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银川市各级地方志机构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编纂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组织指导、督促检查地方志工作;开展地情咨询服务,培训修志队伍;审查验收所辖区(县)市的志书和各部门志;此外还负责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整理旧志,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推动方志理论研究。
银川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宋夏以来就是宁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虽然,自明代宣德《宁夏志》,到民国初年的《朔方道志》,其间500年间宁夏所存的旧志中,有7部古志书对今银川市建置沿革、地理形胜、物产风物、坊市寺庙、农工商贸、文物古迹等多有记载,保留下来大量市志资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银川市古代没有编修过志书。清乾隆年间虽然修成一部《银川小志》,名为“银川”,实则记述的是南起今中卫市,北至今石嘴山市的宁夏平原的广大地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倡导“编史修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银川市、贺兰县、永宁县先后成立了修志机构,配备了专兼职修志人员,开展县志及部门志和专业志的编修工作,经过多年努力,编修成果丰硕,“存史、资政、教化”功用明显。
资料收集艰苦卓绝。自编史修志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地方志机构就复印、购买了大批图书(含方志书)资料、档案资料和报刊资料,编写了索引资料。自1984年以来,市志办陆续将反映宁夏区域有关记载银川市地情的7部志书:宣德《宁夏志》,明代《弘治宁夏新志》8卷,《嘉靖宁夏新志》8卷,《(万历)朔方新志》5卷,乾隆《银川小志》,乾隆《宁夏府志》22卷,民国《朔方道志》31卷、卷首1卷,收集齐全,校勘《银川小志》,释注《事宜》。
业务培训多法并用。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地方志的质量。银川市各级地方志机构十分重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经常举办各类培训班,派人参加各种研讨会、审稿会和协作会,交流经验,探讨地方志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到2007年,银川市有4名地方志工作者被评上高级职称,修志过程中成绩显著的工作者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表彰和奖励,有多篇论文获奖。
地方志编纂工程巨大。一部志书,上至天文,下晓地理,古往今来无所不包,是一项内涵丰富、文字浩繁的文化建设工程。自1986年始,银川市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部门开始编纂志书,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除原新城区未完成修志任务外,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和城区、郊区地方志书相继正式出版,银川市已公开或内部出版部门志(专业志)10余部。其间,志书编纂历经数载,数易篇目、数易其稿,它的编纂包含了多代领导人的热心支持、扶掖鼓励,凝聚了众多地方志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汇聚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智慧,相当不易。为了收集志书编修资料,在编纂志书的同时,银川市又编纂出版了《银川市情》《银川市人民政府记事》(1994~1998)和《银川综合年鉴》《银川年鉴》;永宁县编纂出版《永宁年鉴》。2005年7月,银川市全面启动二轮修志工作,各县(市)区二轮修志工作也相继拉开序幕。
读志用志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银川市开展多种读志用志活动,积极利用地方志资料,开发相关文化产品,服务现实,服务社会。2003年,市志办出版了面向社会大众,为老百姓服务的《银川生活年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4年国庆期间,银川市志办在银川市光明广场举办了《银川60年》大型图片展,有来自区内外近4万人次观看了展览,得到了社会各界观众的好评;在城市规划和三区(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划界等决策中,以及街、路、园、水的命名中,《银川市志》都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供市委、政府参考借鉴。
宣传与理论研究成效明显。1986年7月7日,银川市志办在《宁夏日报》上刊登“可爱的银川”百题知识竞赛题目。同年,创办《银川市志通讯》。1988年,在《宁夏日报》开辟专栏,介绍各市县的历史、地理、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1991年,申请成立银川古都学会。同年9月24日~27日,承办中国古都学会第九次年会。1998年,银川市承办了西北地区第五次城市志协作会。2005年,承办了首届中国西部城市暨全国部分城市地方志工作研讨会。通过宣传和承办会议,扩大了银川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
光荣与使命同在。回首历史,银川市地方志工作成绩斐然,涌现了一大批修志先进个人,所编地方志多项多次获奖。展望未来,使命犹重。今后,银川市地方志工作将全面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继续传承历史文脉,弘扬先进文化,组织编纂地方志书,重点启动县(市)区年鉴编纂,着力打造地方志精品,不断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依托地情网建设,转变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全面推进方志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