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教师教育事关教师队伍的水准乃至整个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因此澳大利亚的不少学者近十几年来开始着手研究自己国家的教师教育问题,试图从中摸清规律,总结经验。其中较为知名的当推B. K.海姆斯(B. K. Hyams)。他在《澳大利亚的教师培养:1850—1950的发展史》(Teacher Preparation in Australia: A History of its Development from 1850 to 1950)一书中对澳大利亚教师职前教育的百年史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书中清晰展现了澳大利亚教师教育在这百年中经历的起起伏伏。从1850年在悉尼建立第一所初级师范学校——福特街初级师范学校(the Fort Street Model School),到1870年维多利亚殖民区政府首先开办了第一所师资培训学院(the Training Institution),
随着大学参与协助师范学院培训师资,澳大利亚的教师职前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19世纪末发生的经济危机和一场旱灾严重地影响了澳大利亚的教育,教师改行,师范学院关闭,致使澳大利亚教师职前教育陷入了低谷,学校重新启用教生和导生来补充师资。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独立后,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关闭的师范学院重新复办,同时又创建了几所师范学院,各州都有了自己的师范学院。随后,澳大利亚的师资培养进入了一个巩固的阶段,师范学院在数量上急剧增长,也意味着培养的师资人数不断地跃升。大学也逐步地参与师资培训,除了教育学士学位外,大学中还设立了教育硕士学位。而1930年后的20年,澳大利亚的教师教育却呈现出停滞的状态。由于受到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等的影响,澳大利亚的教育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教师教育也不例外。无论是校舍环境还是教学质量都相当地不理想,澳大利亚的教师教育又再度陷入了低谷。
特尼(Turney)在《教师教育的创新》(Innova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一书中也对澳大利亚20世纪60—70年代的教师职前教育改革作了分析。他指出,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的十年间,一些大学和高等教育学院对各自设置的学位证书制度作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从中可以看到其改革新意。最突出的一点是改革和延长一年制的研究生教育证书。延长后的二年制教育证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接受全日制的教育课程学习,取得规定的学分,并且要拿到有关教育专题研究和讨论的一些学分,同时还要到中小学进行实习,这样才能获得教师合格证书。这一改革使那些非教育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在进入教师职业前,既能习得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又能得到专业实践经验,从而保证了教师的质量。书中还提到了一些高等教育学院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创办了一些新教师研修班,以帮助初任教师更好更快地适应教学工作。
此外,艾伦·巴肯(Alan Barcan)在《澳大利亚教育史》(A History of Australian Education)一书中对澳大利亚的教师教育状况也做了一定的梳理。澳大利亚在1850年第一所师范学校成立之前,是由英国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罪犯来担任教师的。然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导生制的方式来培养师资。书中也对师范学院的发展情况作了描述。如在1946年师范学院只有7所,到了1962年便增至28所。20世纪6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采纳了当时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有关改革师范学院和建立新型高等学校的建议,各州相继采取措施,将原有的师范学院、技术学院和其他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合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学院。这种将教师教育置于更广范围的职业教育之中的做法,使教师这一职业的培训与其他职业的培训并驾齐驱,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教育的地位。
菲利普·休斯(Philip Hughes)在《教师的专业发展》(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一书中对澳大利亚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目标以及中小学教师对专业发展的关注领域作了较为细致的调查研究。
澳大利亚对其教师教育的研究最多的还是体现在“报告”上。本书最多采用的文献来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报告。在80年代早期,有关教师教育的一系列报告就已经号召人们对新教师的入职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教师教育委员会的调查报告《西澳大利亚州的教师教育》(Teacher Education in Western Australia)中就号召要减轻新教师的教学负担,并且还建议那些作为指导者的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新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指导。联邦政府在1988年的报告——《高等教育院校在教师在职培训中的作用》(The Role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Inservice Teacher Training)中阐述了高等教育院校在教师职后培训中的优势,并对高校开设的一系列教师进修课程作了介绍。
同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报告——《教师的学习:通过教师的在职培训与发展提高澳大利亚学校的办学质量(Teachers Learning: improving Australian schools through in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中,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教师职后教育的理念、原则,具体阐释了联邦政府对教师职后教育所提供的资助。
