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创业凭什么——孙子教你走出创业之路
有人说:掌握了成功创业之道,就等于拿到了成功创业的钥匙。确实如此,非凡的成功,不同凡响的创业招数,最实用、最有效的创业方法都是有章可循的。而当我们翻开《孙子兵法》一书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孙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为我们精心制作了一本无往而不利的创业秘籍。
借米下锅,没有资本要会套
【原文】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大意】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一再征集,粮草不多次运送;武器装备从国内取用,粮草补给则在敌国就地解决,军队的粮食就可以充足供应了。
“因粮于敌”是孙子在《作战篇》中提出的重要作战补给原则。它的精髓是取之于敌,以战养战。这种兵家克敌制胜的妙法也可运用到创业中来,那就是“借米下锅”,借别人的钱创自己的业。
没有一个企业主不希望自己的企业成功,而获利的前提之一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而对于创业和发展中的企业,资金显然是一个困扰性的话题。这时企业主显然可以采取一种用借来的钱赚钱的方式,俗称“借鸡生蛋”。
在用别人的钱来创造自己的事业方面,美国商界大亨洛维格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洛维格9岁时,他发现一艘沉入水底的小汽船。他用自己打零工的钱,再加上向父亲借的钱,凑了25美元,买下了这艘沉船。然后把它打捞上来,花了一个冬天修好它,再把船租出去,赚了50美元。这是他第一次发现了借钱的作用。但真正懂得借钱的价值,并创造性地借钱生利,还是在他40岁时。当时,他准备借钱买一艘货船,改装成油轮,以赚取更多利润。因为载油比载货更有利可图,他到纽约找了好几家银行,但人家看了看他磨破的衬衫领子,便拒绝了他。这时,他想了一个办法。他有一艘油轮,他以低廉的价格把它包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然后拿着租契再去找银行,告诉他们租金可每月转入银行来分期抵付他所借贷的款项本息。银行考虑了这个看似荒诞不经的借款方案。尽管洛维格没有资产信用,但石油公司却有着良好信誉。银行每月收租金,刚好可以分期抵付贷款本息,银行并不吃亏。就这样,洛维格巧妙地利用石油公司的信誉为自己贷到了款。他买了一艘船。这样,每当一笔债付清后,洛维格就成了某条船的主人。他的资产、信用以及他的衬衫领子,都迅速改善了。
洛维格更巧妙的借钱策略还在后面。他设计一艘油轮,在还没开工时,他就找到人,答允在船完工后把它租出去。他拿着租约,去找银行借钱。银行要船下水之后,才能开始收钱。船一下水,租费就可转让给银行,这样,贷款也就可以分期付清了。这种想法,开始时使银行大大吃惊,因为洛维格等于是在无本生利,他一分钱不用出,靠银行贷款来造船,又靠租船的租金来还贷款。但银行最终还是同意这样做。这不但是因为洛维格的信用已没有问题了,而且还有租船人的信用加强还款保证。洛维格靠这种方法,建造了一艘又一艘船,他的造船公司成长起来。
生意人们都希望通过借贷来发展生意,但像洛维格这样创造性地借钱生利,却不多见。洛维格拿别人的钱打天下,他成功了。他的成功对我们不是一种启迪吗?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显然可以看出在现代经济中,“谋借”对于一个企业主动成功有多么大的意义。当然借钱是要还的,而且还要付利息,甚至贷款的利息要比存款利息高。借钱来生财当然是有风险的。但如果不冒这个风险,你就连第一步也迈不出去。一位获得成功的企业主说:“我最需要的就是让别人来强迫我做那些我自己能做,而且应该做的事情。换句话说,就是需要一种压力。”强迫自己借钱,就给了自己一种压力,使你陷入背水一战的局面。你只好强迫自己行动起来,改掉散漫的习气,使资金尽快周转起来,这就是借钱的第一作用。当然更重要的是借钱能使你的企业能够更适应于目前的生意形式,使企业运转起来,而且使你更慎重地审视你自己的投资方向。
当然,作为一个生意,最主要的还是应了解借钱的具体方式、操作技巧以及其中的一些原则和作借钱决策时应注意的问题了。总的来说,在现代经济中,借钱的具体方式可以分为:银行贷款、企业内部融资、租赁业务、商业信用等。生意人只要认真掌握其技巧,自然可在商海之中纵横捭阖,解除资金上的后顾之忧了。也可以说,生意人只要“借钱”成功,就为今后生意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
人脉即财脉,早为创业储备社会关系
【原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大意】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获胜。
从这段话我们何以看出孙子非常重视外交关系的作用,将其放在了决定战略高明与否的第二位。事实上,外交关系——对于我们常人来说就是所谓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在处世中的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尤其对于那些创业者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人脉决定财脉”的俗语一点也不夸张。
生活中人们常说的“朋友多了路好走”“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等诸如此类的话可以说不知道有多少。这些至理名言尽管说法不同,但其内涵却都是相同的,都是孙子“伐交”谋略在现实中的体现。如果用在成功创业方面,那么这些“伐交”含义就是如果在创业时能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基础,那么在创业时就会事半功倍,凭借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在创业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来帮助我们,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使我们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
相反来说,假如我们在创业时,没有储备良好的社会关系,那么,我们在创业的时候就会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劳动。甚至会有许多莫名其妙的社会势力和我们做对,阻碍我们的创业步伐,使我们干什么事都变得很艰难。
为什么储备了良好的社会关系和没有储备良好的社会关系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打个比方说,你的创业方向是做生意。那么,你做生意要不要同人打交道呢?也许你会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愚蠢。但是你必须面对这个问题并回答这个问题,答案是什么呢?是一定要同人打交道。但这又有另一个问题,是同什么人打交道呢?同各种各样的人。这就对了,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那么这些人中你认识的人是一少部分,而大部分人你并不认识。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得打交道,真是麻烦死了,嫌麻烦你就不要创业好了。不行,你还要创业。要创业你还是得面对这些人。怎么办呢?那就得使出浑身的解数,这也就是人们说的所谓的“攻”关吧!
