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攻入紫禁城的白莲魅影
作者:吴越飞歌
相对共济会走上层社会的结社路线,活跃于中国的白莲教,则是因为注重发展下层民众而焕发了恒久的生命力。
在八百年间,白莲教与其分支和变种曾广泛活跃于中土大地上,自宋代以来它便成为历朝的心腹大患,它曾摧毁了元朝,缔造了明朝,并在明清两朝的历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其影响甚至延续到民国时代。当明教在明清近于消亡,弥勒信仰被消融于各个民间秘密教派时,白莲教成为下层民众和非政府精英用来反抗朝廷的主要工具,在民众的信仰中其实已经成为和道教、佛教并驾齐驱的第三大宗教。“白莲花开”,这一传说中的魅影历尽千年依旧令人心悸,其中道尽了多少的凄苦、梦幻与诡秘。
一 白莲教诞生史
白莲教渊源于佛教异端白莲宗,白莲宗由南宋茅子元创立,其根源可上溯至慧远发端的弥陀净土信仰。东晋太元六年,慧远率弟子至庐山立精舍修行,建寺东林,“同修净业,念佛为宗,十八贤为上首。乃种白莲花,以显佛性清净无染故,缔盟立誓,期生净邦,因名白莲社焉”。慧远提倡的是“弥陀净土法门”,以“思专想寂”四字为念佛秘要玄观,宣称人死后可往生西方净土,故慧远被后世净土宗尊为初祖。
弥陀经典虚构了一个美妙无比的西方极乐世界,还绘制了一个理想的现实社会图景。这一极乐世界比起弥勒净土更加完美,而且不需要经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的漫长等待,也不需要通过“苦修”、“禁欲”、“摄心”等法来成就佛果。唐代善导最终确立了口称念佛之法,又叫“持名念佛”,即念“阿弥陀佛”一口,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得八十亿微妙功德。这种“快速成佛法”被称作“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功少而得效速”,缺少文化、金钱和空闲时间礼佛的下层民众深受其影响,许多地方出现“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景象,并在后世中国社会一直盛行不衰。
两宋之时,佛教依旧十分盛行,佛堂念会极为普遍,佛教结社也极为盛行,如南宋杭州昭庆寺释省常立净行社,东山承天寺释本如立白莲社,霅川(今湖州)宝藏寺释齐玉立净土念佛会,松江超果寺释灵照立净土会等。但是这些佛会都是上层人士参与的念佛会甚至诗会,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也是众多百姓的终极目的,但他们不可能插足上层净业团社。正是在这种状况下,白云宗、白莲宗应世而出,它满足了下层民众信仰上的要求。北宋末,孔清觉创立佛教异端组织白云宗。据载:“白云宗者,徽宗大观间,西京宝应寺僧孔清觉居杭之白云庵,立四果、十地,造论数篇,教于流俗,亦曰十地宗”。白云宗创立后曾遭到当局禁断,但未能禁绝。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南宋初年,江南出了一位上承佛门正统、下开佛门异端的著名人物,即吴郡沙门子元(俗姓茅,一般作茅子元),他适应下层群众的信仰需要,创立了净业团体白莲忏堂,在下层民众中收徒结社,徒众半僧半俗,男女可共同修持。
茅子元在淀山湖创立的白莲忏堂,被人称作白莲宗,他自称“白莲导师”,其传教对象主要是下层民众。白莲宗的教义实际上是糅合了净土宗、禅宗适合民众口味的成分,“念念弥陀出世,处处极乐现前”,弥陀即为众生本性,净土即在众生之心,只要“信愿念佛”,即使“不断烦恼,不舍家缘,不修禅定”,死后皆可往生净土。这些在家修行、甚至包括“男女同修净业”的内容,因教徒谨葱乳,不杀不饮酒,故又名白莲菜。白莲教的创立,遭到了佛门正统的攻击,如《佛祖统纪》的作者志磐直接指称为“邪教”,他说“(白莲宗)受其邪教者谓之传道,与之通淫者,谓之佛法。相见傲僧慢人,无所不至。愚夫愚妇,转相诳诱,聚落田里,皆乐其妄”。释宗鉴更是认为,白莲宗与摩尼教、白云宗三者“皆假名佛教以诳愚俗……愚民无知,皆乐趋之,故其党不劝而自盛。甚至第宅姬妾,为魔女所诱,入其众中,以修忏念佛为名,而实通奸秽,有识士夫,宜加禁止”。
