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一个保卫世界和平,解决国际纷争的机构;它的名字叫做国际联盟。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国际联盟已经奄奄一息,什么事情也不能做,唯一可做的事情,只是躲在风景宜人的日内瓦编编统计数字而已。
第二次战争还没有结束,人们便想到战后应该有一个保卫世界和平的新机构,因为国际联盟已经可以说默默的死去了。
首先,人们反省一下,国际联盟究竟是怎样的失败的呢?主要的一点,就因为国际联盟开头就没有美国和苏联参加,也许有人说,那时苏联还很年轻,它对于世界政治并没有起什么作用。可是后来苏联不是长大了吗?不是对世界政治起了无可否认的作用了么?不是也很乐意的参加了国际联盟么?但苏联到底为西欧一班政客所仇视,便藉口把它赶出了国际联盟的大门。
美国是资本主义的“新大陆”。这个国家对于世界政治的影响是很显然的。但是美国从来就不曾参加国际联盟,这一方面固然是美国自己执行所谓孤立政策的结果,但另一方面显然是以英法为首的西欧列强企图独占国联,利用国联做实行他们的政策的护符的结果。
一个国际机构没有美国和苏联的参与,是一定要失败的。因为这两个是“有力量的”国家,要维持和平是必须靠力量的。
在战争结束前一年多,美、苏、英、中诸国便在顿巴敦橡树园拟定了一个未来的国际机构的大宪章的草案。德国投降后(一九四五年六月),共同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四十九个盟国,在旧金山会议席上正式签订了《联合国宪章》,把未来的国际组织叫做“联合国组织”,简称“联合国”。
《联合国宪章》是不能达到形式上的民主的,具体的说,联合国的最重要的机构是安全理事会,理事有常任理事与非常任理事之分。常任理事五名,由美、苏、英、中、法担任,非常任理事六名,推选其它国家担任。美、苏、英、中、法合称五强,这五强有否决权,任何一强不同意,议案就不能成立。
这样说起来,即是由五强领导联合国,并且以五强协调为基础来维持世界和平。这样做法是不是不民主呢?不是的。和平不能光是一种理想。和平必须有力量做后盾。而在战后的世界,这五强合作起来,人力物力都能负起领导其他弱小国家一同维持世界和平的责任。五强是在领导,而不是在威迫。
五强在获致胜利的途中出力量最多,更能体验战争的痛苦;所以五强的合作,就意味着世界和平已经到来。
联合国组织比旧的国联有什么进步呢?除了五强领导和否决权之外,联合国组织把国际联盟的“全体通过”改为“重大问题要得到三分之二的通过,小问题过半数即可通过”。这就避免了“议而不决”的弊端。联合国组织比国际联盟事权集中,因为“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
联合国组织比国际联盟,还多了一个政治以外的经济社会理事会,它可以促进国际间经济上的合作。
单有一个机构,是不能保障和平的。
但这个机构是爱和平的国家合作的桥梁。
而在今天,合作就等于和平。
(一)各国真心合作,应该将什么作为基础?
(二)为什么单有一个机构不能保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