生意场,也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公关战场。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你如果没有足够的人际关系网,可以说就寸步难行。因为在人际关系这张网上网织着很多关系,如人缘关系,业务关系,甚至还网织着办事的渠道、信息的来源等。它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它的存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孔不入。这种东西已渗透到社会关系的每个角落,甚至已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因此,它不但影响着个人的行为,而且也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存在,自然也就影响和决定着你生意的成败,决定着你创业的成败。
假如你要在生意场上创业,你就必须做好社会关系的储备。其实,在生意场上创业是这样,其他的创业也是这样,比如你要在演艺界创业,比如你要当一名律师或医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都是必不可少的创业准备,而且准备的越多越好,你的创业步伐就会更快一些,这已是一个明显的社会事实,谁都可以从现今的社会上看到这一点。
明智的创业者,都懂得“伐交”的道理。在创业之前,如果他已有意于从事某个行业。他就会尽自己的所能去结识这个行业里的知名人士,虚心向这些知名人士或成功人士请教,聆听他们的教诲,讨要他们的名片,把这些作为重要的资源储备起来,以便在将来发挥作用,帮助自己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过去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本又一本的名片册,现在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一定拥有一个掌上电脑。这名片册和掌上电脑并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里面储存着丰富的社会资源。它就是众多成功人士走向成功,叩响成功大门的敲门砖。
懂得了储存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谈一谈储备社会关系的方法和原则。储备社会关系的方法各种各样,并且因人而异,但基本的方法与原则却是人人适用的。
1.多团结人,不可轻易树敌。这就是说在与人的交往中你可能会碰到各种类型的人。在这各种类型的人中肯定有你喜欢的人,也有你不喜欢的人。对于你喜欢的人,交往亲近起来非常容易,团结这些人并不难。问题的关键是你要能和你不喜欢的人建立良好关系则比较困难,那么,如何和你不喜欢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你可以这样来做,首先尽量挖掘你不喜欢的人的优点,尽量用包容的心态对待他的缺点,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你也许就能与你不喜欢的人结为朋友。但有些人身上缺点和毛病太多,你无论如何也找不出他的优点,或无法包容他的缺点。对待这种人,你实在无法与他交往,你就要学会喜怒不形于色,做到不当面指责或指出他的毛病,不和他争吵,不发生正面冲突。这样做就不至于使这些人成为你的敌人,一旦成为你的敌人,就会为你将来的创业制造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2.多结交成功的人,远离失败者。我国有句古训说得非常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之所以要多结交成功的人士,就是这些成功的人比我们优秀,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他们的优秀品质时时刻刻都能使我们的缺点暴露出来,他们可以成为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他们成功的事例能不断地激励我们在创业中前行,如果我们和这些成功者关系非常好的话,这些人还会伸出友谊之手在关键的时候教我们一招或者拉我们一把,总之,和这些人交往有利无弊。相反,和那些失败者交往或者和不如我们的人交往,显然我们不能学到任何东西。因此,和优秀的人和成功者交往这应是储备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
3.多与社会名流建立关系。社会名流都是社会上有影响的人,这些人个个神通广大,社会关系复杂,办起事来容易,若能与这些人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那么就无异于为我们的创业插上了翅膀。所以,能与这些人交往自然是一件很有益的事。
但这些名流往往都有他们固定的交际圈,一般人很难进入到他们的圈子里,而创业者绝大多数在创业之前都没有良好的社会背景,都是一些无名之辈,因此,结交这些人更是难上加难。但这并非没有可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和名流交往。比如在与名流交往前多了解有关名流的资讯,托人引荐,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多出入名流常常出没的场所,这样做,你就会有机会结交到这些社会名流。当然在结交这些社会名流时,还得注意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千万不要死缠烂打抓住不放,这样做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与这些人交往,要想通过一次的交往就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比较难的,应多制造一些机会,通过多次的接触才能建立较为牢固的关系。
4.礼多不怪。不管和什么人交往都要注意礼节,这也是储备人际关系时必须掌握的一个原则。当然和有身份的人交往这一点可能很容易就能做到,因为对方的权势、地位、实力足以使你为之敬畏,不由得你不注重礼节。但很多人在交往时却往往容易步人这样一个误区,即认为好朋友之间无须讲礼节论客套。他们认为和朋友讲礼节论客套就好像会伤害朋友的感情。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朋友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而任何人际关系之所以能够存续下去的前提就是相互尊重,容不得半点的强求。礼节和客套虽然烦琐,但却是相互尊重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而离开了这种形式,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就难以存续。
要知道,即使是朋友,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不讲礼节客套就可能侵入到朋友的禁区,干扰到朋友的生活,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得多了,自然就会伤害到朋友的情感,再好的关系也会因此而终结。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礼多不怪的确是前人总结出来的一个生活真理,可以有效地防范我们出现交往错误,影响我们的创业。
掌握了“伐交”的原则和方法,下一步怎么做,那就需要你来决定了。
步步为营,选准创业的领域
【原文】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大意】出击敌人无法驰救的地方,奔袭敌人未曾预料的地方。
所谓“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表明的道理是要善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
在经商尤其是创业初期,从一个地方找到突破口,就可以稳扎稳打的做好生意。
人类社会早期,社会成员几乎就没有什么分工可言,所以说,社会分工的细化,实际上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到了现代社会,分工更为细化,对于创业者选择自己的创业领域、完成创业设想来说,这个因素不能不考虑。
中国有句俗话,“隔行如隔山”。尽管社会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每个行业之间存在着许多你看得见与看不见的隔阂和区别,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经营之道。所以,无认你是久经商场,还是初出茅庐,如果你这次创业要涉足一个你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一定要慎之又慎,绝对不能盲目从事。所谓的“量体裁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创业是一门大学问。一个外行涉足一个全新的领域去搞经营、开发,想要不摔跟头是很难的。在这一方面,商海里有许多正面反面的例子可以引以为鉴或引以为戒。
就以股票市场为例,如果你是一个股票投资者,如果你去过股市或者你了解股市,你肯定知道,在股票市场上,除非出现大的一些意外情况,股票的交易屏上每天都有飘红的股票,甚至涨幅在5%以上的股票几乎在每个交易日都有。在新中国股票交易史上,曾经出现过90%以上股票全线涨停板(上涨幅度为10%)的“壮观”景象。面对如此“喜人”的场景,有个初涉股市的青年说:“挣钱比拣线还要容易。”其实,真正了解股市的老股民都清楚,在股票市场上赚钱的永远都是少数人。国外有投资理论家说过,在股票市场上,10%的人在赚钱,20%左右的人能打个平手,到最后能全身而退,而70%的人都在赔钱。所以,即使是股市上的老手,也有可能赔得一塌糊涂,更何况初涉股票市场的新手呢?
