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营造社会生态
社会生态的决定因素是人的价值观,所以营造社会生态的核心在于人们价值观的改变。社会生态对自然生态的最大破坏是集中在经济领域里的企业当中,所以企业家的价值观在社会生态的建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在很多年以前就提出来企业要实施两化融合,而两化融合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改变企业家办企业的思路,要用最高效的方法,消耗最少的资源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案例来认识这个目标。
广东有一家摩托车生产企业,建有6条摩托车生产线。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全面成功地实施了ERP系统,在实施后的总结当中,其中有一项成果是交货期缩短了一半的时间。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生产能力直接提高了100%,我们暂且不说生产能力提高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在此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假如这个企业从一开始就利用信息化管理,何必建6条生产线?只需要建3条生产线同样可以赚到相同的利润,而多建的3条线不是明摆着浪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吗?
天津有一家装备制造企业,在实施ERP后,生产部经理在总结中直接说生产效率提高了30%,同样的道理,这家企业要做到当前的规模,当初只需要投入现有投入的2/3就可以了。这同样浪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
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了,可以说中国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统计表明,中国的生产效率是美国的1/6,是日本的1/7,我们到底浪费了多少资源?我们还有多少资源可以挥霍呢?当然,这里并不是要对企业进行谴责,也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对企业进行谴责,因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整个业界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认识,甚至从事信息化管理的从业人员的认识都是粗浅的,不可能会想到ERP的企业资源规划含义竟然是对社会资源的规划。

时至今日,是应该重新营造我们的社会生态了,营造和谐的社会生态,从最重要的一环开始,那就是社会的商业生态,而重中之重则是改变企业经营者的价值观。在互联网时代,要尽快完成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尽快步入互联网化的行列,实现社会化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