佛教各宗派之间互相攻击,哪怕是时所公认的禅宗也曾发生过激烈的衣钵争夺战,六祖慧能险些被同门杀害,上述对白莲教异端行为的攻讦是否属实真假难辨,但茅子元创立白莲宗,肯定不是为了传习邪教,甚至造反,但白莲宗的教义及组织形式,却为白莲宗向白莲教发展埋下了伏笔:其教义崇尚“弥陀净土信仰”,为生活于苦难中的下层民众描绘了一幅理想的未来世界图景;其“快速成佛法”简单易行,能在下层民众中广泛传播;其组织形式以“忏堂”为主,所在成聚,“传于流俗”,平日里是烧香念佛的去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就被有政治野心的首领作为起事的工具。
白莲宗教徒被人称为“白莲菜”、“白莲菜人”,与屡遭禁断的明教(吃菜事魔)扯上关系,时时引起朝廷的疑忌,从其创始人茅子元起,便沉浮无定,最终成为明清邪教、异端的根脉,这是连身为“导师”的茅子元本人也始料未及的。
在元代,白莲宗几经沉浮,但由于元朝宗教政策相对宽松,仍然发展迅速,白莲忏堂大量出现,信徒众多:“南北混一,盛益加焉,历都过邑无不有所谓白莲堂者,聚徒多至上千,少不下百人,更少犹数十。栋宇宏丽,像设严整,乃至与梵宫道殿匹敌,盖诚盛矣。”正所谓物极必反,由于元朝宗教宽容政策的鼓励,白莲宗才出现“南北混一,盛益加矣”的现象,才会演变出以后的白莲教。联系到历朝历代都被严禁的明教和弥勒教却在蒙元统治者的宗教宽容政策下得以死灰复燃、发展壮大,最后合力将元朝廷推翻,无疑是一个历史的黑色幽默。
元代白莲宗势力虽然有很大发展,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组织。而且由于不同地域、阶层、思想倾向的人都加入其中,白莲宗产生了严重分裂,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发展趋势。其上层教首随着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的提高,开始勾通官府,跻身于社会上流。武宗时期,曾全面查禁白莲教,建宁路白莲教信徒萧觉贵走元朝最高宗教管理机构宣政院长官舍利坚八哈失耶舍里班的门路,有皇族沈阳王益知礼不花向皇帝说情,居然令白莲教会毫发无损。平江白莲宗妙静寺主持张普贤,是浙江省参知政事的母亲。这些教内上层分子仍然以白莲宗正宗流裔自居,恪守茅子元时期的教义,政治上亦采取与元当局合作态度。
另外有很大一部分人由于经济地位低下,身受民族与阶级的双重压迫,遂走上了反抗元政权的道路。这种转化最明显地体现在其所奉教义的转变,他们开始背离弥陀净土信仰,吸收利用弥勒救世信仰和摩尼教信仰。茅子元倡立的白莲宗,是从阿弥陀佛净土宗和天台宗融合并分化出来的,在教义上不同于弥勒净土一派,没有弥勒救世信仰。因此,白莲宗的上层,便对这种引进了弥勒救世信仰的白莲宗(会)大加训斥,视为是对白莲宗传统的公然背叛。元末,弥勒教、摩尼教和白莲教各自体系内的异端思想结合在一起,并最终在白莲教中实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三教合一”。
白莲教吸收了摩尼教(明教)的基本教义“二宗三际说”和弥勒教中关于“弥勒降世”、“龙华三会”的信仰,并加以改造。