联邦政府在1990年的报告——《澳大利亚的教师教育》(Teacher education in Australia)中对澳大利亚20世纪70—80年代的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更新教育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澳大利亚教育学院院长理事会在1998年的《为职业作准备——有关教师职前教育课程的国家标准和指南的报告》(Preparing a Profession: Report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Project)中,对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标准作出了规定,并建议建立一个国家层面的教师教育课程认证制度。
1999年,澳大利亚教育学会对澳大利亚公立、天主教会和私立学校的教师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形成了“澳大利亚学校的教师:1999年国家调研报告”(Teachers in Australian Schools: A Report from the 1999 National Survey)。该报告对澳大利亚全国教师的职后教师培训作了深入的调查,包括教师的学历进修与一些相关部门开展的非学历活动。
澳大利亚联邦教育、科学与培训部于2001年发布了文件——21世纪的教师:创造特色——联邦政府高质量教师行动(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 Making the Difference: A Commonwealth Government Quality Teacher Initiatives),其核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增加高效益学校的数量,以期最大化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提升国家学校教育水准。
2001年,塔斯马尼亚州教育领导机构(塔斯马尼亚州教育部)承担了一项有关学校入职教育的研究项目。该项目由联邦教育、科学与培训部资助,是《21世纪的教师——联邦政府高质量教师行动》中的“高质量教师计划”中的子项目,形成了报告——《一种值得关注的道德——新教师的有效入职教育计划》(An Ethic of Care: Effective Programme for Beginning Teachers)。它对新教师入职教育的三个阶段——适应阶段、确立阶段、发展阶段的内容和策略以及成效作了深入的研究,基于调查的数据,在各专家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入职教育计划管理的模型和校本入职计划的设计模型,为澳大利亚各州和地区的学校在实施教师入职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2003年,澳大利亚教学与教师教育评估委员会发布的《澳大利亚的教师:澳大利亚的未来》(Australia's teachers: Australia's future: advancing innov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s)报告中,对澳大利亚教师培养的途径、教师职前教育课程及其毕业生人数概况、教师专业标准、教师的专业学习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未来的学校教育作了展望。同年,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培训与青年事务部部长理事会发布了《教师专业标准国家框架》(A National Framework for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ing)。该国家框架对教师职业生涯的维度作了分析,将教师职业分为毕业期、胜任期、成就期与领导期,并对教师专业的四要素——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力、专业价值观、专业关系协调力作了分析。
澳大利亚各州和地区(除了首都直辖区)也根据国家框架的准则出台了当地的教师专业标准。
2005年,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与澳大利亚教育学院院长理事会对学习教师教育专业毕业前一年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形成了报告——《对毕业前一年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研究》(Survey of Final Year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2006年,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又对那些在2005年接受过调查的一部分人进行了再次调查,形成了报告——《对以前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对毕业前一年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的后续研究》(Survey of Former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A Follow-up to the Survey of Final Year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报告表明了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他们所受的职前教育的评价,也体现了他们关注的一些因素与学习领域。
澳大利亚国会教育与职业培训委员会于2007年发布了报告——《一流教育:教师教育的调查报告》(Top of the Class: Report on the Inquiry into Teacher Education),其对澳大利亚的教师职前培养、教师教育认证、教师专业标准、教师入职教育和教师持续的专业学习的情况均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英格瓦森(Ingvarson)等在2006年出版的《教师教育认证:澳大利亚国内与国际的趋势与实践的回顾》(Teac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 Review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ends and Practices)中对澳大利亚数十年来各州和地区的教师教育认证制度作了介绍,并提出建立国家层面的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认证体系。2007年,澳大利亚教学机构(Teaching Australia)发表了有关国家教师职前教育认证体系的建议(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System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其中阐述了国家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认证的过程与方法,认证机构与成员组成以及国家认证的标准。
另外,还有一些期刊文章也对澳大利亚的教师教育作了一些探讨。如洛伦·M.玲(Lorraine M. Ling)与诺雅拉·麦肯思(Noella Mackenzie)在论文《澳大利亚教师专业发展》(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Australia)中对澳大利亚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背景作了分析,对专业发展的概念作了界定,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与专业发展计划作了阐释,并对两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作了细致入微的探讨与解析。
