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美国优势地位明显
美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首先,美国不仅是世界头号石油消费国,而且石油在其能源消费格局中占40%以上,因此,石油无疑是美国经济运行的“血液”。虽然近年来美国原油进口不断下降,但其仍然是世界原油进口大户之一,占世界原油进口的21.6%。其次,美国能源生产满足不了国内能源消费的需求,常规能源生产有下滑趋势。但客观来看,美国依然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有能力通过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确保其在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优势地位。
一 美国能源储量相对丰富,能源产量居世界前列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的统计,2013年美国石油储量442亿桶,占全球储量的2.6%;天然气储量930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储量的5.0%。就油气资源的储量而言,美国的储量较为有限。但美国是世界煤炭储量第一大国,2013年年底探明的储量为2372.95亿吨,占全球储量的26.6%。
表1-1 2013年美国化石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4。
北美地区是世界原油的主要产区之一。2013年该地区的原油产量为1682.6万桶/天,占世界总产量的18.9%。从原油产量的历史发展来看,该地区的原油产量呈徘徊态势。1999~2008年,美国原油产量呈下降态势,2009年美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大了国内原油开发力度,产量稍微出现反弹,2013年突破1000万桶/天,现阶段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三大产油国,北美地区第一大产油国,2013年原油产量1000.3万桶/天,占世界原油产量的10.8%。
表1-2 2013年世界十大原油生产国
资料来源:参见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4。
美国是世界天然气产量第一大国,2013年产量高达6876亿立方米,占全球产量的20.6%。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1999~2001年美国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但2002~2005年呈下降态势,2005年后,由于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美国实施天然气替代战略,天然气产量开始有较大幅度的回升。同时,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煤炭生产国,2013年煤炭产量为50050万吨油当量,占全球产量的12.9%。但美国煤炭产量增长并不明显,2013年更是下降到了21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
表1-3 2013年世界天然气十大生产国
资料来源:参见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4。
表1-4 2013年世界十大煤炭生产国
资料来源:参见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4。
美国是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第二能源消费大国。2013年美国能源消费总量高达22.66亿吨油当量,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17.8%。近年来,虽然美国能源消费量有所下降,但美国能源产量满足不了其能源消费需求,因此,美国在过去或将来都会竭力推进全球能源安全政策,确保美国能源安全确保美国能源安全确保美国能源安全确保美国能源安全确保美国能源安全。
表1-5 2013年世界十大能源消费国
资料来源:参见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4。
二 美国对全球能源资源的战略控制
(一)美国“大中东计划”谋求对中东油气资源的影响力
中东地区是世界石油储量和产量最大的地区,2013年中东地区石油探明储量8085亿桶,占全球原油储量的47.9%;原油产量2835.8万桶/天,占世界原油产量的32.2%。美国从中东进口原油约20%。正因为如此,中东地区成为美国控制油气资源的重要地区之一。美国通过向中东产油国开放金融市场,吸纳巨额石油美元资本,产油国将石油美元存入美国银行、购置美国不动产、购买美国产权和投资美国证券市场及大量购进有“金边债券”之称的美国财政部债券等。通过这种由美元金融垄断地位形成的机制化霸权体系,美国顺利实现“石油美元”的顺利回收。但是,金融垄断显然不足以保证美国能源安全,因此,美国推出了以武力为后盾的“大中东计划”。所谓“大中东”,一般是指全球范围内的22个阿拉伯国家以及以色列、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及中亚与高加索地区,这一地理范围正好与石油地缘政治理论中的“石油大中东”区域相吻合。这一地区,蕴藏了世界65%的石油储量和73%的天然气储量,堪称世界能源供应的心脏地带。
美国的大中东计划虽然以“反恐”及“民主扩张”为幌子,但是美国专家的言论使美国露出了马脚。美国中央情报局专家斯蒂文·佩尔蒂埃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的两伊战争到2003年美国政府出兵伊拉克均与石油密切相关。他在《美国的石油战争》一书中指出:布什发起伊拉克战争,反恐与民主只是借口。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表示:众所周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目的旨在石油,但美国政府显然不便直承其事。以民主及反恐为借口的战争事实上主要为勾画美国全球石油战略蓝图服务,这一战略蓝图涵盖中亚、高加索、西非和北非、南非、东欧、俄罗斯等。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推动大中东计划的重要步骤之一。美国通过伊拉克战争,完全达到了控制伊拉克及对该地区其他国家施加影响和压力的目的。伊拉克是中东地区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2013年伊拉克探明石油储量为1500亿桶,天然气3.60万亿立方米,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正是垂涎于伊拉克的庞大油田及伊拉克辐射中东周边地区的地缘战略位置,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反美的萨达姆政权,扶持建立了亲美政权,实现了对伊拉克油气资源的控制。以伊拉克为基地,美国对沙特阿拉伯等中东盟国施加影响,迫使其追随美国的战略目标,同时加大对伊朗反美政府的打击力度,以期完全控制中东油气资源。不过,近年来,美国逐渐意识到过度依赖中东能源可能会对美国经济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因此积极倡导能源独立,尤其是奥巴马政府时期,加大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降低对中东能源的依赖。