白莲教教义认为:世界上存在黑暗两种势力,彼此斗争。弥勒佛降世后,光明就将最终战胜黑暗。这就是所谓“青阳”、“红阳”、“白阳”的“三际”。教徒们侍奉“无生老母”,信奉“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的八字真言。无生老母是上天无生无灭的古佛,她要度化尘世的儿女返归天界,免遭劫难,这个天界便是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先后派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下去。他们分别在每一时期统治着人类世界。
青阳时期是由燃灯佛统治着的初际阶段:“过去系燃灯佛掌教,每年六个月,每日六个时”,那时还没有天地,但已有了明暗。明系聪明智慧,暗系呆痴愚蠢;
红阳时期是由释迎牟尼佛统治着的中际阶段:“现在是释迦佛掌教,每年十二个月,每日十二个时”。那时黑暗势力占上风,压制了光明的势力,形成“大患”,这就是所谓“恐怖大劫”的来临,这时弥勒佛就要降生了,经过双方的决斗,最后光明驱走了黑暗;
白阳时期是由弥勒佛统治着的后际阶段:“将来系未来佛掌教,未来佛即弥勒佛,每年十八个月,每日十八个时”。明暗各复本位,明归大明,暗归极暗。
教首们宣传,人们如果信奉白莲教,就可以在弥勒佛的庇佑下,在大劫之年化险为夷进入云城,免遭劫难,建立新的千年福的境界。《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的《末劫众生品》说道:“弓长祖,到家乡,听母吩咐。说下元,甲子年,末劫来临。辛巳年,又不收,黎民饿死。癸未年,犯三辛,瘟疫流行”。《地水火风品》说道:“四大天王不管世,天神放了四风轮。地水火风一起放,折磨大地苦众生”。
这种“三教合一”的倾向在元朝末年已经完成,“白莲花开”、“弥勒下生”、“明王出世”并列为红巾军的三大口号。而三大教派也一起成为新王朝严禁的对象,《大明律·礼律》“禁止师巫邪术”条规定:“……妄称弥勒佛、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等会,一应左道乱正之术。或隐藏图像,烧香惑众,夜聚晓散,佯修善事,煽惑人民。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最后在明清时代,摩尼教几乎绝迹,独立的弥勒教会也已不多见,三大“异端”在白莲教中实现了融和。
二 光怪陆离的民间教门世界
自中古以来,中国的宗教信仰便有儒释道三教并立的说法,虽然先后曾有拜火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在中土传播(佛教在隋唐后已彻底中国化),有些还一度造成很大影响,但近代以前都无法撼动儒释道三教的至尊地位。然而,在民间确实另一幅景象,自古以来便流传的鬼神巫术始终未能禁绝,而在元朝之后,民间秘密教门则走向全面开花、一片繁荣,连绵数百年,虽经历代朝廷严禁镇压,甚至处以极刑,但是却屡禁不绝。在官方所崇奉的儒释道三教之外,民间秘密教门有着更加广泛的信众。而在其间,白莲教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中枢作用。
白莲教创教始祖茅子元最先创立了师徒-宗门的严密组织关系,在此之前佛教的结社之风虽然很盛,但是参加者之间只是出于信仰一致的“会友”关系,并无组织联系和教阶制度。茅子元自称导师,规定了以“普、觉、妙、道”四字为信徒“定名之宗”,由此确立了分散于各地的信徒之间的宗支门派,并确立了他作为白莲教门祖师的地位。这也是后来南宋朝廷以妖妄惑众罪,将茅子元流放江州,取缔白莲宗的真正原因所在。
进入元代之后,借助高级僧侣和皇室贵族之间的个人关系,曾一度获得朝廷的宽容,开始广泛传播。白莲会最初的活动范围并不很广。先是在福建的西北地区(元代的建宁路)盖寺聚众,后来传布至江西和浙江。江西的鄱阳湖沿岸和浙江的西南部,成为白莲会活动的中心。后来广泛传播于大江南北,但是都以东林寺为宗主。当时东林寺主持一度是祖闫、普度等人,都被赐予“白莲宗主”的称号。元末红巾军南北两支均是凭借白莲教组织发展而来,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北方的韩山童继承其祖父韩学究“以白莲会烧香惑众”的宗教仪式,提出“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的宗教预言,自称明王。南方的天完政权中,不仅设有“莲台省”,而且尊奉彭莹玉为祖师,确立了他在宗教中至尊的宗主地位。天完政权中共有十八位以普字命名的将领,更证明了他们和彭莹玉之间的师徒关系。