尽管股票市场天天都有涨得很好的股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股票市场的赢家。在股票市场上没有所谓的全部都是赢家的情况,有人赚,就肯定有人赔。
股票市场如此,那么,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我们为什么强调在创业的时候要选择你自己非常熟悉或者比较熟悉的行业,其原因就在于此。
诚如我们在前面所说,成功创业需要我们的优点,需要我们去扬己之长避己之短。选择自己的创业行业时,一定要考虑自身的情况,千万不可冒冒失失,一头扎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而不能自拔。
比如,你擅长于某一行业,那么,你就不要强求自己去做自己并不适合做的事情,因为你即使做了恐怕也难以有收获。从另一个角度讲,即使你的工作环境暂时与你的自身优势和你的优点暂时有所不合,你这时候仍可积蓄自身的潜能力求在本职工作中闯出一个可以扬己之长避己之短的小环境来。
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成功创业人士的经验来看,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只有自身不断生长着的优势,才能将自身的优势最后转化为胜势。所以我们的“优势”要不断地生长,是因为目前数字信息化社会变化繁复,昨天的优势到了今天便有可能成为劣势。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你对某个行业不熟悉,但经过你的潜心研究学习,你很快地掌握了这个行业,熟悉了这个行业,并且通过你的市场调查与分析,你确信自己不会再犯主观主义的错误,那么你要涉足也未尝不可,另外,你不懂得这个行业,但你的合作伙伴却是这个行业的行家里手,那你要涉足也未尝不可。
作为创业者,作为一个经营者,无论你是从这个行业转到了另外一个行业,还是你初出茅庐,都应该先仔细地分析分析自己有没有从事这一行业的能力,如果发现自己没有这一方面的能力,而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愿望,你的这个美好的愿望十有八九会落空。甚至,有时候你在某个行业干得很出色,可一旦换了一个行业,一切都可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套用你原来的经验往往要打败仗。因为一个人转行,是人生的一次巨变,要迅速地从其中走出来奔向创业成功的路是不现实的。
另外,你熟悉了这个行业,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创业就肯定能成功。这一点也需引起目前正在进行创业设想的朋友的注意。
有一位朋友,大学毕业以后在广东一家公司打工,是公司的业务骨干,他自信对公司的业务非常非常熟悉,可以说闭着眼睛都可以将公司玩弄于股掌之间。他觉得自己的翅膀硬了,可以单飞了,就向老板辞职,自己另立门户,当起了老板。可真正到他自己做了老板以后,才发现生意并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红火,客户盈门的情况并没有出现,而是门可罗雀,生意清淡。没过多长时间,他创立的公司只好以倒闭告终。
做老板自己创业是一回事,给老板打工又是另外一回事。自己做老板,公司里外的所有事情都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既要做好公司内部的管理,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外要有客户才行。上面所说的那位朋友,他对自己原来打工的公司业务的确非常熟悉,也的确闭着眼睛就能把业务玩转,可他忽视了一点,要成功创业,单靠自己的业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最终面对的是市场,是顾客。没有了后者,你纵使有上天的本领和能力也是于事无补。别人办公司在不停地赚钱,而你办同样的公司却可能在不停地赔钱。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奇怪!
其实,说怪也不怪。就创业而言,经营者想办公司做生意,最忌讳的就是做那些你从来没有涉足的既陌生又没有把握的生意。你熟悉餐饮业,你就踏踏实实地做你的餐饮业,而不要去经营汽车配件;你熟悉建材业,那你就踏踏实实地做你的建材业,不要看到眼下经营化妆品的生意很火爆就去经营化妆品。在进行创业设想的阶段搞清了这一点,对你以后的创业会大有好处。
要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地去做你熟悉你懂行的行业,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若创业就肯定能赚到钱。否则,你只有站着观看的份儿,弄不好“海”没有下成,反而喝了一肚子水。
聚沙成塔,把企业由小做大的艺术
【原文】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大意】在顺利的情况下一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就能预先排除。
“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这一谋略强调了有备无患、常备不懈的备战思想。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这也是很多创业者早期的精神状态,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无备则后患无穷的危机感,创业者才能一步一步脚印,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功,把自己企业慢慢做大。
当然,有些创业者并非如此,他们看起来从不紧张,从不焦躁,在自己的企业或公司里常常还会表现出悠闲与轻松。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因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世界,异常激烈的竞争无处不在,稍微一放松就有可能被时代所抛弃,因而他们往往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中。
危机感对创业者来说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懂得时间的宝贵、市场的无情,他们对于由竞争对手所带来的巨大威胁始终牢记在心,因此,他们能够取得创业的成功,他们时时都在考虑着如何才能做得比自己的竞争对手更好、更出色。
现实社会中,许多创业者之所以比我们一般的人做得更成功,要么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更为有利可图的市场,要么是发明了一种更为有效的做事方式和先进的技术,要么是找到了更能占据市场的新产品。但我们需要清楚地看到,这些东西的获得,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这些成功的创业者有危机感。
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从上到下时刻都有一种危机感,那么这个人、这个地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不会被时代所抛弃,就会永远处于发展的前列。
就个体来说,当你有了危机感时,你就不会在自足的意识中其乐陶陶,不会在懒散消磨时光,你的大脑机制就会始终处在一种高速运转的过程中,这样,你的潜能就会最大限度地被发觉出来。而这就使得你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远远大于失败的可能性。危机感的积极意义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公司,乃至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照样适用。日本所以很快地在战争废墟上崛起成为世界上第二号经济强国,就基于这个民族始终有着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危机感。
说到危机感,可能你会说:那是没有成功的人或失败者才要考虑的,成功创业者只需尽情地举起庆祝的酒杯,好好享受成功后的喜悦,无需再有什么危机感。
创业成功,的确该庆祝庆祝,该享受一下成功后的喜悦,即使你的创业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不管怎么说,你还是成功了,庆祝一下当然没什么错。但如果你认为成功创业了就不需要危机感,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创业成功之后,我们所面临的压力可能会更大。要时时记住,你所取得的只是阶段性的胜利、成功,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人常说,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这也就是意味着,世界上没有常败将军。你这次成功创业了,下次完全有可能失败;而另一个人这次创业失败了,说不定下一次他就成功了。如果你因为你这次的创业成功而沾沾自喜,甚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你迟早都会被后来者赶超和淘汰。
