,在于9亿农民:这9亿农民分散了土地,分散了作物的种植规模;这9亿农民种植技术落后,主要靠经验耕种,专业知识匮乏、种植能力不强、耕作意愿降低,浪费了土地资源。绝大部分农民不知道:自己的一亩地究竟能产生多大价值,如何提高产量、如何提高品质、如何卖更多的钱。因此,国家大力支持专业化合作社、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和大型专业种植基地的发展。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已经刻不容缓
人口趋势,催生农业产业化:出生率降低,老龄化严重,中国劳动力优势和人口红利下降明显。
农村劳动力变化,催生农业产业化:现在从事农业的主要集中于50岁以上的农民,而年轻人选择务工或经商,务农意愿较低。这些老农人即将消失,传统农业后继无人。
耕地使用现状,催生农业产业化:农民耕种意愿降低,特别是南方,土地荒芜现象明显。而农资人都明白,耕地荒芜3~5年就会严重退化。
市场发展需求,催生农业产业化:科技化管理、安全、健康、绿色的农产品才是消费的核心需求,而这需要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
经营主体转变,催生农业产业化:种植公司、合作社、种植基地、家庭农场需要更高的农资产品、服务、金融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商业价值。他们的需求不再像散户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而是以经营为导向,效益最大化。
国家发展需求,催生农业产业化:9亿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是中国经济的命脉。同时,工商业出现明显的瓶颈,转型升级需要一定时间,而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之一正是基础大、空间大、发展落后的大农业。
国际竞争,催生农业产业化: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农产品进出口吞吐量越来越大。“十三五”明确提出农业国际合作,这需要高质量、低成本、标准化、规范化的农产品,这样才有国际竞争力,也需要中国农业实现产业化、现代化、科技化。
四、中国农业如何变
从国家众多的农业新政可以分析出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看四大关键政策。
(1)现代土地产权制度:为土地改革带来重大意义,土地归属清晰、土地权责明确、土地保护严格、土地流转顺畅。
(2)现代土地交易市场体系:让农村土地交易、流转更加市场化,入市有保障、交易正规化、交易平台化、方式多元化。快速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拿地,实现规模化经营。
(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明确提出对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公司、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的培养和扶持,并鼓励跨行业资本进入。
(4)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举措主要有三权分置、稳定流转、联耕联种、代耕代种、土地租赁、股份合作等。
上述四大类政策从土地、人、模式上系统地建立了中国农业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规模化经营。
调整农业结构:基于环境承载力,让耕地可持续经营;基于市场竞争力,跳出“什么行情好,大家都种什么,大家都亏”的怪圈;基于种植结构,优化各类农产品的供给保障,减少供大于求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基于产品价值链,鼓励农户打通种养价值链,赚取更多利润;基于农户收入来源,鼓励多元化经营(如林下经济),增加收入来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从产业链、价值链角度,融合多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农业业态,如农业+旅游休闲、农业+教育文化、农业+健康养生等。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建立农业服务体系:培育壮大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
通过上述政策可以看出:国家正在前所未有地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经营是核心发展方向。传统农业就农业而农业,孤立发展;现在要有基于“大农业”的发展思路。
农业“规模”化:培育、扶持规模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农业“工业”化:经营公司化、管理信息化、生产工业化、加工工厂化。
农业“商业”化:农产品销售、农业文化教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健康养生。
农业“服务”化:资金服务、信息服务、劳务服务、技术服务、经营管理服务等。
最终让中国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如图1-1所示。
图1-1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