明清时期,由于朝廷的查禁,白莲教不但转入地下,而且出现了很多分支和变种。仅在官方文书中被发现的就有数百种至多,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民间秘密教门世界。其重要者如:涅槃教、红封教、老子教、罗祖教、南无教、净空教、悟明教、大成无为教、红阳、净空、无为、西大乘、黄天、龙天、南阳、悟明、金山、顿悟、金禅、还源、大乘、圆顿、收圆等名目。正如官方所指出的这些教派其实都是白莲教的衍生品:“皆讳言白莲之名,实演白莲之教”,它们的教旨、组织、群众基础、活动方式等方面,和白莲教大致相同,而且愈到后来,各个教派之间愈加融合,各自的特点多相混淆。教派的名达百余种,而且差别甚小。如清代白莲教、八卦教、天理教、混元教、圆教、清茶门教、弘阳教等,彼此大同小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或者纯属各称不同罢了,很难找出它们之间的明显界线。
以白莲教为代表的明清秘密教门世界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却有很多共同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三际说和末劫说,还有一个关于无生老母的传说为各教门所共同信奉。《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称颂她:“古佛出现安天地,无生老母立先天”、“无生母,产阴阳,婴儿姹女。起乳名,叫伏羲,女娲其身”。她不仅创造了宇宙和人类,同时她又是救世主,她要拯救沉沦于苦海的人类。在民间秘密宗教的经卷中,她有时化为观音或吕祖,差遣天真佛、弥勒佛、大意佛、太上老君等神佛,下凡临世,目的都是为了把现今迷恋在红尘的九十二亿无生老母的皇胎儿女(或称佛原子、原人、贤良等),收回真空家乡(天宫)。她有救世的热忱,处处流露慈母的爱心。她悲天悯人,常用眼泪和哭泣来诉说她对尘世儿女们的思念和眷恋。她有着崇高的地位和极大的权威,同时又具有丰富的人性。在有关她的传说中,她又是出身贫苦、遭遇极其坎坷的普通妇女,这更增加了社会下层信徒们对她的尊敬和亲切感。无生本是佛教语言,和涅槃的含义相近,即认为一切现象本质都是无生无灭绝对静止的。在重视实际的民间秘密宗教中,这一抽象的名词和母亲相结合,变成了一个具体的最高的神佛,征服了社会下层众多失去慈爱温暖的苦难人们。
在朝廷的禁绝镇压下,为了能生存,白莲教全面转入地下。虽然不断有分支和变种衍生出来,但都以形成严密的教团组织为共同点。《龙华经》中叙述了教团组织中各级首领的名称和等级,最高的是头行、续行、领袖、总会,接着是开示、经主、会主、领众、走道和坛主,又等而下之,为基层首脑。史书上常见的有“传头”、“会主”、“老官”、“卦主”、“老当家”等称谓。各教的总头目,统领各地所属教派。如王森父子即总管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白莲教,自称有徒众二百余万人。各地“传头”每年向王森输送钱银,称为“朝贡”。又有飞筹竹签,传递消息,一日数百里,可见已有系统的财政管理机构、财政制度和系统的通讯联络网,俨然是一独立的宗教王国。其次,浙江处州姚氏,每年一度定期至福建收取钱银并招收教徒,详情虽不可考,但福建的一部分地区罗教教派属姚氏统领,当属无疑。天理教首李文成,在河南收取钱银后,亦派人陆续送交总卦主林清收领。
