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朋友圈的价值
新浪微博有很多成功的营销案例,相对来讲,微信平台没有那么多的例子可以拿出来分享,然而“微信红包”和“宝马朋友圈刷屏”这两件事在当时还是影响力比较大的营销传播事件。微信和微博的产品设计定位不同,微博定位偏向的是媒体平台和渠道,微信则侧重于社群关系和企业服务。
接下来,与读者分享微信平台的几个成功营销案例。
2015年春节期间,微信上的一则宝马广告可谓是引爆了整个朋友圈。短短几个小时,刷屏节奏此起彼伏,宝马旗下几款热卖车型瞬间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通过这一次微信营销,宝马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2015年1月25日,微信朋友圈首批信息流广告上线,宝马中国、vivo智能手机和可口可乐的广告出现在微信用户的朋友圈中,每个微信账号会收到其中一个品牌的广告,如图1-3所示。为此,还有人将全体微信用户贴上了3个不同的标签:收到宝马广告的意味着是土豪,收到vivo智能手机广告的意味着是中产阶级,收到可口可乐广告的意味着是穷人。当天晚上,微信朋友圈变成了晒广告的海洋,各种炫富,各种自嘲,还有各种借势营销。
图1-3 朋友圈广告截图
据说,这3个品牌作为朋友圈信息流广告的第一批广告主,分别将自己的广告定向投给了1000万名微信用户。有人调侃,“看到宝马广告的是土豪,看到vivo的是中产,看到可乐的是穷人,啥都没有看到的,很抱歉,你已经被抛弃了。”于是,大家纷纷在朋友圈找广告,刷不出宝马的人悲愤地感慨:“看来我穷爆了这件事已经惊动了微信系统后台。”
随着信息流广告的到来,微信的商业化之路终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微信采用了在信息流中内嵌广告的方式,用户如果不仔细看,会以为这只是一条正常的朋友圈信息。仔细看就会发现,这条朋友圈信息的名称和头像是广告主的微信公众号,右上角有“推广”的字样,点开后出现“由赞助商提供的推广信息”提示。用户选择“我不感兴趣”,则该广告将在其朋友圈消失;用户如点开“查看详情”,则会进入一个互动页面。用户可以在广告下方互动,还能看到有哪些好友也对这条广告点了赞或进行过评论。
当然,这只是朋友圈广告的一种形式,微信本身是一个内容平台,其与微博在内容表现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微信的文章内容可以更长、更丰富。虽然微博也有一个长微博工具可以发内容更丰富的文章,但是相比之下用户体验不好。所以,微信平台适合发布软文形式的广告,加上相对封闭和更为精准的圈子文化(微博的价值更多在于普及性,受众群体更广,但不够精准),就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和发挥的空间。
微信的信息表达实际上结合了传统媒体(报刊杂志)的表现形式和社会化媒体的全新传播优势,微信因其天然的移动互联网基因,所以在手机这个平台上可以玩出各种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