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求职文本导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

一、社会需要因素解析

对于大学毕业进入求职阶段的朋友来说,应该先了解社会需要,并且建立世界公民的意识。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商业社会发端于上一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国加入WTO以来,国民经济纳入了国际化轨道,随着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态势,国际社会的竞争日益凸显为经济资源的竞争,焦点已经明显集中在人力资源竞争上。因此,主动自觉地确立地球村里世界公民的意识,已经逐渐成为生存需要。不久前,济宁信息港教育网称:“一流大学生去外企,二流大学生去私企,三流大学生当公务员”,这种说法似有偏颇,但的确道出了这个由经济唱主角的时代特征。据统计显示:200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115万,本科就业率80 %,研究生95 %;然而,2002年毕业生成了145万,2003年毕业生猛增到212万。2003年是我国连续扩招后出现的第一个毕业高峰年,国内212万高校毕业生处在求职就业的焦虑中,就业率不足一半。2004年将有250万大学生毕业,相信在今后的数年内,伴随持续的扩招,就业形势还会日渐严峻。

值得欣慰的是有关专家预测指出: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会提供80万至100万个就业岗位,也会使企业在最近几年内大量储备人才。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未来几年就业趋势将出现学历热降温,能力重于学历,大学生就业心态趋于理性。高层人才奇缺,电力能源、汽车、房地产业等热得烫手,热门职业需求更趋务实,教师需求热度回升等。

与此同时,就业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薪待遇吸引着人们,为了生活,心甘情愿成为“打工族”,百万求职大军潮水般涌入城市、走出国门。伴随美元市场汇率的波动,国内外市场经济面临巨大起伏,产业结构调整,行业结构性变化,并构重组、分化,利益再分配,迫使许多在职人员也经常处在“骑驴找马”的选择中。

总之,那种一劳永逸的求职,已经成为过去时,仅供缅怀。人们脚步匆匆,忙着求职,就像赶公共汽车、赶火车、赶飞机一样,等待、搭乘、到站、换乘,忙得不亦乐乎!

二、毕业生主体自觉意识

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竞争,将是每个毕业生所要面临的课题。所谓自觉意识,通俗一点儿讲,就是做个“自觉的人”,那就是“每时每刻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干什么?要干什么”。而不是遇事随大流,成天问:“别人在干什么?”

毕业生求职心理准备。大部分的大学生在面对择业时,心理都是复杂而多变的。一方面觉得自己十年寒窗苦读不容易,即将走向社会,渴望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派上用场,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尽可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另一方面又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常常表现出或者过分自信、或者过度焦虑等矛盾的心理。因此,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参与竞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择业要知己知彼。知彼就是要了解择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正确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知己就是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德智体诸方面的情况,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社会又允许你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

良好的择业心态主要有哪些表现呢?一般来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适当的就业目标。“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先“下蹲”,采用一种低调的姿态,尽量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本人所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然后才有希望纵身“向上一跳”。

2. 避免理想主义。任何感情用事,情绪化都会使择业过程偏离正确轨道。所以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就显得十分重要,有经验的“狙击手”往往不刻意追求最满意的结果。冲刺前,一定要“蓄”着点儿力。

3. 避免从众心理。你要有自觉意识,也就是:每时每刻要知道自己是在干什么,要干什么。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而不是动辄与别人攀比。整天在想“为什么别人会这样!”

4. 两军相逢勇者胜。对一些平日比较“内敛”的朋友来说,尤其要丢掉自卑、胆怯的心理,彰显自信心,表现出敢于竞争敢于胜利的勇气。

5. 不怕挫折。百折不挠,愈挫愈坚,决不消极退缩,始终坚持积极的态度,勇于向挫折挑战。有朋友总结求职成功的要诀是:“把腿磨短了,把脸磨厚了”,此话不假。

建议:多听一些校内安排的毕业生心理调适专题讲座;多看一些相关资料;也可以同老师和师哥师姐们谈谈这方面的感受,以取得有效的帮助。

面试,尤其是第一次面试,心理紧张是必然的。你会总觉得周围强者如林,竞争对手个个气宇轩昂,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这样就会对面试极为不利。因此,建议从以下几点调适:

1. 要从心理上战胜自己。人贵自知,要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思考怎样能扬长避短,就能争取成功。记住:放松、放松,当你战胜自己的过分紧张后,就会在正常发挥的基础上,争取超常发挥。