(二)加强对中亚-里海区域的石油战略控制与影响
中亚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处于欧亚大陆中心,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且资源异常丰富,有“第二个中东”的美誉,位于其南缘的里海则是世界新的油气来源地。其中,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个中亚和里海国家,能源地缘政治优势更为突出。据预测,中亚地区的原油储量达到1995亿桶,天然气储量为8万亿立方米。其中,哈萨克斯坦原油储量更是高达49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3.9%,天然气储量则占世界储量的2.2%,为4万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该地区能源发展的“新星”。据称,乌兹别克斯坦60%的国土有油气开采的前景。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里海地区原油储量多达6000亿桶,美国能源部估计的数字为2000亿桶。中亚-里海地区无疑使中东能源中心得到扩大。苏联解体不仅导致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巨变,同时对中亚-里海地区形势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苏联解体使中亚-里海处于破碎状态,美国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充分利用中亚-里海国家之间的矛盾分歧,将美国的影响深深印入了该地区。20世纪90年代,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就与哈萨克斯坦政府建立了油田开发协议。但为了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资源争夺中处于优势地位,美国借助了军事手段。“9·11”后,美国以“反恐”名义发动了阿富汗战争,通过阿富汗这个辐射中心,将美国的战略意图充分贯彻到中亚-里海地区。与此同时美国还不断在该地区策划“颜色革命”,以期完全去除俄罗斯的影响,最终将中亚地区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为进一步加强对该地区能源的控制,美国实施了避开俄罗斯的战略,支持建立巴库-第比利斯 -杰伊汉油气管线,该管线经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到达土耳其,全长1760公里。同时,美国与欧洲倡议铺设穿过里海海底的油气管道项目,与巴库-第比利斯-埃尔祖姆管道连接,从而使中亚油气资源可以摆脱俄罗斯的影响输往国际市场。2007年美国与欧洲绕开俄罗斯,支持波兰、乌克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立陶宛和哈萨克斯坦在波兰召开“能源峰会”,为东欧提供除俄石油以外的第二种能源选择。中亚-里海区域是俄罗斯传统势力的影响范围,美国加大对该地区的渗透既可以在国际战略中牵制俄罗斯,同时又可以对该地区的能源资源实施控制及影响。当然,最能体现美国能源战略意图的当属其提出来的新丝绸之路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从中亚经里海至南亚,构筑由美国主导的能源走廊,排除其他大国如中国及俄罗斯对这些地区的影响。为了能够顺利推进其新丝绸之路计划,美国政府不遗余力。2011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从中亚到南亚,重点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力促各国参与新丝绸之路计划。美国显然想将军事成果转化为美国主导的地区合作机制,因为长期依靠军事手段对美国本身而言是个严重的负担。
(三)加大对非洲石油的军事化控制
21世纪之前,世界大国普遍不重视非洲。进入21世纪后,随着原油价格不断波动起伏,再加之非洲丰富的油气资源,世界大国开始积极挺进非洲。自小布什上台以后,美国对非洲展开了全面的外交攻势,加强在非洲地区的军事存在,企图控制非洲地区的油气资源。2007年小布什政府启动设立非洲司令部的计划,加强在非洲的军事行动。美国的非洲军事控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手段实现:一是建立新的军事基地。在东非吉布提建立军事基地后,美国又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建立军事基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位于西非几内亚湾,临近非洲石油主要产地,其关键是有利于美国发挥其强大的海空军实力,与东非美军形成犄角之势,既在军事上控制非洲,又在经济上维护非洲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二是加大对非洲国家的军事输出。2003年10月,美国向吉布提的军事基地增派1800人的特种部队。2004年美国出资6500万美元帮助马里、尼日尔、乍得和毛里塔尼亚进行军事训练。在2008年小布什政府制订的2009年财政预算报告中,增加了对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等国的军事援助。同时,美国不仅向尼日利亚、安哥拉提供军事援助,还向两国军队出售武器,帮助训练军官和招募军人。三是与非洲国家进行联合军事演习。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5年以后,美国与非洲国家几乎每年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这些演习冠以多种名目,如反恐、维护地区安全等。四是成立美军非洲司令部。2007年2月小布什政府批准组建非洲司令部的计划,10月非洲司令部正式宣告成立,成为美国全球第6大战区司令部,2008年10月1日美军非洲司令部正式运作。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也表示要加强非洲司令部的反恐作用,但美军非洲司令部建立的根本目的不是消除恐怖主义,更不是纯粹的人道主义救援。负责筹建非洲司令部的指挥官威廉·沃德将军在一场听证会上介绍了该机构的诸多任务,但听证会的所有成员对成立非洲司令部的动机心知肚明:控制非洲的石油和其他资源。当然,除了军事战略,美国也开始从整体上推进对非洲的战略,尤其在奥巴马政府时期。2012年6月,奥巴马政府颁布了《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战略》,该战略旨在以民主为掩护,大力推进美国与非洲经济、贸易、投资的合作与发展。尽管以民主作标榜,但是非洲地区资源的潜力显然是美国做出这样安排的重要原因。