真正的成功创业者绝不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更不会忘乎所以地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仔细地分析一下国际国内的成功创业者,你会发现,每一个真正的成功创业者时时都充满了危机感。因为他知道,影响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充满了变数,而这些因素你又不能完全控制。这就意味着成功只是暂时的,一旦明天某个因素发生变化,可能后天就需要面对失败,如果你没有危机感,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缺少应对的策略,到那时,你就可能束手无策。
创业成功了,这时候更需要你冷静下来,考虑这次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原因,而对于可能出现的竞争,对于社会经济可能出现的变化,对于消费者口味的更新等等,都要进行冷静地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才是一个成功者应有的态度。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四五十年前还默默无闻,但现在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车公司之一了,丰田公司的发展与日本的其他大部分的公司不同,它不是依赖外国资本发展起来的,而是依靠本国自己的力量发展壮大的。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丰田公司的决策层始终具有很强的危机感。
这从所谓的“丰田方法”或“丰田经验”中就可见一斑。
丰田公司创造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丰田方法”。其中“六大原则”与“七不浪费”就是“丰田方法”其中之一。丰田公司同其他公司一样,也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追求最优化的经济效果,竭力做到以最少的资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生产中坚持“六大原则”和“七不浪费”。
“六大原则”是:不把不良产品送到后段工序;密切地配合后段工序;只生产后段工序所需要的数量;生产平均化;采用微调手段;工序要安定化、合理化。这实际上就是“看板方式”的生产管理内容。
“七不浪费”是:避免过量制造的浪费、手中存款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动作的浪费、制造次品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加工过程的浪费。其中,不制造次品和过量产品是最为关键的。
以时时要有危机感为指导,丰田人采取了上述经营策略,丰田公司的产品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在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也就使得丰田今司几十年来在国际汽车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成功创业的人如果没有危机感,要不了多久,你就会在破产者的队伍中找到他的名字。
即使你已经创业成功了,你也应该始终有一种危机感,你要始终感受到来自你的竞争对手的压力,旧的竞争对手让你打败了,还会有新的竞争对手不断地涌现出来,所以,无论你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也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顺势而为,紧抓机会创大业
【原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大意】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人战胜,然后捕捉时机战胜敌人。
“待敌可胜”是孙子在《军形篇》中提出的把握取胜时机的重要谋略,孙子在这一篇中强调要注意预测、捕捉等待击败敌人的战机。这个道理对现代创业者来说无疑是金科玉律。
你只有在不断寻觅中把握住机遇才能顺势而为,成就一番大事业。
世上的万事万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总会显露出一些能决定未来的玄机。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能够把握住这种玄机,那么就意味着创业者就可以把握住未来,把握住了未来,也就是把握住了成功。创业者如何才能把握住事物发展中的玄机呢?这就需要创业者要对所有事物、特别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事物保持一种高度灵敏的触觉,这种触觉也就是一个人的悟性,如果有了这种触觉和悟性就很容易把握住事物发展的玄机。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在创业的时候一定要培养自己灵敏的触觉,一定要把自己的悟性培养出来,这样在机会来到的时候,你就能够顺势而为,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
所谓机会也就是那种可遇不可求的好时机,它的来到就如同一列快速奔驰的列车一样,而每一个想要登上这列快车的人,根本不可能在它到来时再手忙脚乱地去抓它,到那时你想抓住它就很困难了。你想登上它,你就得提前做好准备。比如说你的精神首先要高度集中,以便能随时随地在它来临的时候有迅速登上它的思想准备;其次,你还得事先活动活动筋骨,以保证在它来到时你能够四肢敏捷地一跃而起,登上它。我们所说的那种悟性也就相当于你在登车前做的那些从精神到身体的准备活动,所以你一定要在创业之时就把它培养好。如果没有培养好,那你就得抓紧时间,在此方面狠下功夫,早日将悟性修炼成,以便你能够登上下一趟机会的快车。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培养出把握机会的触觉和悟性呢?先看这样个事例:
一天,台湾天作实业公司的老板周玉凤从报纸上看到了这样的一条消息:西亚的科威特由于国土完全是沙漠,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泥土种植花草树木。这则消息启发了这位颇具商业头脑的周玉凤。她想,进口泥土并不是科威特人的需要之本,因为进口泥土对一个到处都是沙子的国家来说,靠进口泥土根本没有可能改变一个国家无土的状况,科威特人进口泥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因为他们不能看着自己的国土光秃秃的连棵草都没有,所以周玉凤认定,科威特人所担忧的是他们缺乏花草,花草比泥土更宝贵,他们要泥土的目的不就是要种花草嘛。如果能研制出一种不需要泥土的花草岂不可以赚大钱?于是,周玉凤请来了专家,自己则投入了资本来研制一种不需要泥土的花草,经过一番努力,果然研制成功了,这种在别人看来最不值钱的小草,在周玉凤手里竟然变成了抢手的商品,成了周玉凤的摇钱树。
周玉凤的天作实业公司研制出来的小草,其实应该称为“植生绿化带”,是一种可以用人工大量生产的标准草皮。它构成的原理是,先用化学纤维与天然纤维制成“无纺布”,然后再把草籽和肥料置放在“无纺布”之间,卷成卷,然后由商店卖出。用户在使用时,只需把这些草卷铺在地上,敷上薄薄的一层泥土或者干草,再洒些水保持湿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会长成绿茸茸的小草。
这种“草”由于其适应性强,几乎什么地方都可种植,再加上成本低,成活率很高,所以一上市就受到了用户的欢迎,生意因此也就相当好。
天作实业公司开发成功新产品后,将自己的产品在西亚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宣传,他们的营销足迹遍及西亚的众多缺土国家。经过营销活动,西亚各国的人都认同了这种“植生绿化带”,因为它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而且还具有定沙、固沙、防沙等多种功能。因此,连一些国家的酋长和王子们都深爱这种产品,称其为“台湾创造的现代神毯”。如今,天作实业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不起眼的小草为周玉凤带来了滚滚而来的财富。