在明清各秘密教门中规模最庞大的莫过于白莲教中一支带有浓厚弥勒信仰色彩的闻香教。教内等级森严,总教首世代由王森家族所把持,下设总传头、总掌三乘、宗掌经、掌支干、传头、会首等名号,其中每会二三十人为基层组织。这些教会领袖掌握着直、晋、豫、鄂、苏、皖、闽、粤等地二百多万教徒,此后闻香教还曾演化出大乘教、东大乘教、大乘弘通教、弘封教、大成教,善友会、弘阳教、无为教、清净门(俗名清茶门)、白阳教、白羊教、归一教、金幢教等,其别派又有圆顿教、大乘圆顿教、收元教等分支。
吸收教徒入教,一般都要有介绍人,要举行仪式。介绍人一二人不等,仪式中有受戒、传诀、唱授愿文、上表挂号、对合同等内容。
授戒:一般是戒杀、戒酒、戒淫、戒妄语、戒盗等,与白莲教的母体佛教戒律大致相同。
传诀:各教派有所不同,以“真空家乡、无生老母”最流行,有的教派如罗教有比较高层次而长篇幅的口诀,即《罗祖诀》,但是由于入教者大多不识字,文化水平低而不流行。山东如意教的口诀是“是道由心学,心向家传。香焚玉炉,心存帝前。仙佩临轩,灵陈官告,直达九天”,“真空家乡,无生父母,现在如来,我祖速至”。陕西悄悄会,入教时黑夜灭灯,教首大师、二师父两人上坐,传授三字合同,众人跪听。三字合同:握手为手合同,卷舌为口合同,指心为心合同。
清朝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河北河间,山东商河等地,出现了一个圣贤教,它入教时叫教徒朝上烧一柱香,磕一个头,教首用滑石在桌上画一人形,说这是人的本性,教徒们闭目、卷舌、咬牙,久久默视先天老爷,本性可以升天。另有“上成下成开发令,号书尾巴有归齐,都在龙华会上见”之语。乾隆五十年代的震卦教,入教时卦传教授八卦教理条,其中有:“八卦六爻人人有,迷信不省东西走。有人参透内八卦,好过青松九个九。”等语。震卦教首王子重传授的八卦教理条原文如下:“一劝你,善男女,回头行善。生死路,自己走,休等旁人。有亲朋,合邻佑,替你破解。把主意,拿住了,休听邪言;二劝你,善男女,低头下拜。拜自身,古灵光,本性应然。昔日里,有个沈光祖,背跪九载,为生死,求下落,成佛一尊;三劝你,善男女,普发宏愿宏誓,原作盟证,不可亏人。初进道,你不可,搀前退后。正正的,不当紧,自坏其身。一自东方他为尊,阴阳二气他为分。八卦分开天地理,真性才得出昆仑。”嘉庆时,在黑龙江因白莲教教案发遣监禁的人犯中,有刘荣先、王元钊等又拜师习教。他们入教时传有口诀咒语:“八大金刚将,哪吒偈谛神,着安心到此,魍魑化灰尘”;“清清凉凉栋梁材,翻三舞四己五年。大家都赴龙华会,后次佛法保周全”。道光二年(1822年)新蔡朱麻子白莲教内的口诀有“安天立地总收缘,替佛完结利后世,真金子母保团圆”等语。道光十五年(1835年)山西赵城先天教的咒语如下:“观音老母造法船,在婆娑海岸边。船板船底沉香木,鲁班带去做桅杆。若问法船有多大,听我从头说根源。东至东洋东大海,南至普陀落伽山。西至古佛雷音寺,北至老龙游马滩。王母娘娘位上坐,十六罗汉列两旁。金童玉女分左右,二十八宿来护船。有朝一日船开了,想上法船难上难。”
唱誓愿文即宣誓,有的上香发誓,有的甚至还歃血盟誓,表示入教决心。明崇祯初年山东金乡王伦益白莲教,入教有以下誓言:“西络西天之体,留下四十八领。众生无愿不成,无愿不尽,愿愿相随。若不识直法服,将此身化为脓血。若有毁道,双眼落地。”
上表挂号,对合同:即书写入教者姓名,烧纸向所奉的最高神祗——无生老母或无极圣祖等等报告。有的发给合同纸片(或称纸折),即日后升天的许可证。一式两份,本人留存一份。《普渡新生救苦宝卷》说:“有记策,合同号,径生天界。无生母,来接引,同赴云门。”《十五经》有:“黄村吕祖立,至今得兴隆。天下众善人,挂号对合同”。
在长期的流传中,形成了许多宗教世家,著名的有清茶门的王氏家族,八卦教的刘氏家族,龙门教的米姓家族,老官斋教的姚姓家族,黄天教的李氏家族,红阳教的韩氏家族,白莲教的李福达家族。这些家族都延续了很长时间。如兴起于明末的黄天教由李氏家族把持,创教祖师是李宾,号普明,第二位教主是他的妻子普光,第三位教主是他的大女儿普净,第四位教主是他的二女儿普照,第五位教主是普照的女儿普贤,第六位教主是李蔚,第八位教主是李贲,第九位教主是李昌年,第十位教主是李遐年,此时已是乾隆年间,离黄天教创立已经二百年之久。
