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草不黄:《汉书》断章解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何草不黄》是《诗经·小雅》的最后一篇,共四章,其辞云: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我曾在课堂上随意描述这一景象:在衰草连天的广袤原野上,一条大道伸展开来,通向远方,一辆役车孤独地行进着;道旁枯黄的荒草丛中,几只小狐在快乐地嬉戏着;赶车的“征夫”唱起歌来,歌声在原野天际间回荡,“何草不黄……”

班固在《汉书·武帝纪》末赞语中称述武帝之功业,谓:“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而于其击匈奴、通西域、开西南夷,“外攘夷狄,开疆拓土”,则尚未及,且非其好大喜功,不能恭俭济民。至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则对武帝持基本否定之态度,谓:“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武帝当年之丰功伟业、富贵繁华,亦不过如深秋草原上的枯草罢了。

孔子畏匡,菜色陈、蔡,于途穷困顿之时,尝引“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句,问诸弟子:“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回答说:“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子贡回答说:“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皆不表认同。颜回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听了,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孔子一生,奔波颠踬,实不为世所容。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矣。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草木枯荣,而天地永在。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为人佣耕,劳作间歇,立于垄上,仰望天空,怅恨久之,向同伴言道:“苟富贵,无相忘。”他的同伴笑话他说:“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胜长叹一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大泽乡举义,他慷慨陈词:“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人活一世,草木一春。我们都处在沟壑中,但仍然可以不时地抬头仰望蓝天。如果在漫长的冬夜里连梦都不做,又如何等得到绚烂的春天?

故而,乃取“何草不黄”作为本书书名。

是为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