其实,天作实业公司研究的这种“植生绿化带”并不是它们首创的产品。首先研究和开发“植生绿化带”是日本的企业特长。但是,由于日本的研究者在化纤成分的搭配上不得当。他们开发的“植生绿化带”中天然纤维所占的比例只占20%,过小的比例使得草籽及容易被水冲走。这样,他们的草成活率就比较低,产品也较难推广。而天作实业公司却针对日本公司产品的缺点进行了改良,使天然纤维的比例由过去的20%提高到了现在的50%。这样一来,不但克服了日本同类产品的弱点,而且也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周玉凤的成功并非像她的“现代神毯”那样神秘,其成功的关键可以说捕捉到了别人没有捕捉到的商机。周玉凤以她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她极高的悟性捕捉到了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和赚取利润的机会,因而使她的天作实业公司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了起来。她成功的原因就如此简单。
从周玉凤和天作实业公司成功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捕捉机遇的悟性主要包含了以下这些方面的要素:
1.对信息的灵敏的捕捉能力。当今的世界,可以说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世界。有人说信息就是财富,还有人说信息就是未来。这些话一点都不假。信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信息隐藏着巨大的社会财富,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如果你不能利用信息,那么,你就已经落伍了。所以,创业者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必须充分地重视信息的收集,要学会利用信息,培养利用信息的能力。但是,正因为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信息的世界,信息的来源可以说非常多,每个人每天都能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因此,光会收集信息还不够,还要培养一种在信息中捕捉机会的能力,所以一定要嗅觉灵敏,有极强的感知能力,能从收集来的信息当中挖掘出那些对于自己的发展非常重要的信息。把本来非常枯燥的死信息变得生动起来,然后从中挖出宝藏,使信息为自己产生效益。
2.对事物的深刻的洞察能力。信息是捕捉机会的金矿,信息是捕捉机会不可或缺的要件。但信息如何才能变为财富或者成为社会资源呢?或者说,信息怎么样才能成为有效信息呢?信息有效或无效,能不能被有效地利用起来,在这一方面并不取决于信息而取决于信息的制造者和信息的利用者——人,取决信息的利用者是否对事物有深刻的洞察能力。因而,只有具有了对事物深刻的洞察能力,信息的利用者人才能从丰富的信息中找出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信息是无用的;只有具有对事物深刻的洞察力,信息的利用者人才能挖掘起信息的价值所在。也就是说只有在具备对事物的深刻洞察力的这一前提下,人才能作出信息为什么有价值、信息的价值在什么地方、信息到底有多大价值这样一些判断和推理。就如周玉凤在读到科威特进口泥土这则信息时,由于她具有对事物的深刻的洞察能力,因而,她就从这则信息中发现了信息的价值在哪里,信息的价值有多大,从而作出了自己的投资决策。
因此,对事物的深刻的洞察力也是构成悟性的要件之一。
3.对未来的准确的预见能力。所谓对未来的准确的预见能力,也就是当自己灵敏的嗅觉一旦嗅出了某些信息所暗藏的机遇之后,接下来的事便是对机会的可能性作出预见。从感知和理性两个层面对未来进行预测。而预测未来的时候,有时我们通过努力可以获得一些资料和数据,从而根据搜集来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推测。当然这种推测方法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较准确。但是,有时搜集来的数据并不足以做出准确的预测,这时候要预见未来就需要想象能力了,也就是说要通过想象来弥补数据和资料不足的缺陷,而想象是否准确,当然需要一定的天赋,但仅靠天赋还是不行的。因此,还需要你从现有的信息资料和数据中做出合理的推测,预见出一个真实的未来。这就需要你要增强这方面的训练,只有训练多了你才能做出更为准确的预见,而只有做出了准确的预见,你才能把自己捕捉到的信息真正地转化为你成功的机遇。因此,对未来的准确的预见能力也是把握机遇时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可以说,一个人把握机遇的悟性的高低就在于他是否具备我们以上所说的那几种能力,具备了上述我们所说的那几种能力,那么就会具有较高的悟性,如果不具备这些能力,悟性就相对差一些。悟性好,把握机遇的能力也就强;悟性差,把握机遇的能力自然也就差一些。
其实,归根到底,社会上的任何一种潮流或者趋势,都是由过去的一些很细微的因素积累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当这种潮流或趋势还处于不明朗的时候,任何人都不可能未卜先知地见到这种趋势或潮流的模样,只能发现这种趋势或潮流的苗头。而机会就在这些事物的苗头后面隐藏着,如果你有很高的悟性你就能很快地抓住机会,你没有很好的悟性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种机会从你面前溜走,当这种趋势和潮流已完全明朗化的时候也就是你彻底失去机会的时候。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在上海和深圳设立了股票交易所的时候,那时候,股票这种被我们批判了多年的似乎只有资本主义国家里才会有的东西在中国登陆了。对于中国股市到底能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本融资的一个途径,股市能否成功,对于这些问题连决策者恐怕也不能告诉你,但就在那时,有许多悟性极强的人却不惜举债闯进股市,他们在中国股市趋势还不明朗的时候,牢牢地抓住了机遇而狠狠地在股市“捞”了一把,从而取得人生第一次成功。再比如像比尔·盖茨当年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时候,那个时候谁能够预见到计算机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走进寻常百姓家里呢?但盖茨却以其对计算机的熟悉和热衷,再加上他天才的想象和极强的悟性,他很准确地把握住了历史的机遇,取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功。可见,拥有很好的悟性才能把握住机遇,这已经是一个不容再争论的事实。
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人们的认识能力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未来和现在观察的出发点、角度都会有所不同。有些人凭借着其过去的经验,对事物可以进行深刻细致的洞察,对事物可以做出准确的预见,而有些人对事物则很麻木,思维也非常的迟钝,对未来完全茫然,或者就没有预见未来的那种能力。前一种人,有机会就能抓住,后一种人,机会就在自己眼前,却不知机会为何物,更谈不上抓住机会,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就错失了人生很多很重要的有时甚至可以使自己一举成功的机会。因此,培养敏锐的触觉,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提高自己的悟性是所有志在成功创业者的当务之急。
说干就干,勇敢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原文】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大意】所以,懂得用兵的人,行动起来不会迷惑,他的作战措施变化无穷,而不致困窘。
“用兵之害,犹疑最大也”,行动时如果畏首畏尾,思前顾后,犹疑不决,那么,结果往往会以失败而告终。事实上,不至是用兵如此,对于创业来说也是如此。
行动的重要性可谓众所周知。在大街上你可以顺手拉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让他给你讲一讲行动的重要性,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决定是银,行动是金。只有行动,梦想才能变成现实;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只有行动,创业才能才能成功;只有行动,才能一步一步做大事,创大业。诸如此类,关于行动重要性的道理,关于创业计划和创业行动的关系,他会给你讲得头头是道。
人们能够讲出如此之多的道理,而且准确无误,其实并不值得奇怪。只要你认真仔细地回想和总结你自己的一生,或不妨总结一下每个人的生活,你就不难发现,你和他人所有的成功,所有的收获,哪怕是那些最小的成功,无一不是行动的结果。从小的时候,你刚生下来时的牙牙学语,到尝试着用颤抖的双脚迈出你人生的第一步,到你跨出学校的大门走向社会,在人生的大海里畅游,练得一副好身手,试想一想,这一切有哪一样不是行动的结果?