正是依靠着这些严密的教团组织和宗教世家,白莲教与其分支和变种在明清两代历经多次打压屠戮依旧顽强存在下去。但是由于流派繁杂,会员众多,可谓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很多教会领袖正邪混杂,使明清的民间教门世界呈现出光怪陆离的场景。
三 白莲教八百年风云激荡
白莲教是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主力军,因此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深深懂得白莲教威力的可怕,一上台便严厉禁绝。然而,白莲教活动并未因朝廷的禁断而消迹。有的活动已爆发为武装的对抗,朝廷虽然严加镇压,仍是此起彼伏,未能平息。这是因为经过元末农民大起义后,白莲教不仅经历了战斗的锻炼,而且更加普及和深入民间。它已在全国的许多城镇和村落,有了自己大大小小的据点,时隐时现,各个据点可以联结成线,然后扩大为面,失败时又可化面为点,可进可退,可整可零,可以在一个地方生根结果,也可以转移他方插柳成荫。整个明清时期白莲教的活动整体情况就是如此。
这对朝廷来说当然是极大的隐患和威胁,实际上明亡的序幕和清衰微的转折,正是由规模浩大的徐鸿儒起义和川楚白莲教起义所触发的。而造成明廷悲剧最有影响的人,恰恰是明朝的创建者朱元璋。他借助于奉弥勒的红巾队伍取得了天下,同时他也造就和丰富了红巾队伍中的宗教分子,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斗争和推翻现有统治的经验、退却和隐匿的经验以及联络群众使自己生存壮大的经验。当朱元璋决心禁绝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比以前大为丰满和成熟了。朱元璋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封建专制帝国,而他们却为自己的徒孙们留下了一条在专制帝国中生存发展、捣乱反叛的道路。
明清两代与白莲教有关系的大大小小的武装暴动仅见诸官方文书中的便有数百起之多,几乎年年都有,范围之广,遍及整个中原,深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漠北边境的蒙族地区。正德十年(1515年),云南乌蒙芒部普法恶,“通汉语,晓符箓,妄言弥勒出世,自称蛮王,煽诸夷作乱,流民谢元礼、谢元义应之”。漠北的白莲教徒大都是流民,从山西前往。他们为了求生和逃避朝廷的搜捕、镇压,在蒙、汉两族混居的边境聚集,开垦土地,建立了村落和城镇。隆庆初,这些村落、城镇的居民已达五万人以上,“其间白莲教约一万人”。
明初最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是著名的唐赛儿起义。唐赛儿是山东蒲台县人,林三之妻。林死后据说唐偶得一石匣,内有宝剑兵书,唐研习后通晓法术兵法,以传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数千,于永乐十八年二月(1420年)起事,兵力达到数万人。永乐帝调动大军,才镇压下去,但在数万大军围剿之下,唐赛儿居然逃脱,令朱棣大为震怒。因为谣传唐赛儿出家为尼,躲入寺院,明朝廷在北京、山东等地的寺院里搜捕尼姑数万人之多,最后也没能擒获唐赛儿,白莲教在民间的潜势力之强大可见一斑。
