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问题研究:基于供求行为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研究的方法

(一)资料收集

文献分析法:一是查阅国内外关于农村教育制度变迁、农村教育问题等相关文献,掌握国内外有关中国农村教育研究的理论动态;二是查阅政策、工作简报、地方县志及其相关统计报表、学术著作、期刊文献,收集有关农村教育背景和发展现状的资料。

问卷调查法:调查能够回答为何、何处、何时和如何之类的问题……主要的重点是寻求事实,如果一个调查被精心地组织、谨慎地引导,那么这个调查就会是一个相当容易并且能快速获得信息的好方法([英]朱迪思·贝尔《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本研究通过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结构式访问的方法收集有关农村教育的资料,主要涉及的调查内容:一是有关农户的教育行为的信息。包括农户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状况,农户对农村教育的态度、看法、农户对教育的期望,农户在教育中的投入,农户对教育的评价以及农户对农村教育政策的了解程度。二是有关农村教育组织的资料。包括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育投入、教育目标和教育宗旨等。三是有关农村教师的行为。主要考察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通过问卷调查农村教师的流动意愿,分析农村教师的流动意愿的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农户样本抽取的方法:以2006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的大陆农户为抽样总体,全国各省、市、县从东向西排列,各县市的农户数依次排列并计算其累加数和各县市农户数量所在的区间。如排在第一的是北京市,北京市有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等,各县市的农户数依次为:115472户、69718户、98890户、11568户、75617户,按现在的排列顺序各县市农户数的累加数分别是115472户、185190户、284080户、295648户、371256户,各县市农户数所在的区间则分别为:1~115472户、115473~185190户、185191~284080户、284081~295648户、295649~371256户。其他省市县依次排在北京市的各县市后面,共排列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049个县市208552214户农户。这208552214户农户最终组成本课题抽样调查的总体。根据调查的可行性分析,本课题计划调查1050户农户,每个村调查25户,需要42个村,因为农户是按照县市统计的,故设计调查选取的村按照每个县市一个村的方法进行处理,即调查42个县市。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以42组农户(每组农户包括25户农户)计算抽样间距并随机选取第一个村所在的县市,并按照抽样间距抽取41个县市。在实际的调查中稍微做了一些处理,如湖北省的荆门市选取2个乡镇的2个村进行调查,四川省峨眉山市仙塘村计划调查25户,实际调查50户。这些细微处理的目的是增加样本的数量,在实质上并不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农村学校样本的选取:根据农户抽样样本中所抽取的县市,每个县市随机抽取3所农村学校构成农村学校调查的总样本。计划调查126所学校,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13份,有效回收率为89.7%。农村学校样本与农户样本相对应的20个省份、45个县市118所学校。根据地区分布,其中东部地区占35.6%,中部地区占35.6%,西部地区占28.8%。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各地区学校的分布状况。

农村教师的问卷调查是在湖北省随州市实施的。调查的抽样主要以分阶段抽样的方法为主。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抽取随州市的3个乡镇;然后以教师数量规模大小为主,在综合考虑学校地理位置的基础上,选出了分别位于村里、乡镇上、城郊等地的6所学校,涉及2所初级中学和4所小学;最后,学校的所有任课教师全部进入样本框,根据方便性原则,每所学校调查当天在校的任课教师进入样本,问卷调查主要采取当天发放当天回收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1份,其中有效问卷249份,有效回收率为88.6%。

调查过程的控制:本课题的调查员是华中农业大学在读的本科学生,他们分别来自被抽调县,精通被抽调县的地方方言,调查前开展了相应的培训工作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试调查的测试。

访谈法:旨在收集不同背景特征的农户及农村学校在农村教育中的行为,包括其对农村教育的认知、评价及行为选择。本次研究访谈对象包括两类:一是普通农户,共访谈了55户;二是农村学校的负责人,共25人。通过提纲式的访谈方式对个别中小学教师进行深入访谈,以收集被调查者相关的更具生动性的、典型的个案资料。同时,通过对被访学校中相关管理人员的深入访谈,获取学校管理、整个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及相关的研究资料。对于相关访谈资料的记录整理,主要采取三级编码的方式,第一级为学校首字母,以学校名称首字母为代码;第二级为学校类别编码,以C或者X为代码,分别代表初中或小学;第三级为被访者个人的姓氏首字母,如万晨中学赵老师,则其编码为:WC-C-Z。

(二)资料的分析方法

对于研究中所收集到的资料,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全部问卷资料在整理好之后统一进行编码,录入计算机,并利用专门的统计应用软件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基本的数据描述统计及双变量的交互列联分析。对于深度访谈所获得的资料,先进行整理归类,而后根据研究的需要对其做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以样本市县的数据运用SPSS对农户教育需求的目的、满意度、期望、服务选择和投资的影响因素A=(X1,X2,…,Xn)进行分析,得出农户对农村教育需求的行为特征和教育需求的结构特征。

其次,以样本市县数据分析组织提供的农村教育的影响因素B=(Y1,Y2,…,Yn),得出政府或组织提供农村教育影响因素。

再次,以样本市县的数据分析农村教师队伍对教育影响因素Z=(Z1,Z2,…,Zn),得出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因素以及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最后,结合以上分析结果,采用专家法、标杆参照法以及归纳法,归纳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层次原因,并对构建合理的农村教育模式提出思路,结合实际提出重点任务、路径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