行动的重要性固然人所共知。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当我们把目光扫视人群时,你就会发现,人群中不同的人对行动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行动。有的人之所以有行动,是在形势的逼迫之下不得已时,才跨出一步半步,这种行动与其说是一种行动还不如说是彻头彻尾的被动;有的人则以积极的姿态时时刻刻积极行动,这种行动,才是名副其实的真正意义上的行动。
同样都是行动,但两种不同的行动态度,行动方式都会产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行动结果,形成反差很大的两种人生。
创业的成功与否也是这个道理。能够成功创业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敢于跨出一步,用行动实践自己创业计划的人。这种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创业就在于他们不但懂得行动的真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创业的时候能够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有了好的创业计划和设想就毫不迟疑,立即行动。相反,那些难以成功创业的人往往就是因为缺少这种勇于行动的精神,使他们在很好的创业计划面前裹足不前,从而与人生成功的辉煌擦肩而过。
在温州有一个知名度相当高的鞋业公司,老板叫作蔡大明,蔡大明有一个弟弟叫大亮,家住在农村。在我国刚刚改革开放之初,兄弟两人凭借南方人特有的市场敏锐力,几乎同时看到了政府的富民政策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摆脱了过去那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穿衣戴帽都趋向了商品化。于是,大明和大亮兄弟俩同时决定每人办一个制鞋厂,大明说干就干,在他做出决定后,就马上行动了起来,请来了师傅,招聘了工人,买来了机器,采购了原料,不出半个月,大明就把产品推向了市场。而大亮则犹豫不决,行动迟缓,他想先看看大明的结果如何,然后再做出自己的决定,是否行动。
创业伊始,蔡大明的制鞋厂办得并不顺利,一会儿市场打不开,产品销路也不很畅通;一会儿资金出了问题,周转不灵;一会儿财务人员管理跟不上,生产管理很混乱;一会儿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工人生产的积极性下降,在厂里闹情绪,总而言之,几乎农民企业家创业能遇到的问题大明全遇上了。看到这些,大亮暗自庆幸自己明智,心想自己多亏没有像大明那样立即行动,否则也会像大明一样步履维艰。
但事实上,任何人在创业初期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更何况大明是改革开放之初第一批创业打天下的人,那时可供借鉴的创业经验也非常少,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但大明并未被困难击垮,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和灵活的头脑,大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一年之后,他的制鞋厂终于渡过了难关,给了大明满意的回报。
看到哥哥骄人的业绩,这时的蔡大亮则后悔不迭。他经过痛苦的思考,最终还是办起了自己的鞋厂。然而,先机已失,当大亮办鞋厂的时候,全国鞋厂如雨后春笋一样在温州、石狮、青岛、成都等地出现。大明的鞋厂虽然只是早办了一年,但这一年时间却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客户和市场,而大亮到至今仍客户寥寥。到2004年大明已在全国建起了自己的庞大行销网络,拥有资产数亿元,而大亮由于没有订单,没有自己的营销网络,他只能为大明的鞋厂进行加工,资产连大明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这就是创业者能否立即行动产生的巨大差别。
兄弟俩同时看到了机会,几乎同时作出了相同的创业决定。所不同的是,大明的行动准则是说干就干,大亮的行动准则则是在有了八九成的把握后再动手。大明的行动准则是非常积极的,尽管他的行动没有十足的把握,但他的行动本身就可以弥补行为的缺陷,因而成功率非常高,大亮的行动准则表面上看起来很稳妥。但这种稳妥往往却以失去机会作为巨大的代价。如果求稳妥,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也不干,这样岂不更为稳妥,但这样的稳妥法绝对不可能把你引入成功创业的天堂,我们固然反对干什么事都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一味蛮干瞎干,但我们更赞成、更支持、更强调瞅准了机会,有了创业设想和计划就毫不迟疑立刻行动。
上面给大家所举的事例,只是众多成功创业事例中的一个。像这样的事例或许你听说过,但有可能还没有看到过。或许你希望能够亲眼目睹成功创业者的风采,亲耳聆听成功创业者的成功创业理念。那么,你不妨把你的目光对准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从中找出那些你认为能超出你、胜过你的人,他或许就是常常与你抵足而眠、彻夜相谈的朋友;他或许就是你的那位从小脸上就抹满鼻涕的同桌;他或许就是你常常引以为自豪为你壮胆的兄长;他或许就是那个见了你就朝你微笑的邻居姐姐……如果你认为他们果真比你强,那么你不妨去看看,去听听,去拜访拜访他们,让他们给你讲解一下人生经验,看看他们每天都在想什么,做什么;看看他们是如何从事自己的事业的,看看他们是不是一些积极行动的人;看看他们是不是只讲道理,只做计划而从不行动的人……如果你了解了这些,那么你就知道该如何迈出你成功创业的第一步了吧!