嘉靖年间,轰动朝野的“李福达案”便是白莲教势力所一手策划。李福达,又名李午、张寅,祖辈是世代传教的白莲教世家。他宣扬“弥勒佛空降,当主世界”,在正德初年曾因参加王良、李越的白莲教,戍山丹卫和山海卫。后逃还,改名为午(一作伍),为清军御史查获,再戍山丹卫。复又逃居洛川,利用弥勒教聚众数千人,欲图起事。因事暴露,其首领邵进禄等人被杀,李福达因先回家得免,更名张寅。以黄白之术得信于武定候郭勋,输粟捐官为太原卫指挥。山西巡按御史马录以张寅即是弘治时逃脱的李福达奏报朝廷,并弹劾郭勋庇奸乱法。都察院查实,诏郭勋对状,言官也交章上疏劾郭勋,三法司及文武大臣拟定其罪。郭勋因在议礼中支持张璁、桂萼,张、桂遂上疏说郭勋因议礼而犯众怒。世宗大怒,遂命张璁掌都察院,桂萼掌刑部,主持三法司会审,张、桂一反前狱,定张寅不是李福达,并诬马录等因恨郭勋而构成冤狱,并上书列开诸臣罪名。嘉靖六年八月,遂罢谪刑部尚书颜颐寿等四十六人,张寅还职。世宗以张、桂平反有功,赐二品服俸,给三代诰命,并编《钦明大狱录》,颁示天下。嘉靖时,四川白莲教首蔡伯贯起义,蔡伯贯的师父名李同,是李福达的孙子,李大礼之子。李氏家族的宗教活动,自成化年间李福达的祖父开始,至此已延续五代,近百年之久。
到了天启二年(1622年),一次规模巨大的白莲教起义爆发了,即山东徐鸿儒领导的大起义,这是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徐鸿儒是河北蓟州闻香教主王森的徒弟。王森于滦州石佛口传教,自称得妖狐异香,故倡闻香教。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曾因传播“邪教”罪被捕,用贿得释,入京师。在北京他广交外戚宦官,继续行教。只因他的徒弟李国用用符咒召鬼,另立教派,和王森一派发生矛盾争执,终于事发。四十二年(1614年)王森再次被捕,五年后死于狱中。王森死后,他的儿子王好贤和徒弟徐鸿儒、于弘志继续传教,信徒益多。天启二年(1622年),王好贤与徐鸿儒相约是年中秋共同起兵,因计划泄露,徐鸿儒只好将计划提前,于五月起兵,自号中兴福烈帝,称大乘兴胜元年,以红巾为识。从五月至六月,相继攻陷郓城、邹县、滕县、巨野、峄县等地,十一月失败。于弘志于六月据武邑白家屯,将取景州,接应徐鸿儒,但举事七日即失败。徐鸿儒等人在山东经营二十年,徒众不下二百万人,起义规模巨大,朝廷为之震动,称此为“二百六十年来未有之大变”。
白莲教在明清两代屡禁不绝,屡败屡战,势力不断积聚壮大,终于在嘉庆元年爆发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白莲教起义。历时九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州县达二百零四个,抗击了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十余万军队和数十万乡勇,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四百余名,提督、总兵等一、二品大员二十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由此成为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接下来的两件事情,则令清廷感到了白莲教所带来的恐怖。
清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嘉庆帝从圆明园启銮返回紫禁城皇宫。按照惯例,嘉庆帝带领朝中重臣、御前侍卫自圆明园上马车驾,入神武门后换乘御轿进宫。因近日清军镇压白莲教的战争取得了胜利,平定教乱,嘉庆帝一连数日带领群臣在圆明园欢歌宴饮,吟诗作赋,几天前还亲往东陵谒拜乾隆父皇。此时嘉庆帝在返回皇宫的路上还满心欢喜,陶醉在连日的喜庆之中。就在嘉庆帝换轿欲进入神武门内的顺贞门时,忽从神武门内西厢房南墙后冲出一条大汉(名叫成德),手持短刀直奔御轿而来。在场的众多护军、侍卫一时被突如其来的举动吓懵,一个个呆若木鸡,不知所措。轿旁的御前大臣定亲王绵恩还算清醒,意识到情况不妙,忙迎上前去阻挡大汉,固伦额附拉旺多尔济、乾清门侍卫丹巴多尔济等几人也随即冲上前去与大汉搏斗。