2. 对理想职位的期望值不要过高。若理想职位期望值过高,势必会对不理想的结果过分恐惧而产生不必要的紧张,当然也就无法正常发挥了。事实证明,适度的紧张是有益无害的,可以使你更加严肃认真、注意力更集中,而过度的紧张只能破坏心理平衡,使头脑迟钝、思维混乱、发挥失常,导致失败。“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意思是说无论对什么事情,期望值都不宜太高。因为事情的结果往往和所预想的有一定差距,要有“临危不惧”的思想准备。

3. 要正确对待求职面试。“天生我材必有用”,“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即使这里应聘不成,也只不过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是金子就有闪光的时刻。面对考官,大方、真诚、坦然,你的面试才能渐入佳境,才能举止得体、思维敏捷、谈吐自如。

4. 不要怯场。不要“小看”考官,更不要“大看了”考官。前者自顾自的大言壮语,甚至出语狂妄,令考官“害怕”;后者是总觉得考官都是深不可测,无比英明,妄自菲薄,乱了方寸。其实,都是初次见面,你不了解他,他还不了解你呢!应该这样考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万事万物没有十全十美,所以不要过分地掩饰什么,某种意义上讲:人不是神,因此“人才”也都是有缺陷的,这才是符合人性的。每个人都各有其长短,心理上战胜自己的标志是:不害怕、不紧张,泰然自若、轻松自如。

三、求职文本拟制

首先要明确求职文本的文体精神。

求职文本就是现阶段人们在毕业求职过程中通常使用的书面表达。目的就是服务于求职,或叫找工作。所以,这是一类完全彻底求真务实的写作。从文体写作学角度看,这种表达属于认知类文体,也就是应用文体写作范畴。行文应遵循:定性定量的准确性、客观可验证性。文种一般包括:求职申请、简历、自传、应征信、致谢信、拒绝信、网络求职信、留学奖学金申请信和推荐信等等。

上述文本的草拟,表达求职人的意愿,代表求职人的水平和修养,是接触社会、打通关节的重要桥梁,关系到求职的成败。行文格式上的一点失误,或措辞上的一丝疏忽,往往会影响到求职时成功的几率。因此,务必要根据具体的对象、场合,选择得体的语言表达。正规的语言要求是:平实、简洁、准确、庄重、大方。具体到每一个文种写作方法,例文部分前面,都有一个简要的介绍,本书分别拟制了相关的范文供参考,详见正文。

其次要收集信息,做出择业决策。就业信息的收集是择业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也是顺利择业的可靠保证,通常所说的就业信息渠道包括来自:国家的、国际的就业方针,各地方、各行业的就业政策,自己所属院校的就业细则,有关的就业市场形势及用人单位的需求等等。上述信息的占有量将直接影响到就业的质量。行家认为信息品质以四个字为优:早、广、实、准。总之,利用一切血缘、地缘、学缘关系,采用电话、上网、发信等手段展开搜索,这也是对求职者个人魅力及综合人气指数的一次检验。

另外,个人材料的准备。通常包括:自荐信、推荐表、个人简历、各类证书及有关成果。

本书作为一种求职参考文本的工具书,完全是为了方便各位朋友的求职、应聘设计的。考虑到读者要在国、内外各级各类社区谋求发展,所以,编者精心拟制了包括简历、推荐信、求职信等105篇范文,均采用了“英汉双语”的写作方式,供您参考。整体设计理念为:权威规范的中、英文双语求职范本;“傻瓜相机”似的光盘辅助操作模块;简明、准确、实用的点拨性建议;活泼、流畅、风趣、轻松、简短、实用的行文表述;薄书,尽可能小的篇幅,但信息量足够大。

最后,为了避免误会需要说明的是:凡例文中涉及使用的中外人名、地名、数字以及时间等,属于虚拟现实,敬请读者朋友不要对号入座。

英汉求职文本导写撰写分工:

序言,吴志强;简历和自传,程红;应聘信和致谢信,韩景荣;自荐信、电子邮件求职信和留学奖学金申请,谢卫;推荐信,刘华;拒绝信,吴志强;求职实践操作,程红。另外,本书的英文校译由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刘华老师负责。

尽管编者对书稿做了认真校阅,但是其中差错在所难免,欢迎专家和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吴志强

2004. 3. 28