立即行动起来,这是你成功创业过程中每天睁开眼睛时你唯一的祷告。
标新立异,创业需要创新
【原文】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大意】战术不过奇正两种变化,但其间的变化却是无穷无尽的。
将孙子所主张的“以奇胜”用于创业者的现实中,就是教导我们创业要能标新立异,以创新求发展,不走寻常路。
因创新而创业成功的人简直就是不胜枚举。
法国美容品制造师伊夫·洛列是靠经营花卉起家的,他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感触颇深地说:“能有今天,我当然不会忘记卡耐基先生,他的课程教给了我一个秘诀,尽管我过去对它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而现在我却要说,创新的确是一种美丽的奇迹。”
伊夫·洛列1960年开始生产美容品,到1985年,他已拥有960家分号,各个企业在全世界星罗棋布。
伊夫·洛列生意兴旺,财源茂盛,摘取了美容品和护肤品的桂冠。他的企业是唯一使法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劳雷阿尔”惶惶不可终日的竞争对手。
这一切成就,伊夫·洛列是悄无声息地取得的,在发展阶段几乎未曾引起竞争者的警觉。
他的成功有赖于他的创新精神。
1958年,伊夫·洛列从一位年迈女医师那里得到了一种特效药膏秘方。这个秘方令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根据这个药方,研制出一种植物香脂,并开始挨门挨户地去推销这种产品。
有一天,洛列灵机一动,何不在杂志上刊登一则商品广告呢?如果在广告上附上邮购优惠单,说不定会有效地促销产品。
这一大胆尝试让洛列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当他的朋友还在为他的巨额广告投资惴惴不安时,他的产品却开始在巴黎畅销起来,原以为会泥牛入海的广告费用与其获得利润相比,显得轻如鸿毛。
当时,人们认为用植物和花卉制造的美容品毫无前途,几乎没有人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资金,而洛列却反其道而行之,对此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迷恋之情。
1960年,洛列开始小批量地生产美容霜,他独创的邮购销信售方式又让他获得巨大成功。在极短的时间内,洛列通过各种销售方式,顺利地推销了70多万瓶美容品。
如果说用植物制造美容品是洛列的一种尝试,那么,采用邮购的销售方式,则是他的一种创举。
时至今日,邮购商品已不足为奇了,但在当时,这却是行之所未行。
1969年,洛列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工厂,并在巴黎的奥斯曼大街开设了他的第一家商店,开始大量生产和销售美容品。
伊夫·洛列对他的职员说:“我们的每位女顾客都是王后,她们应该获得像王后那样的服务。”
为了达到这个宗旨,他打破销售学的一切常规,采用了邮售化妆品的方式。
公司收到邮购单后,几天之后即把商品邮给买主,同时赠送一件礼品和一封建议信,并附带制造商和蔼可亲的笑容。
邮购几乎占了洛列全部营业额的50%。
洛列式邮购手续简单,顾客只需寄上地址便可加人“洛列美容俱乐部”,并很快收到样品、价格表和使用说明书。
这种经营方式对那些工作繁忙或离商业区较远的妇女来说无疑是非常理想的。如今,通过邮购方式从洛列俱乐部获取口红、描眉膏、唇膏、洗澡香波和美容护肤霜的妇女已达6亿人次。
伊夫·洛列通过邮售建立与顾客的固定联系。他的公司每年收到8000余万封函件。有些简直同私人信件没有两样,附着照片和亲笔签名,信中叙友情,表信任,写得亲切感人。当然,公司的建议信往往写得十分中肯,绝无生硬地招揽顾客之嫌。这些信件中总是反复地告诉订购者:美容霜并非万能,有节奏地生活是最佳的化妆品。而不像其他商品广告那样,把自己的产品说得天花乱坠,功效无与伦比。
公司通过电脑建立了一千万名女顾客的卡片,每逢顾客生日或重要节日时,公司都要寄赠新产品和花色名片以示祝贺。
这种优质服务给公司带来了丰硕成果。公司每年寄出邮包达900万件,相当于每天3万~5万件。1985年,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增长了30%,营业额超过了25亿,国外的销售额超过了法国境内的销售额。
如今,伊夫·洛列已经拥有400余种美容系列产品和800万名忠实的女顾客。
伊夫·洛列经过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思考,找到了走向成功的突破口和契机。化妆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如果亦步亦趋,墨守成规,那肯定只能成为落伍者。
伊夫·洛列设计出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产品——植物花卉美容品,使化妆用品低档化、大众化,满足了众多新、老顾客的需要,所以他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洛列力求同中求异,另寻蹊径,打破传统的销售方式,采用全新的销售方式——邮售,赢得了为数众多的固定顾客,从而为不断扩大生产打下了一个坚实基础。
单干难成大事,合伙生意风险小
【原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大意】吴国人与越国人虽然相互仇视。但是,当他们同船渡河时,如遇上大风,却能相互救援,犹如左右手一样。
与仇人同舟共济都能共度险关,那么寻找一个志同道合之人共商大事,共创大业,那么又有什么难关是过不去的呢?