此时嘉庆帝被这突发事件吓得魂飞魄散,慌忙逃入了顺贞门内,先前的喜庆之情,霎时间烟消云散。大汉见嘉庆帝逃走,手挥短刀左扎右刺,一心追杀皇上。经过一番激烈搏斗,几人将大汉团团围住,终将大汉擒住,侍卫丹巴多尔济被刺伤三处,定亲王绵恩的袍袖也在拼杀中被刺破。这件事的内幕和背景,由于成德本人坚不吐供,始终未能搞清,看来像是一件个人因遭遇悲惨而愤慨失望所激起的偶然行动。直到嘉庆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林清在北京举事失败以后,才得知原来成德也是当时活跃于京畿一带的天理教的一份子。他曾于刺杀皇帝之前和豫王府的包衣庄头祝现去过林清同党山东金乡崔世俊家。祝现是林清党中一个重要人物。
嘉庆十八年的白莲教支派天理教起义更被视作清廷的奇耻大辱,“汉唐宋明未有之事”。这次起事的可怕之处不在于规模有多大,而在于发生在皇宫大内,且有宗室子弟参加。事先,天理会首领林清组成一支一百四十人攻打皇宫的小队,进京与皇宫中的天理会教徒太监刘得财等六人会商,联络正蓝旗豫亲王府的包衣陈爽、祝现,正黄旗汉军独石口都司曹纶及其子曹福昌,宗室子弟海康、庆遥等八旗会众参加,分头接应。
九月十四日,林清率队攻打皇宫,命小队潜入京城,分散于饭铺、酒楼等处。十五日,或头裹白布,身藏小刀;或扮作卖柿子的小贩,在柿筐中藏刀,分东西两路进入内城。东队由陈爽、刘呈祥带队,太监刘得财、刘金领入东华门;西路由陈文奎、刘永泰带队,太监张泰、高广福领入西华门。太监王福禄、阎进喜等专为内应。东队接近东华门,被护军察觉,闭门拒守,起义军小队进入宫门者只有五六人。西队七十多人进入西华门后,击毙护军,冲入尚衣监水颖馆,攻打隆宗门,被清护卫军击败,向南撤退,在宫城树起“大明天顺”、“顺天保明”的白旗。皇次子绵宁、总管太监常永贵指挥侍卫、太监进行镇压,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璇、庄亲王绵课等率领健锐营、火器营官兵千余人从神武门进宫。起义军小队激战一昼夜,至十六日午,战死三十余人,被俘四十余人,攻打皇宫的战斗遭到失败。
自古以来,能在朝廷尚掌控政局,没有出现割据混战、天下大乱的情况下,兵临皇宫、乃至迫使身为皇子的绵宁(即后来的道光帝)亲自手持火枪上阵抵御,而且起事者中有朝廷宦官、宗室子弟参加,可谓空间绝后的奇观。
天理教失败之后,白莲教继续在直隶、山东、河南、山西、等省传播,由于“白莲教”三字已经成为莫大的忌讳,所以他们都是以八卦教、红阳教、荣华教等名义在民间秘密传播。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八卦教,曾在临清发动起义的清水教和上文提到的天理教便是它的分支。因此清廷对八卦教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政策,为首者则一律处死。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八卦教徒便用传习拳术来隐蔽自己,出现过“拳会”、“红拳会”、“义和拳会”等名义,这便是义和团的前身。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固然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的一种“以德报怨”,但仍旧未能挽救清王朝的衰落趋势,反而给清帝国带来了八国联军的侵略、耻辱的辛丑条约,十年后终归覆灭。
白莲教以反抗元朝,造就了明朝,又被明朝恩将仇报,此后它一直立志于反抗清朝,最后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加速了清朝的覆灭,并由此结束了白莲教与元明清三朝之间的恩怨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