(四)控制全球能源运输通道
1998年8月,美国能源部列出了六大“世界石油运输咽喉”,包括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博斯普鲁斯海峡及巴拿马运河。美国军方也提出了必须控制全球16条海上咽喉要道,包括大西洋海域7条、地中海2条、印度洋2条,亚太地区5条。当前,主要国际能源运输航线包括3条,即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线;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日本线;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线。印度洋成为这些国际能源运输线的重要中继站,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赖以生存的“石油生命线”。美国通过构筑全球军事基地及安插驻军不仅完全控制了海上能源运输通道,而且通过对产油富集地区不断进行渗透,对陆上能源运输通道也实现了战略上的控制。美国在全球140多个国家拥有800多个军事基地,是当今世界上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美国对全球能源资源的战略控制毫无疑问正是建立在这些军事基地的基础之上。欧洲、中东和北非军事基地的数量超过其海外基地总数的53%,美国西亚(中东)及北非基地群(主要分布于沙特阿拉伯、巴林、阿曼、埃及、肯尼亚、吉布提等)完全控制了现今主要的国际能源运输通道,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及红海、地中海、黑海海峡等战略要道均处于该基地群的威慑和影响之下。西亚与北非基地群与太平洋司令部下辖的其他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及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基地群以岛链的形式使美国完全掌控了由西向东的国际能源生命通道。
三 美国拥有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改善能效的优势
早在2008年1月,在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就决定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输电项目提供8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2009年年初,美国奥巴马政府出台了新能源战略,其中发展清洁能源成为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政府决定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和水电等清洁能源,积极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核电设备、风电设备、太阳能设备等,以降低目前对石油的过高依存度。奥巴马政府2012年将清洁能源发电比重增加到10%, 2025年达到25%。未来10年内,政府将15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积极发展下一代生物燃料和燃料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可外充电式电油混合动力车商业化进程,扩大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商业规模,投资低排放煤场,并开始向新数字电网过渡,为相关公司提供税务优惠。这将改变美国经济,在诸如研究、制造和建筑等领域创造500万个新工作岗位,同时还将鼓励新兴商业的诞生。
美国新能源战略计划每年将汽车燃料经济标准提高4%,这将促使政府和私营行业大举投资于先进汽车技术,包括混联式充电混合动力车和弹性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技术,并将重点放在研发先进电池技术方面,减少美国的石油消费量。美国政府还决定动用40亿美元的联邦政府资金来支持汽车制造商组装新的节能汽车,到2015年实现美国的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且2012年前实现美国联邦政府购买的车辆中一半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或电动汽车,并以7000美元的抵税额度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另外,奥巴马将设立国家低碳燃料标准(LCFS),加快引进低碳非石油燃料。该标准将要求燃料供应商至2020年减少10%的碳燃料排放。
美国政府还将采用创新方法提高建筑物效能,设立国家建筑物节能目标:在未来10年将新建筑物效能提高50%和现有建筑物效能提高25%,至2030年使所有新建筑物的碳排放保持不变或产生零排放;将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包括对白宫进行节能改造;5年之内将所有联邦政府建筑能效提高40%,所有新修联邦政府建筑到2025年实现零排放;对目前的联邦能效标准进行大幅修整。将推动全国各地的学校设施升级,通过节能技术建设成21世纪的学校;要对全国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更换原有的采暖系统,代之以节能和环保型新设备。
四 美国拥有核能替代优势
核能在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不仅拥有全球数量非常多的核电站,而且核能开发技术较为发达。在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核能消费比重为8.7%。在全球范围内比较,美国是核能消费大国,2013年其消费量占世界比重的33.4%,比第二核能消费大国法国多了1倍,中国、印度的核能消费则更低,分别仅为4.4%和1.3%。
表1-6 主要能源消费大国核能消费比较
资料来源:参见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