事实上,我们退一步讲一个人的精力和金钱毕竟有限,而激烈的商业竞争,既残忍又充满诱惑,一旦创业者在生意场上被打倒,就很难站起来,所以,与其一个人打拼,不如寻找合伙人,合两个人的能力与智慧,创业成功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合作的力量,来源于两个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影响。整体要大于个体之和。这也就是从事多媒体技术的专业人员所说的“第三印象”。即一张幻灯片与另一张幻灯片之融合而产生的画面。
在商场上,形成长期性的合作,真是难上加难,尤其对于创业者来说更是如此。主要原因,就是一山难容二虎,或许在创业初期合作者尚能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可一旦有了些成债,那便很容易出现矛盾。所以,对创业者来说,合作伙伴的选择一定要慎之又慎。
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威尔逊与捷奇相识于1963年,当时威尔逊在捷奇叔叔的顾问公司里工作。1974年,威尔逊加入了马里奥特公司,第二年,他便雇用了捷奇。1982年捷奇转到巴斯公司任职。1984年,他非常机敏并艺术地处理了涉及巴斯公司用一块土地与迪斯密公司交换25%股权的棘手问题。后来,他又干脆为迪斯密公司设计了一整套可行性计划,为此,他花去了整整6个月的时间!同年,威尔逊也进入了迪斯密公司,并担任最高财务主管。
他们为迪斯密公司工作,可以说是赚进了万贯财宝:捷奇得了5000万美元,威尔逊则得了6500万美元。1989年,两人共同出资,再加银行的巨额贷款,买下了西北航空公司。
企业法人的合作力量,到今天为止,尚未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当两个相互信任的人在一起工作时,是会出现奇迹的。联合起来,更容易战胜强大的竞争对手。
在寻找合作人的时候,你的心态十分关键。你必须具有开阔的心胸、谦逊的态度。
多数人在社交场合中,都会显得很合群。而在事业上,却都是独行侠。在大公司里,许多人都把同事当成自己的竞争对手。这种心态也会影响他对局外人的态度,会显得顽固、喜欢吹毛求疵。
找一位能够与你合作的人之前,首先你应该找的是能做你朋友的人。但是,要知道,你想找一位对你有利的朋友,光靠两人之间的友谊是不够的。你还要对合作人的各种意见表示尊重。这一点对许多人来说,就比较难做到了。如果合作人与他的意见有分歧的话,他就不会考虑对方的意见了。如果你自己身上真的存在这个问题的话,你在找合作人之前,还是先将你的个性改一改吧!
选择合适的伙伴很不容易,再好的朋友也要涉及利益的分享,因此,按照亲兄弟明算账的原则,及早确认合作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在与他人合伙生意之前,确定和了解下列原则是顺利合作的前提:
1.应充分了解合伙者是否具有必备的条件,如能否达成生意共识,能否同甘共苦,是否能吃苦和坚韧不拔。
2.为了避免合伙生意过程中出现管理扯皮和利润分成上的纠纷,在签订“合伙协议书”时应明确规定以下几个方面的条款:
(1)确认每个合伙人的管理权限和范围。
(2)确认合伙的期限。不允许某个合伙人提前脱离合伙制,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也应明确规定。
(3)确认每个合伙者的投资额,所占股份的比例。
(4)确认怎样分配利润。
(5)确认吸引新的合伙者的办法。
(6)确认每个合伙者的责任及不负责任造成的后果该如何处理等。
创业须有全局和长远眼光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大意】所以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交战双方的各种条件,以探究战争胜负的各种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由此可以看出,孙子是主张一定要把局势看透了,才能谋划用兵之策,这是一种大局观念。对创业者来说,胸中要有大局,才能被眼前迷雾所惑。
创业计划能否最终能否实现,要做出准确的判断,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有全局判断能力,能够“盘算整个局势”,能够看出整个局势发展的大方向,并知道如何“照这个方向去做”,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才叫看得准。根据按照孙子的说法,一个善于谋算的创业者必须胸中要有“全”字,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是要目标远大,从长远之处获得更大的利润;这就是说目标短小,就会被蝇头小利所害。当然,这与创业者胸襟是否开阔、抱负是否远大有关。
经验对于商人而言是十分宝贵的。一个人从对经商一窍不通到对商务很有阅历,那可是极不容易的。他那一脑袋经验知识都是金钱和心血换来的呀!所以,一般资深的商人是极看重自己的经验。遇上什么难题时,总习惯于用以前曾经成功的方法来解决。如果行市没有大的变化,他那些方法常常成功。
但是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情况瞬息万变,新招怪招层出不穷。如果思想僵化,固守以往的经验,就会停滞不前,甚至把自己的公司引入绝境。
在大公司,一个总裁不能解决问题,还可以把他换下来,另请高明,另用新法,问题总还可以解决。小商小店就不同了,生意人总不能自己炒自己的鱿鱼。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观念。但话是这么说,真正做起来又不是件容易的事。当经验在大脑里越积越多,甚至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时,他是很难用新眼光来看问题的,总习惯于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模式来评判情况。这就叫作墨守成规,叫作思想僵化。越是成功的商人,就越容易陷入这样的困境,就越难适应新的环境。特别是当他有了一定的家产,就越趋向于保守。他得守住这来之不易的财产。经验告诉他,这就不能标新立异,还是经验可靠。外边新的东西对他来说是可怕的和充满风险的。
要避免这种情况,首先要学会以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价值标准来看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经常提醒自己,世界这么大,变化这么快,自己原来的那一套怎么够用呢?这种自省对于保守的人来说,也许是困难的,甚至自觉滑稽可笑。但经常这么做会有效果的。
其次,经常反思前一段的生意,看看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失误,是不是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这样做,并不是叫你去后悔,而是要你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成功的经验都是有缺陷的,不值得固守不变。
再次,多看书看报看电视,多接受各种各样的新信息,多听听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可以启迪你的思维。启发你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问题。
最后,生意决策时,不要过于患得患失,不要老是想万一赔了怎么办。生意场本来就是有赚有赔的,老怕赔还怎么开拓进取。不敢担风险,是成不了大器的。
了解各行业的发展趋势,能帮助你建立自己的事业。假如你预测到某个行业的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就能相应掌握赚钱的机会。
例如,数年前国内尚未流行穿名牌,而最早引进一系列名牌产品的公司,却以系统的宣传手法推广,后来取得了成功,这就不得不佩服该公司的独到眼光。
趋势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社会风气、经济、家庭结构、人口、个人喜好等。
现在家庭结构多由一父一母加一子女组成,女性与男性一样,有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课余托管儿童的服务需求就会大量增加。
置身于电脑业极度扩张的年代,对任何人来说,认识电脑、学习电脑语言,是刻不容缓的,于是,教授电脑的学校不断增加,并趋向于更加专业化。
每项新科技的出现,皆因有此需求才应运而生。如自动取款机的出现,是银行顾客不愿意浪费时间排队等候而产生的,对银行方面而言,自动取款机减轻了出纳员的工作量,也方便了顾客存款及取款,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