哈迪·伊恩(Hardy, Ian)在《澳大利亚教师专业化发展政策文本讨论的产物:联邦高质量教师计划》(The production of Australia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texts as a site of contest: The case of the federal quality teacher programme)对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三个高质量教师计划文本作了详细的分析,分别是最早的《2000—2002高质量教师计划客户指南》、《联邦高质量教师计划:修订后的2003年客户指南》以及《澳大利亚政府高质量教师计划:客户指南,2005—2009》。再如,马丁内斯(Martinez)的《支持反思性的新教师》(Supporting the Reflective Beginning Teacher)与《再论教师入职教育》(Teacher Induction Revisited);默里(Murray)、米切尔(Mitchell)、多宾斯(Dobbins)的《澳大利亚新教师指导计划:指导者的益处》(An Australian Mentoring Programme for Beginning Teachers: Benefits for Mentors)等文章中都对新教师的入职教育情况作了一些介绍。
(二)国内研究
这些年来,我国也有学者对澳大利亚的教师教育进行了一些研究。雷晓春的《澳大利亚师范教育》一书对澳大利亚教师职前教育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究。他在阐述澳大利亚教师职前教育历史的基础上,着重对二战后该国各类师资的职前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幼儿师资、小学师资、中等学校师资等的职前教育问题。
鞠彦华的《澳大利亚的师范教育》(上、下)两篇论文也对澳大利亚教师职前教育问题作过探讨,这两篇论文被收录在《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一书中。他在分析该国教师职前教育历史的同时,着重对20世纪50—80年代的澳大利亚教师职前教育改革作了详细的分析。他对澳大利亚该时期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情况作了比较深入的梳理,总结出该国的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总的特征是博而专、严而活。同时,他对该国教师职前教育中的教学实践问题也作了比较系统的探究,指出,澳大利亚在教师职前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在这方面澳大利亚从70年代中期便进行改革,采取各项措施以使职前课程与中小学实践教学工作紧密联系。
王斌华在《澳大利亚教育》一书中对澳大利亚教师职前教育与入职教育问题作过一些分析。他详略得当地阐述了澳大利亚一个包含校外活动、书面材料、校内活动及其他活动四个方面内容的“新教师指导计划”,并对20世纪80年代前的教师职前教育与80年代后的教师职前教育特点作了分析,尤其对80年代后的职前教育改革作了阐释。
此外,祝怀新等还对澳大利亚教师教育的政策问题作过研究。他在《封闭与开放——教师教育政策研究》一书的第七章“教师教育发展新趋向:以质量为本——澳大利亚政策案例”中从质量为本的角度对澳大利亚教师教育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教师专业化政策框架的主要内容、教师专业标准国家框架的发展情况作了较为明晰的介绍。
近二三十年来,不少期刊上也出现了一些探讨澳大利亚教师教育的文章。如谷贤林、彭岚在《90年代澳大利亚师范教育的变革》一文中介绍了澳大利亚教师职前教育改革的背景、基本思路与措施,周川在《悉尼大学是怎样培养各级师资的》
与《悉尼大学的师范教育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两篇论文中对悉尼大学师资培养的方式和课程设置作了细致的介绍与分析。张贵新、张连玉在《澳大利亚师范教育改革与教师培训考察纪实》
一文中描述了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师范教育的现状与改革情况。王金秀在《澳大利亚师范教育考察之思考》一文中对澳大利亚90年代及以前的师资培训的基本情况作了阐述。
以上均是20世纪80—90年代期刊上对澳大利亚教师教育的一些介绍与探讨情况。从总体上来看,这个时期国内有关这方面的期刊文章较少,且基本集中在描述澳大利亚教师职前教育情况与改革方面。
进入21世纪,人们对澳大利亚的教师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也出现了不少论述这方面的论文。朱水萍在《澳大利亚教师教育实践课程述评与启示——拉筹伯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学实习考察》一文中介绍了澳大利亚教师职前教育的实践课程的计划与内容,并作了相关的评析,她又在《教师成长初期的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基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教育实践课程考察的启示》
一文中对教师职前的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作了一些思考。郭威在《澳大利亚校本教师教育特点》
一文中对澳大利亚教师校本入职辅导的操作原则和专业发展模式作了介绍。徐莉莉在《澳大利亚校本入职教育的有效策略探析》
一文中对澳大利亚中小学入职教育的基本策略作了阐述。张文军、朱艳在《澳大利亚全国教师专业标准评析》
一文中对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国家框架的产生背景与内容作了述评。俞婷婕、肖甦在《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新举措——评述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及其进展》
一文中对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的背景、内容、实施进程及其未来走向逐一进行了评述。谌启标在《澳大利亚基于合作伙伴的教师教育政策述评》
一文中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教师教育在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方面的创新和改革进行了评析。
浙江大学朱艳的硕士论文《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研究》对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产生的背景以及各州和地区的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国家框架作了一些分析。凌朝霞的硕士论文《澳大利亚“教育专业标准运动”研究》
也对澳大利亚的一些教师专业标准做过研究。
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多局限于对澳大利亚早期教师职前教育的描述上,对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往往是寥寥数语、一带而过。全面、系统而深入研究澳大利亚教师教育的著作,迄今未见。至于现有的期刊文章中对入职教育的论述也往往只聚焦于实施策略上,很少涉及入职教育的内容,对澳大利亚职后更新教育的研究也不够完善,对澳大利亚教师教育认证尤其各州认证实践的历史也没有做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