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如鲠在喉
初中语文老师说,写文章应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写小说,写文章之初,正是如此。
想的东西想写出来,不然会积怨于心。
想的东西都写出来了,内心会空荡很多,也可能是我读书甚少。
每当内心的想法吐露干净,就好像去完厕所,排泄过后,胃口大开,开始有了读书的冲动。
当然不代表我写的便如粪便,读者视为粪土也可。
读书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小时候如海绵,不求甚解,通通读了去。
随着长大,小时候读的书如反刍一般,反复消化理解,慢慢有了新的感觉。
而如今,形成体系后,读书就如同一种思想上的碰撞。
迸发出写作的灵感,学习,借鉴,批判,继承。
最近在读三毛的送你一匹马。
提到了爱读书。
相比较之下,自愧不如。
红楼梦读完已经是初二,人家五年级就读完了。
不过不能怪我,五年级的时候在玩命学奥数,不同的时间环境,自然是不同的。
好读书的年代越早,读书的欲望越迫切越渴求,因为越早的年代,书籍越是少,却越是精华。
那时候只有琼瑶“祸害”人,如今真正祸害人的小说未免太多了。
身边有小家伙们也爱读书,但是更多喜欢的,未免糟粕多了些。
因为出现了这么一群无脑的作家。
吃掉别人的好书,拉出来的便是粪便。
恶臭不堪,偏偏还有人逐臭而来。
食臭者,写出的东西更加没有营养,更加臭不可闻。
快餐文化的时代,越臭的,越出名。
所以主流就这么臭下来了。
来钱快的,定不是沉下心做学问的。
古时候有,一天画的画,一个月卖出去。一个月画的画,一天卖出去。
而如今,你潜心三十年半辈子做的学问。
一天确实卖出去了。
第二天,名为借鉴实为抄袭的书卖的比你好。
第三天,更加恶臭的书,更火了。
最后大众以为你是恶臭的根源,反而你的书卖不出去了。
这个市场,不留给做学问的人的地方啊。
所以,满大街的书,如同满大街的小吃摊,已经分不出哪些是好的了。
不如躲进老书里成一统。
或许哪一天,一朝顿悟,这下一本流传千古的书呢。
出一本书,写一首歌,是我这一生的些许愿望。
该去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