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方法
纵观历史发现,人类从原始时期生活中所产生的图形、符号,成为一种心理需求的特殊文化载体。图形、符号象征的意义以多种形貌、不同的构成方式,按特定的形态、使用功能及用途上的要求,成为各民族或地方区域具有一定寓意的图腾、各种装饰纹样图案等。一直到现代我们将艺术分门别类后,一些恒常被使用的主题,从古至今依然存在,甚至不曾改变。中国疆域辽阔,有丰富多样的地貌与环境,由文明起源的历史所积累的多元融合的传统文化观之,应用于生活上的各种纹样装饰,如大自然界实物中的植物、花卉、动物、山川河海等纹饰(pattern), 或加入人为心智创作后变体的云纹、几何纹、植物花卉纹等,或由对自然崇拜与神话、宗教中所创作出的龙、凤、麒麟、螭虎、饕餮、仙鹤、八仙人物纹等图案(design),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最基本的是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希望未来远离生活的苦难,同时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祈祝生命的历程是吉祥、幸福、平安、美好、长寿和欢乐的,更希冀这些愿望能连绵不绝、循环不辍延续至子孙万代。几千年来,纹饰的造型孕育发生于生活中,它成为物质文明和文化传承的载体,不但展现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更是属于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是从心理与精神上反映了中国人至善至美的本质。
对于一个纹饰、图案母体的产生进而成为民族装饰特色的传承,纹饰主题并非从一出现至今都没有改变,如同我们所熟悉代表中国人的龙纹,由新石器时代的纹饰形象到今日,在历朝的审美流变中它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却都能明确地知晓在不同器物或设计形象上装饰的就是龙纹,这样的主观认知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这一纹饰即被赋予了民族精神的神圣性。从古至今,同一主题其改变母体纹饰的装饰风格,是因时代的审美观(其中皇室为主要)、人为工艺技法的表现形式差异或技术进步、中西文化交流产生的刺激等。使装饰纹饰的母题产生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其中,内在的改变因素在于纹饰图案的工艺技法表现、历史朝代的更替、流传区域的不同;外来的因素,则为异域或异国的文化传入本国受到皇室的推崇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交流。然不论内、外因素,纹饰总会与当时、当地的材料工艺、艺术技巧、社会风尚相融合,因此产生了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影响,由此成为传达文化意涵的重要载体。
在每一个时代中,纹饰图案的产生、被应用、广为流传,是要有能被时代考验的条件以及应用上的普遍性。在中国的文物上常使用植物纹为装饰,较写实的植物纹出现于史前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以及战国铜器上的“莲纹图”、“采桑图”中。而类似以番莲花为装饰图案的器物,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如织品上的编织纹饰(见表2-1)。到了元代,番莲花纹饰被广泛地以绘画技法装饰在青花瓷上。明清时期的官窑以它为装饰的纹饰图案,在现代的传世品、出土文物中亦占了一席之地。但是,现在研究上以番莲花为图案装饰的文物,在元、明、清三代的定名上,现今学者多以“番莲花”或“西番莲”或“勾莲纹”或“缠枝莲”等为名(如“元青花番莲鸳鸯纹直口圆腹高足碗”),在此之前大部分的文物上的番莲花纹饰也概以“转枝莲”“唐草纹”“蔓藤花”“具土耳其特色之花纹”等命名,非以统一性之名称作为定名(如“唐三彩”、 “唐草纹枕”)。这样的现象,使得器物产生品名上的混淆,常令人不知所指原为同一纹饰。在中国装饰工艺技法的演进中,创新是需要经验的积累与承继传统科技的。为同类型的纹饰图案一有部分不同,如俯视、仰视、侧视或朵花盛开、半开或龙爪的多寡等,或装饰在不同器物上或器物不同部位,或有与之搭配的纹饰等,研究者一经发现,多会直接按图案样式给予定义定名。现代学者较严谨者或考据部分文献资料,或依文字相关性或图案相似度再给予一个新的名称,如卷草、唐草、香草实指同一纹饰。如此一来,对具有相同工艺特征的同类型纹饰,就会抹灭了其时代演变的轨迹,使器物鉴定上产生模糊的地带或时代上的断层。
对于这样的状况,在依照一定法令规范制作的明清官窑器物来说,其形制、同类型的纹饰图案,官方文献如《明会典》、《大清会典》、《江西通志》等,都有与其相应的名称可以参照,在研究上不致有其他时代纹饰名称产生混乱或模糊不清的问题。
本书以元明清官窑装饰的纹饰图案为番莲花者作为研究主题。在方法上,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史料和专著、期刊论文、植物学上的考证以及实地探访博物馆和考古所,如两岸故宫、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厂、历史博物馆(台湾)、鸿禧博物馆(台湾)和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地博物馆等,做相关文物资料的收集,以厘清元明清官窑上具有同类型番莲花形式特征装饰的官窑器物之定名到底为何。在相关母体样本汇整后,制作图表并绘制番莲花的线绘示意图,以图案学为解构工具,由元代开始做一连续系列,器物上番莲花纹饰的组件探讨而非其器物上的整体图案的分析。希望能找出番莲花在不同时代的工艺技法呈现的特征、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发展的历史轨迹,成为具有效用性的元明清官窑制作特征研究提供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