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循环系统疾病的中成药速查
第一节 高血压病
牛黄降压丸
【药物组成】黄芩、党参、黄芪、川芎、白芍、冰片、决明子、甘松、郁金、薄荷、人工牛黄、羚羊角、水牛角浓缩粉、珍珠。
【剂型】本品为深棕色的水蜜丸,或为浅棕绿色至深棕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微甜、苦,有清凉感。
【规格】水蜜丸每20丸重1.3克;大蜜丸每丸重1.6克。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20~40丸,一日2次;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1次。
【功用主治】清心化痰,镇静降压。用于肝火旺盛,头晕目眩,烦躁不安,痰火壅盛,高血压病。
【注意事项】腹泻者忌服。
心脉通片
【药物组成】当归、决明子、钩藤、牛膝、丹参、葛根、槐花、毛冬青、夏枯草、三七。
【剂型】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呈棕褐色;味微苦、涩。
【规格】每素片重0.33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4片,每日2~3次。
【功用主治】活血化瘀,通脉养心,降压降脂。用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
【注意事项】腹泻者忌服。
复方羚角降压片
【药物组成】羚羊角、夏枯草、黄芩、槲寄生。
【剂型】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黄褐色;微苦。
【规格】每素片重0.3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2~3次。
【功用主治】降低血压,预防中风。用于高血压病,充血性头晕胀痛。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定眩丸
【药物组成】地黄、牡丹皮、钩藤、茯苓、山药、山茱萸、当归、珍珠母、菊花、僵蚕等。
【剂型】本品为棕褐色大蜜丸;味甘、苦,性微寒。
【规格】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3次;小儿酌减。
【功用主治】滋补肝肾,清热化痰。用于头目眩晕、耳鸣耳聋、心悸失眠、手面麻木、潮热盗汗、痰多胸闷等症。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酒。
清脑降压片
【药物组成】黄芩、夏枯草、槐花、磁石、牛膝、当归、地黄、丹参、水蛭、钩藤、决明子、地龙、珍珠母。
【剂型】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黑棕色;味微苦。
【规格】每片重0.33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功用主治】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眩晕,症见头头痛、项强、血压偏高。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醒脑降压丸
【药物组成】黄芩、雄黄、黄连、郁金、栀子、玄精石等。
【剂型】本品为朱红色光亮的水丸,除去包衣后显黄褐色;气凉,味苦。
【规格】每10粒重2.2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粒,一日1~2次。
【功用主治】通窍醒脑,清心镇静,抗热消炎。用于高血压病,言语不清,痰涎壅盛。
【注意事项】孕妇及胃肠溃疡者忌服。
丹栀逍遥丸
具体内容见第二章第三节“肝胃郁热证”下的“丹栀逍遥丸”。
天麻钩藤颗粒
【药物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牛膝、盐杜仲、益母草、桑寄生、首乌藤、茯苓。
【剂型】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微苦、微甜,或味苦(无蔗糖)。
【规格】每袋装5克(无蔗糖);每袋装10克。
【用法用量】口服,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或遵医嘱。
【功用主治】平肝息风,清热安神。用于肝阳上亢、高血压等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
【注意事项】本药不适用于舌绛无苔之阴虚动风证;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戒恼怒,节房事;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肾病、肝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杞菊地黄丸
【药物组成】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剂型】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酸。
【规格】水蜜丸每100丸重10克;小蜜丸每100丸重20克;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功用主治】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还用于高血压、高血脂、神经衰弱等症的辅助治疗。
【注意事项】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且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山菊降压片
【药物组成】山楂、菊花、炒决明子、小蓟、夏枯草、盐泽泻。
【剂型】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味酸、微涩。
【规格】每片重0.3克;每片重0.5克。
【用法用量】口服,小片一次5片,大片一次3片,一日2次;或遵医嘱。
【功用主治】平肝潜阳。用于阴虚阳亢、高血压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
【注意事项】服药后偶见胃脘部不适,一般可自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